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腊月,靖县民间有打糍粑的习俗。一般是几家农民合作,各家把出的原料,如糯米、茶油等集中在房子较宽敞的家中,男女老少齐上阵,场面十分热闹。
糯米在溪边淘洗干净后,放入大木桶中浸泡一昼夜。泡发了的糯米装进蒸笼,用柴火蒸熟。厨房灶台边坐着一位老农在为断地向灶的内添薪柴。炉堂旺旺的火烧映红了老人刻满皱文的面庞。蒸笼上冒着袅袅白色水蒸气,空气中飘散着糯米稻的芳香。出笼的糯米饭,放入石臼中,两个男人各执一根木棒,双目注视着石臼中,对着冒热气的糯米使全力击打着。两人配合默契,依次发力,节奏分明,脸上泛出喜悦的笑容。打成糊糊状的糯米饭从石臼中取出,放到一块大木案上。这是一整块硬质木材(仇木)制成的大案,有两张书桌那么大,厚达
打糍粑的劳动,既分工又合作,各发挥自己的特长。看到这种带有民俗特色的劳动场景,让人联想起远古时代,男耕女织的自然分工。湘西地区保留了古代遗风。这也许是古代农耕社会的传承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