知青旧事之二十九—“五四三”点滴
当时,黔阳军分区农场还没有交付给五四园艺场,我们全部居住在园艺场场部,有部分同学被安置居住在园艺场场部的北边,靠近飞山公社塘湖大队公路东侧的县农村工作组的一排砖木结构的平房中,参加园艺场一、二队的劳动,主要是给果树松土、除草、施肥、浇水。这时,就还没有五四园艺场三队。等到黔阳军分区农场全部撤走移交后,才有了五四园艺场三队,开始在县城沿公路向北十华里,离场部北边五华里,离艮山口公社所在地南边三华里的原黔阳军分区农场居住、耕作。但这时还不是全部54名长沙知青全部到三队那边,有少部分知青留在了场部这边,参加场部老园艺工人的劳动。至少,我和大脑壳等人是留在了场部这边的。
到了11月8日下午,因女同学烧稻草灰洗头发,不慎引发火灾,等我从场部那边得到消息,气喘吁吁跑到三队,己经烧得差不多了,只得提起桶、端起盆来浇灭冒着青烟的余火。这场火给我们这些知青当头泼了一盆冷水,将原军分区农场留下来的冬暖夏凉的茅草盖顶的干打垒土坯住房及食堂全部烧毁,同学们的衣物也烧光,还有团支部书记孟铁强在灭火抢救财物中受伤。当晚,我和大脑壳俩人受命守护失火现场,住在进三队路口北边没有被火灾烧掉的一栋盖小青瓦的干打垒土坯房中,除了守护三队火灾现场,还有一个大猪婆要喂养,其余人员全部撤到场部休整。
三队火灾后,知青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建新的宿舍楼、食堂、仓库,需要木材,我们就到坳上公社那边用大拖拉机运树木回来,我和大肚兄、小二哥、项振模等一起随车去装车,随拖拉机回队卸车,木材的检尺一般是由曾乐于负责在装车前就清点好了的。为木匠、锯匠打下手,在木匠、锯匠休息时,我们拿过工具也动手干干。盖屋需要的小青瓦,由我们从过艮山口二、三华里公路的东边的斜坡,一条机耕泥土路进去四、五里的瓦窑,一担担的挑回来,我们都选整块整块的小青瓦装担,有缺角不完整的就随手丢弃了,瓦窑的师付看了直着急,再三告诉我们:“瓦有三角,砖有半节”。艮山口公社农机站一台丰收35的拖拉机从瓦窑拖一大车小青瓦出来,司机在瓦窑碰到近二十个本村的社员要搭车出来,司机看到都是本村的熟人,没有拒绝,让他们上车坐在瓦上面,坐了满满的一拖箱,离主公路不远了,就在这个斜坡边,拖拉机一倾斜,拖箱越来越倾斜,以致整个拖拉机向南翻下机耕路面,这次翻车压死这个生产队的六、七人,那几天,这个村子上空都是阴雾沉沉。
围着三队兰球场,西边新建一栋食堂和会议室;南边新建一栋二层楼的宿舍,一、二、四组的男知青从宿舍的东边上楼住在楼上的大间,女知青住在楼下隔断了的小间;东边新建了一栋二层仓库。这三栋房屋都是靖县山区典型的木结构房屋。
牛栏屋和猪场建在仓库后面东南方,树好牛栏屋和猪场的屋架后,我们围着屋架同石灰拌泥土夯了一圈1.5米高的土墙,我记得夯了一节后,大肚兄、小二哥要站到土墙上摇一摇,两边摇的幅度一样,土墙就算是夯得好的。
重建工作初步完善后,宿舍和食室建好,我们54个长沙知青全部都过三队来了。在年底前,五四园艺场三队汇同飞山公社塘湖大队的长沙五中的同学排练了一台节目在县剧院演出,以感谢靖县领导和人民对我们重建的支持。
当时,五四园艺场三队的组织结构应是这样的:蒋泽易从太阳坪农场调来任园艺场的支部付书记,代场部管理三队;黄良勤也从太阳坪农场调来,主要负责指导二个水稻组的技术工作;周资江也是从太阳坪农场调来,主要负责指导二个旱土组的技术工作。这三人都是邵阳人,我们知青分别称呼为:“蒋支书、黄师傅、周师傅”。我们知青被任命为三队负责人的是:孟铁强任团支书、队长;大脑壳任团支部付书记、副队长;吴长杰任付队长;李德沐任付队长。下面分四个作业组,一、二组为水稻组,三、四组为旱土组。一组组长项振项,付组长童明慧;二组组长尹喜云,付组长赵幼琼;三组组长赵镇波,付组长林解华;四组组长黄家义,付组长曹策纯。
三组:副队长李德沐驻组,参加三组的劳动。另外组员有李兴邦、杨三毛、魏平之、皮国栋(男同学),王韫涵、郭琼英、谢胃安、喻楚宜、张履新(女同学)。
二个水稻组负责全队水田的耕种收获。二个旱土组各负责旱土七十亩种植西瓜、大白菜、果树、棉花、花生、辣椒、大蒜、西红柿等,反正,我们自己要吃的都要自已种养出来,西瓜和大白菜是大面积种植,三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这两种经济作物的外销来获得。以致于我们知青用板车将收获的西瓜、大白菜拖到县城和艮山口赶场时卖,几个讲长沙话的知青围着板车叫卖西瓜、大白菜,称的称称,收的收钱,在当初也是靖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价格都是在出门前定好的,没有讨价还价一说。西瓜只有五分钱一斤,大白菜剔去边皮黄叶也要卖五分钱一斤。
三队实行的小共产主义,半军事化的管理,各组上午和下午出工,全部站队集合,由组长讲评前一天的工作和布置当天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解散后各自去干分配的工作。生活上,每月可以领饭票在食堂就攴。基本上,没有什么零花钱发,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到67年的上半年。如果,不是文革的冲击,我们五四园艺场三队很可能将会成为知青办场队的优秀单位。
(“五四三”这个题目太大了,在靖县、在黔阳地区五十多个长沙知青安排在一个队生活,劳动、学习可能还没有。加之后来又经历更大的磨难,年代又这么久远,我只能写出“点滴”。以引发各位的回忆,汇成江海。如有失误,请知情者斧正。我们知青自己经历的事情,只有靠我们自己来回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