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县民居最大的特点是全木结构,整座建筑不用一块窑砖。靖县农家的成村落的聚居,村落选择背靠山坡、面朝田畴而建。村庄内建筑密集,房屋鳞次栉比。村外有水源,村内却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
大多数靖县民居是由四排木架组成三缝房间,榫卯技术运用到了极至。每缝木架由四根圆立柱支撑,每根立柱下有个青石墩做房基,木架之间由方形木横梁连接。屋顶是灰色毛瓦,几乎没有用稻草、茅草或杉树皮盖顶的房屋。中间那缝有个门,它是整座建筑的正门。进正门是堂屋,堂屋后面那间叫做“缸背”,意思是堂屋背后的房间。“缸背”一般是儿童卧室。正门右边是厨房,靖县人称之为“火塘”屋。火塘高出地面30公分,两面靠墙,留有一过道通往里屋。火塘中间安着一个铁制三脚架,上面摆放着一个鼎锅。鼎锅是用来煮饭的炊具,炒菜用的铁锅与长沙人的炒菜锅别无二致。火塘是敞开式烧柴,从节能的角度来看非常不合理,不过火塘上方是薰制腊肉最佳位置。火塘后面那间房一般是主人夫妇的卧室。堂屋左边也有两间房,与火塘这边呈对称结构,前面那间是卧室,后面那间当杂屋用。房子大多为两层,楼上建了谷仓。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楼上没的间隔成房间,敞放在那儿。通往楼上的楼梯一般建在火塘屋内。墙壁是由木板制成,木板之间成契形接缝,又称公母接缝,这一技术处理确保木板墙壁严实密缝。屋顶支撑椽木(长沙人称为领子木)的方式与长沙的木建筑大异其趣。长沙的木建筑是采用“人”字形房梁支撑椽木,靖县民居每根椽木都由一根圆立柱支撑。这种方式增强了房屋结构的整体性。
我或许在“班门弄斧”。不过我谈靖县民居蛮在“行”。我曾经是一名的盖房子的匠人,自认为手艺比松子树脚的陈远福不会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