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雄鸡报晓]君的文章,感触颇深.记忆中,湖区的雨水特别足,每年的早稻扬花时节,总是阴雨绵绵,造成减产.一到双抢时节,就要防汛,男劳力上大堤,妇女、小孩就成主力军.往往几场猛雨下来,地势低的田就有齐腰深的水,基本上颗粒无收.
农村苦,农民苦.凡是当过知青的人,我想,都应象雄鸡兄弟一样,有对农民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关怀和同情.好文章,拜读了!
中国自古以来,作孽的是农民,我们当农民时也作孽啊!
淮羽、易山、80个知青娃、武陵打油匠、湖边士、松子、云中牛、李姐、岸边客、孺子牛、游客晏生、燕南飞、良石1124等各位兄弟姐妹:
谢谢你们对我作文的评点。
回淮羽兄:你的点评就是我要诉说的故事梗概,我还想说的是地方官员对灾情缺乏预测、判断和应对的能力。“收青谷”当然不是上策,但是总比颗粒无收好啊。湖南的水患,多次都是省内四水汛情在先、长江汛期在后的,南北洞庭湖区不一样,洞庭湖区与和非洞庭湖区也不一样的,但在当时,我们的官员可能没有这样的考量,他们的经验和决断能力,只能处在一个18岁的下放知青的常识层面上。
回易山君:我以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论种族、信仰、性别,不论身强力壮还是体弱身残,不论豪门子弟还是寒门出身,不论聪明智慧还是低智弱智,等等一概不论。当然也不论是不是农民。我们需要对这种人文关切予以确认和追寻,而且应该更多的是用理性而不是感情,因为理性是不分亲疏好恶的。
回油匠兄:我在湖区经历水灾和饥荒,参加过抗洪抢险和排渍救灾,感受过沉重的农民负担以及“人祸”。这篇作文的拙劣之处,是不能表达我这种经历和感受的万分之一。
回云中牛姐:农村喜欢将外来语“倒置”,不单是“青年知识”,还例如将“勉强”说成是“强勉”等等,不知为何,很有意思的。
回李姐:2005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据我所知,这是一个比较人本、科学的方案,其中就蕴含着防止天灾转为人祸的理念。例如预防、赔偿、重建、救济、总结、问责等机制的建设等。
其他恕我不能一一回复。
雄鸡报晓上
我还想说的是地方官员对灾情缺乏预测、判断和应对的能力。“收青谷”当然不是上策,但是总比颗粒无收好啊。湖南的水患,多次都是省内四水汛情在先、长江汛期在后的,南北洞庭湖区不一样,洞庭湖区与和非洞庭湖区也不一样的,但在当时,我们的官员可能没有这样的考量,他们的经验和决断能力,只能处在一个18岁的下放知青的常识层面上。
我以为,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这个权利不论种族、信仰、性别,不论身强力壮还是体弱身残,不论豪门子弟还是寒门出身,不论聪明智慧还是低智弱智,等等一概不论。当然也不论是不是农民。我们需要对这种人文关切予以确认和追寻,而且应该更多的是用理性而不是感情,因为理性是不分亲疏好恶的。
我在湖区经历水灾和饥荒,参加过抗洪抢险和排渍救灾,感受过沉重的农民负担以及“人祸”。
2005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据我所知,这是一个比较人本、科学的方案,其中就蕴含着防止天灾转为人祸的理念。例如预防、赔偿、重建、救济、总结、问责等机制的建设等。
拜读了,雄鸡报晓是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人,如果人人都象你一样,农村现代化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