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印象--小记(原创)
[三]大理古城.
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大理市是白族之乡,海拔近2000米.一踏进大理市,给游客的第一印象就是白色,全市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的房子,几乎清一色的白,白族人不论男女老少,其民族服装也是以白为主.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方围12里,原城墙高7.5米厚6米,城楼雄伟,风光优美,十分古朴而幽静,距大理市十多公里.走进大理古城,城内游人如织,一条长街贯穿南北,大理石凿成的长条砖铺得平平整整,街两旁全是铺面,专卖大理石制品、扎染、草编、药材、服饰等名特产和风味十足的白族饮食店.身着白衣白裤,腰系绣花短围腰,头戴红间白头巾的白族姑娘十分漂亮,大方热情地招呼着游客,也是古城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理市祟圣寺三塔,背靠苍山,面临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米黄色佛塔组成,成鼎立之态,远远望去,雄浑壮丽.中间塔最高,有69.13米,共16层,为方型密檐式空心砖塔,巳有1200年历史,始建于唐<南昭国>中期,是中国现存唐塔最高者之一.其余两塔,为六面型,高度均为42米,也有800年历史.这三座佛塔,不但是大理历史的象征,也是佛教盛行的见证.由于受地震影响,三座佛塔均遭到不同程度损伤,目前已关闭塔门,游人不得入内,我们只能遗憾地绕塔看了看.而最神秘的是,在三塔和寺内撞钟楼的轴心线上,设有一园型石鼓,用石头一击,可以清清楚楚听到高塔尖端上的回音.
[六]洱海游戈.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水面海拔1970米左右,长约42公里,宽约3-9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左右,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游完蝴蝶泉后,巳到中午,导游安排我们在洱海边一个镇子上吃了中饭.远处的洱海,笼罩在阴霾的天空下,冷风嗖嗖,怕湖中冷,大伙都忙着加衣.但登上游船后,洱海上空却晴空朗朗,高原上的太阳光特别强,晒得游客们纷纷打的打伞,脱的脱衣.这是一艘能容纳千多人的游船,连底舱共有五层,位子上都坐满了人,船在洱海上游戈,放眼四望,湖面平泊如镜,环湖四周都是山和村庄,蓝天、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倒也十分和谐.湖中一小岛,名曰"南昭风情岛",我俩上岛后,随着人流,浏览了一下岛上风光,主要有南昭国避暑行宫和以男相出现的阿嵯耶观音佛像.游船上,每位游客还被邀在船舱内观看白族歌午,品白族人欢迎贵宾的最高礼节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又品茶,又看歌午,感觉十分惬意.
苍山之下,洱海之滨的大理,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它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73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1℃,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东有洱海,西有苍山,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且历史悠久。
大理自古以“风,花,雪,月”四景闻名。上关花据大理府志记载:“山茶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过闰月则朵一瓣,俗以先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
苍山山势雄伟,南北长四十二公里,上有十九峰、十八溪,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银装素裹璀璨夺目,这便是大理三景苍山雪;洱海清澈如镜,宜泛舟漫游,每当皓月当空,苍山银峰粼粼闪烁,银光月色交相辉映,白族渔姑出没于波光树影之间,这就是大理四景洱海月。
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全州山川雄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
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理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鸡足山佛教圣地、南诏德化碑、感通寺……漫游大理,犹如翻阅一本古老的书。大理,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