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遥望那烟波浩淼的远方, 连天的芦苇黄了又绿,绿了又黄, 不由得在心底暗自神伤、扼腕慨叹: 芦苇啊!你因循着季节的变迁自生自灭, 难道仅仅满足于领略这千古不变的水消水涨? 难道你忘记了祖先的创造, 在水与火的洗礼中化成滚滚的纸浆! ——落霞孤鹜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落霞孤鹜专栏 → [原创]那年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

您是本帖的第 174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那年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620
积分:115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0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原创]那年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

那年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




  我有一支上海牌重音口琴。

  当我年少时,这支口琴是那样晶光铮亮,让我爱不释手;它的音色是那样清越悠扬,让年少的我迷恋痴狂!而今,岁月之手已经将它摩挲得黯淡无光,它的音色也如经霜老雁,有些喑哑,透出些苍桑……

  我知道,小小口琴,在乐器家族中是难登大雅的,可我却将它视为益友、爱若至宝,四十多年一直爱惜珍藏。偶尔拿起它,我就会回望无忧的童年,以及我那些爱唱歌的小伙伴,还有这支小小口琴带给我的难以言表的欢畅;我还要感谢它——我的挚友,它曾经为我的知青生涯驱寒送暖,在孤独落寞中伴和着我心灵的歌唱!

  然而,令我记忆尤深的是——这支小小口琴,曾经在一个风雪弥漫的隆冬之夜,在冷风刺骨的长江边,搅动了一江寒冰,催发出春声如潮的澎湃和灿烂。

*

  那是1969年春节前夕,长江南岸的洪山头码头,江风呼啸,积雪封路。简陋的候船室,滞留着从华容县各个公社赶回长沙探家的知青,我和我的大姐即在此行。我相信,那场大雪对很多旅途之人来说,绝对会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

*

  我们十来位知青结伴而行,归心似箭,不顾雪阻冰拦,好不容易到达洪山头码头候船室时,看到的是拥塞一屋的焦急的人群,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长沙或武汉下放的知青,而江上的船只却对这些人视而不见,眼巴巴看着船开过来,又眼睁睁看着它自顾劈浪而去。唉!当时的心情真是恨不能生出双翼,立即飞回父母的身边,回到久别的家!

  左等右等,已经是傍晚时分,大家巴巴地望着的售票窗口,依然是关得严严实实,丝毫不见动静。偌大的候船室,唯有那两扇木门在人们出出进进中不停地开合,在“呜呜呜”的风声中不停晃动,带进一团团雪花,袭进一股股寒气。眼眺窗外,但见鹅毛大雪横飞漫卷,整个江面白茫茫一片,船的影子已经看不见一星半点。

  于是,大家就焦急地去找码头管理人员,得到的答复是,长江航运公司所有的客船都有紧急任务——全都去运送长江改道工程的数千民工回家过年,洪山头码头暂停航班。

  这个消息如当头一棒,让我和姐姐以及我们同行的知青们傻眼了,顿时如同掉进了个大冰窖,浑身上下滚过一阵寒噤,候船室里焦急的询问声、叹息声、责怨声响成一片,焦急和无望,笼罩着这个被遗忘的角落……我,则是裹紧了大衣,怔怔地、茫然地靠着姐姐发呆,心中只觉得一切责怨都无济于事,却又不知如何对付即将到来的漫漫寒夜……

*

  天已经渐渐暗下来,风雪变本加厉地向候船室里灌着,有的男知青蹦跳着跺着脚驱寒,咬紧牙关开始与严寒较量,但,不久就没力气了——也难怪,湖区是没有冬闲的,知青们都是刚从冬修水利的大堤上下来,甚至来不及洗去一身泥土就顶风搏雪往船码头赶,哪里还经受得住严寒、饥饿和困倦的交相逼拶呢?

  于是,1969年的那个严冬,在“鱼奔深潭客奔家”的春节前夕,一群远离亲人、天地不管的凄寒归鸟,被无情地撂在了风雪肆虐的长江岸边!

*

  候船室里昏黄的灯光冷冷地照着,满满一屋都是知青,长凳上、行李上,乃至墙边角落,到处都东倒西歪着疲惫不堪的少男少女。不少男知青困乏至极,实在支撑不住,干脆就倒头躺在冰凉的地上,继而鼾声四起……咳嗽声也紧接着开始此起彼伏……

  我靠着姐姐,抱胸微盹……白茫茫的雪花中,影影绰绰看到一条轮船正向我们开来,船舷上我的爸爸妈妈在向我招手!啊爸爸妈妈接我们来啦!我不顾一切扑向他们,想要拉住他们伸出的手臂……可,腿,不听使唤!手,也是僵硬的!船就要开过去了!“爸爸!妈——妈——”一身冷汗,我叫醒了,哦不,是身旁的姐姐摇醒了我……睁开眼,只见她眼睫毛上闪动着泪花:来,我们不能这样,这样睡着了会冻坏的。你来吹口琴,我们来唱歌!尽管脚和手冷得钻心疼,可还是敌不过极度的困倦,睡意一阵阵袭来,我不想动又闭上了眼……

  大姐又一次轻轻摇搡着我的肩膀叫我,声音很轻柔,也很郑重:别睡着了!我们来唱歌吧!一边,轻声哼唱起来——“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歌声像从一片暖阳中飘来,驱散了昏昏睡意,我坐直了身,从黄挎包里掏出了白手绢包着的熠熠闪亮的口琴,也伴和着姐姐轻轻地吹起来……

*

  没想到琴声和歌声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犹如巧施魔法——惺忪的睡眼睁开了,脸上的阴霾也一扫而光,这些刚离校门的知青们都还有着浓厚的学生气质,有一点热度就能发光,有一星火花就能燎原……首先,是我们同行的一些同学加入了歌声的唱和,接着,对面长凳上挤坐着的不熟识的知青朋友,也一改东倒西歪的坐姿,情不自禁地唱起来,一时间,整个候船室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歌声——

*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旋律仿佛从无忧无虑的童年飞来,飞向窗外那冰雪世界……

  “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深沉悲怆的歌声是来自几位靠墙根坐着的男知青……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像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慷慨壮毅的歌声,从瑟瑟发抖的躯体吼出,似乎是心灵对身躯的一种壮威……

  ……*

  歌声让人振奋,有人开始用掌声合着节奏,唱起了自己改编的知青歌曲,虽然感觉有些油腔滑调,但是那种诙谐和调侃,令人捧腹,让人放松,引起了更多知青的叫好和呼应……此刻,我已经全然忘记了饥寒交迫,感觉身心已经融汇到这忘情的歌声中了……

  我又用口琴吹奏起从小喜爱的《航标兵之歌》,刚刚起了个头,口琴声即刻就淹没在歌潮声浪之中——

*

  “歌声迎来了金色的太阳,双桨划破了千层波浪,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让航行的战友们一路顺畅,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战友们愉快的奔向远方,航标兵为舵手引路导航,我们虽然互不相识,友谊像明珠闪耀着光芒,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曲又一曲,一浪高一浪,歌酣兴浓之际,一位个头高挑的男知青纵身而起,在狭窄的通道上边唱边跳,跳起了骠悍劲健的蒙古舞,很多男女知青也站起来围拥着他击节鼓掌……

  ……

*

  也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已是微曦初露,江面和天际依然是风回雪舞;渐渐的,雪,变得轻轻扬扬,越来越小,那铅一般灰暗沉重的天际开始透出曙色晨光。蓦然,一声长长的汽笛划破晓天,向我们发出了家乡亲人的呼唤!

*

  四十多年了,每当我不无珍视地握起这支上海牌重音口琴,便会想起1969年春节前长江岸边那个风雪之夜,仿佛又听见那火热的旋律在风雪中回响,又会再一次为《航标兵之歌》中最能打动心扉的那句歌词感动——

  “我们虽然互不相识,友谊像明珠闪耀着光芒……”

  当年互不相识的知青朋友们,你还记得那个风雪之夜吗?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3 2:05:36
夜深人静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932
积分:1160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7月24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夜深人静

发贴心情

   落霞以口琴为题,道出当年的孤独落寞和艰难,当年春节前夕被困长江边,远离父母的游子都会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感。“这支小小口琴,曾经在一个风雪弥漫的隆冬之夜,在冷风刺骨的长江边,搅动了一江寒冰.....”今日这琴声却勾起我69年春节前夕随学校下放农村的情景,那个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离家时妈妈预感我要去吃苦,临别妈妈一个劲流泪,我却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流泪,和同学们高高兴兴的汇入下乡的洪流之中。高兴过后是什么?后来才切身体验到下乡给知青带来的是无穷的苦难与悲凄,也许是人在苦难中才会开始懂事,我不愿回城增添贫寒家庭的经济困难,坚持不回家,春去春来,妈妈沉不住气,牵挂儿子,几次来乡下看我,看到儿子瘦的皮包骨,痛苦不已。每天夜里,17岁的我总在睡梦中梦见妈妈,正如落霞所叙:“抱胸微盹……白茫茫的雪花中,影影绰绰看到一条轮船正向我们开来,船舷上我的爸爸妈妈在向我招手!啊爸爸妈妈接我们来啦!我不顾一切扑向他们,想要拉住他们伸出的手臂……可,腿,不听使唤!手,也是僵硬的!船就要开过去了!“爸爸!妈——妈——.....”看到这里,我真的动情了、流泪了。这是真实的回忆,我深有同感,那时候,在最艰苦最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妈妈,这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我们所不同之处在:你是出身书香门第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你那才华横溢的文章归功于你那书香门第的熏陶和父母的基因;我则出身贫寒,父亲是干了一辈子的体力劳动者,但贫困潦倒的父亲对“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坚信不疑,父亲在风雨飘摇的解放初期,无论有多难,都让我大哥读书,大哥最后成了教一辈子书的教授。我们相同之处就是那个年代无论出身贫富贵贱,下乡运动在同龄人中都无以幸免。

    我们这一代人坎坷、悲壮经历,是用“知青” 这个名词而容纳,承载着太多的委屈、艰难、辛酸和不平,这苦涩的历史烙印将永远深深铭刻在我们心头。每当我想起自己曾当知青的经历,胸中便会泛起揪心般的痛楚。

   从艰难、痛楚中一路走到今天,苦尽甘来,我们广大知青没有太多的奢求和幻想,大多数只求温饱......,不说了,说多了不满的情绪又上来了,你我只是千百万个知青中的幸运者。




来自儿时仰望星空的梦想,梦想的追寻和失落,天空中横亘的星河,光华璀璨却遥不可及。
   月光下,宁静的湘江河畔,落水声打破了宁静,惊碎了月影,击碎了无忧无虑青葱岁月的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13 15:14:12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620
积分:115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0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谢谢人静兄的长篇评述,非常感动!

    尤其深有同感的是,父母对儿女们面临辍学命运的心焦和无奈,对儿女们身处艰辛逆境的担忧和牵挂,是那个荒诞年代里所有知青父母共同承受过的一种痛楚;曾经的岁月,困扰我们以及我们父母的,不是劳动的艰苦、生活的艰辛,而是对前途的迷茫、对自身命运的不可把握,甚至可以说,我们的父母内心所承受的比我们更甚。。。

    感谢你对文中所述细节产生的感情共鸣!同时对含辛茹苦培养儿女成才的你的父母双亲表示由衷敬佩!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1/21 0:42:54
雄鸡报晓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112
积分:131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7月24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雄鸡报晓

发贴心情

生命之河·岁月之歌------由《航标兵之歌》想起

    落霞君于11月13日发帖《那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其中有三个关键词使我心弦颤动:口琴,航标兵之歌,码头。

    口琴结构简单,一个长条型的琴体上设置双层方格窗口,内置簧片,通过口的吹吸鼓动气流振动簧片发声。演奏技巧不复杂,体积小便于携带、价格便宜,是极为大众化的乐器之一。

    我在儿时有口琴,单排十几个方格,那只是一个玩具。但我居然用它吹奏出了儿歌“月亮粑粑”,演奏时只需吹气就成:咪嗖哆哆(月亮粑粑),嗖哆嗖哆哆哆(蔸里坐个爹爹)。哆哆哆哆咪嗖(爹爹出来买菜),嗖哆嗖哆咪嗖(蔸里坐个奶奶)……”。因此赚得了大人们送来的好多赞赏,聪明啦,有天分啦等等。也由此可见口琴发声能与人声微妙的协和。

    我读中学后有了一只正儿八经的“口琴”,印象中是“国光”的,21个音,双排窗口。我用一条缎带的手帕包起来,插在上衣兜里。60年代如我等这样的中学生,吹口琴的如现在玩吉他一样时尚。校园里一道最瞩目的风景线就是在林荫道上,一辆辆单车风驰电掣,车上男生双手撒把,两只手合抱口琴塞进嘴里,就像啃着玉米棒子,恣肆无忌,如“解放南方”、“你含苞欲放的花”等节奏明快的曲子合着青春的律动,风一般掠过那群大惊小怪的女生们。

    口琴这种簧鸣乐器与键盘类和打击类乐器相似,音阶的高低变化不像弦类器乐那般的抑扬圆滑,是一种顿挫跳跃的感觉。如果掌握舌压技术运用嘴型变化后,旋律的节奏感就变得非常明晰。可以把二拍、四拍的进行曲,三拍的圆舞曲等的节拍强弱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能奏出三度、五度甚至八度和音等,使得一只口琴能够演绎出几件乐器协奏的效果,表现力越发丰富。

    口琴的缺憾就在于音量太小,传播的听力范围有限,但惟其如此,能带来一种私语性的意境,更具亲和力。在相对悠静、感伤意境里,当听觉澄清的时分,你可感到口琴音色中有一种特殊的颤音,这是来自于内部簧片的振动,如果外加上手掌的开合变化,那就更加的柔美动听,就像贴近身边直触心灵的低语倾诉,由此营造出了一种小资情调的氛围。

    《航标兵之歌》在60年代里流传于我们这一辈的大男孩中,之所以流传,是这首歌的旋律沉稳、徐缓,传递一种深沉、略带感伤和忧郁的情调。我等的中学时代里,满耳充斥的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高音啸叫,心灵缺失静谧的休憩和舒缓的流畅,常常是一顿狂野的青春躁动和宣泄之后,又陷入失落和迷茫。这常常发生在黄昏球赛过后,或者是夜间晚自习的快终结之时,这时就会有一个男生拿出口琴,不由自主地吹奏《航标兵之歌》,马上就会有一群口琴跟进合奏,也会有扮装男中音哽着嗓音唱起的人加入。那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快快地摆脱稚嫩成熟起来,学会男子汉的深沉和沉稳。学会知识分子独有的惆怅、感伤和忧郁。

    我之喜爱《航标兵之歌》,还因为它酷似苏联歌曲,俄罗斯民歌音域宽广低沉,苍凉, 深沉。人生之苦,莫过于苦难。用音乐来表现抒发面对苦难越发坚韧,受到伤害越发坚强,还有在残酷下悲悯受难的等等,好像还只有俄罗斯这个民族。不是自我贬低,中国的音乐里就缺乏这种元素,因为中国的音乐没有低音声部,因而没有这般的深沉厚重。

    码头、侯船,凡是有湖区下放经历的,其记忆里不能删去这样的关键词。落霞君告诉我,当她和姐姐第一步踏在洪山头码头时,第一个心理感受就是准确无误的判断---从现在开始不知何时终了,我不再是一个城市人,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当地的一个农民了。落霞君还告诉我,有一次她和姐姐在码头侯船时,烟蒙雨雾中怅望一个身影渐近渐显,白手巾缠头、系一条腰围巾,衣衫褴褛,地地道道的湖区农民装束,一问才知道这就是当地的河道航标工。如此这般的筚路蓝缕落魄贫困,完全颠覆了《航标兵之歌》所创立的联想。

   《那雪夜,洪山头码头的歌声》一文给我感动,不完全是落霞君缱词的贴切隽永,述事的清晰分明,还有思绪的广袤绵远等,更关键的是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对于下放湖区的知青来说,不论回家或者回乡,码头侯船来来往往,荷载了多少悲凉凄楚,更堪那春节、雪夜、思家等等因素的添加。落霞君告诉我,那年的雪夜乡官不准知青春节回家,派出劳力到码头来拦截劝阻。落霞君在文中又写道,那年的雪夜洪山头码头又发生了“暂停航班”的消息,我知道那年月常变航班又不通告的事情经常发生,归途中遭遇变故是个什么感觉,是一种绝望又不甘心,执拗的苦等出于无奈。这些记忆现在拣拾起来还有酸楚的感觉。

    冷如冰窖的侯船室,严严紧闭的售票窗,一张忽开忽合的门,一群被遗忘的人们,焦虑的目光,漫天雪卷,白茫茫的江面;昏灯冷照之下,疲惫不堪的少男少女……,这是极具视觉性的描述,仿佛是在用镜头摇拍;大场景下也有特写,那是困乏至极倒头躺在冰凉的地上鼾睡的知青男生,落霞君再利用视觉语言描述场景,同时又没有忘记一切有声的元素,例如呜呜呜的风声,焦急的询问声、叹息声、责怨声,再加上一些感受性的描述等等,把读者置身于亲历体验当中。我在读的时候,就有“浑身上下滚过一阵寒噤”的感觉。

    我与落霞君的结识还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接触也不多,但是我心中的一个判断就是:落霞君自尊自信而且坚强,这个判断在落霞君的文中找到了确信。落霞君说得没错,当年我们“这些刚离校门的知青们都还有着浓厚的学生气质,有一点热度就能发光,有一星火花就能燎原”。问题是在那年的雪夜,在那个叫做洪山头的码头上,在那群情绪极度低落的人群中,那般饥寒困顿得时分,谁来发出第一分热能,点燃第一点火花呢?是落霞君,她用一只上海牌重音口琴“搅动了一江寒冰,催发出春声如潮的澎湃和灿烂。”

   我知道,重音口琴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吹奏的,但是这种口琴独具管风琴的浑厚,那就好像西伯利亚隆冬的木屋内,那壁炉里烤热的暖风,温情款款地弥漫在空气里,唤起苏醒。于是我们在落霞君的文章里看到了,那群落难的知青们“惺忪的睡眼睁开了,脸上的阴霾也一扫而光,”越来越多的人,熟识的或不熟识的都加入了唱和,“整个候船室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歌声”更有兴致的是“一位个头高挑的男知青纵身而起,在狭窄的通道上边唱边跳,跳起了骠悍劲健的蒙古舞,很多男女知青也站起来围拥着他击节鼓掌……”。读到这里,我竟有了和落霞君一样的惊叹:“没想到琴声和歌声竟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犹如巧施魔法”。

  落霞君在文中最后呼唤:“当年互不相识的知青朋友们,你还记得那个风雪之夜吗?”对于我,肯定不是当年和落霞君一同的亲历者,但我敢不揣冒昧地予以回答:我记得。因为我们共同趟过的那条生命之河,我们共同唱过那只岁月之歌。

雄鸡报晓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27 16:53:41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620
积分:115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0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感谢雄鸡报晓兄也为落霞拙文写下了长篇评述,从另一个侧面对“口琴,航标兵之歌,码头”这三个不同物事作为共同的情感载体,叙说了不同风格的青春故事,理出了一条更加清晰的情感脉络,让三者之间的结合点得以更为巧妙的延伸……一支小小口琴,让生命热情在张扬中释放,让艺术精神在激扬中飞旋;航标兵之歌,歌唱在纯真年华的那盏航标灯,启明了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星辉;码头,走入底层社会后青春大写意、命运大纪实的生命航道人生驿站——三者之间延伸出的必然关联,也许就是我们共同心路历程中的共振和投契吧……


  “因为我们共同趟过的那条生命之河,我们共同唱过那只岁月之歌。” 报晓兄,谢谢你对落霞述说这段故事的情感共鸣和回应!报晓兄,读你的文字是一种享受,你的文字能精准地传达任何你想表述的要旨或是细节,直抵读者的心灵,落霞深表敬佩!

  那天与你谈到前年曾经在一篇随感录中也写到过航标兵之歌,现在将它摘录于下,分享一下我们共同的“航标灯情结”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29 12:39:08
落霞孤鹜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版主
文章:1620
积分:115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9月10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落霞孤鹜

发贴心情

第二故乡华容行随感录 随感之五:


记忆中的航标灯


  站在这干涸的河谷里看着苇絮随风飘飞,我的思绪也跨越时空,飘飞到三十八年前……我想起三十八年前的那个寒夜登陆洪山头,有一个人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也给了我太大的启迪。

  在等候县里来车的那一小段时间里,我和姐姐来到长江边流连,看见凛冽溯风中一叶小舟在奋力靠岸,黑暗里只见有人从船上下来,顺着跳板走过来我们才看清楚他的面容——个子不高,黑红方脸膛,黑色的棉袄拦腰系着根麻绳,虽衣裳褴褛但人颇显出几分精气神,看样子他约有二十来岁。他瞥了我们一眼后旋即流露出惊讶的神色,然后就在我们旁边站住了。一番攀谈后我们才知道,他竟是一名航标员!

  那位与农民装束没有两样的年轻航标员指指风疾浪高的江面,那里果然可以看见一个形似羽毛球的灯架在波涛中摇摆、闪烁着白色灯光。他告诉我们,无论寒冬酷暑,他每天都要驾船过去点燃航标灯,言谈中显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度,他还讲到他是子承父业,年轻的他干这一行已经有好几年了……

  年少的我们,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电影、歌曲等等,没有接触过低层社会,更没想到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

  望着夜幕沉沉的江面,我心中在吟唱着一首歌——航标兵之歌:

  “歌声迎来了金色的朝霞,双浆划破了层层波浪,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让年轻的朋友们一路顺畅!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前面的道路崎岖又漫长,谁能把英雄的步伐阻挡,我们虽然互不相识,友谊像明珠闪耀光芒……”

  我曾经不无羡慕地从这首喜爱的歌曲中勾画过“航标兵”的飒爽英姿,可从不曾体会过“我们在海上架桥铺路”承受的种种艰辛,也更不会把“航标兵”与眼前这衣衫褴褛的模样联想在一起。

  就在踏上洪山头的第一块台阶前,我是以一种学生特有的浪漫情怀来审视和迎接即将到来的一切,此刻,我体验到了一种叫“顿悟”的感觉,前所未有的顿悟。

  凝视着江面上一闪一烁的航标灯,我还想起了我们的生命航线,我们心中的航标灯……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29 12:43:08

 6   6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0313 秒, 6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