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知青在农村,有知青之间的火并,有与乡干部之间的暴力冲突,有与农民之间的械斗......而且频率较高。我想,这些现象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文革的影响。文革当中的武斗不仅是颠覆了整个社会秩序,更是颠覆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全社会崇尚武力,靠拳头打天下,快意江湖,很多青年都是唯恐自己落后于人;其二是社会信任缺失,反正前途无望,所谓“重在表现”“大有作为”全部是假话,一切不相信,干脆破罐子破摔,当年我也是认为此生不知会有什么遭遇,曾发狠练摔跤、举杠铃,搞得一身肌肉鼓鼓的;其三是在下乡中经历了太多不公平,积怨甚深,只要捉到机会,所有的怨恨便放大开来,不分对象地发泄一通;其四,很多人本就没读多少书,刚走入社会,脱离约束,又正值青春躁动时期,行事处世莽撞冲动,而成堆的同学在一起,很容易就人多仗势......
感谢雄鸡兄掀开了知青岁月中的另一个角度。——有许多记忆,我们是不能回避的!
雄鸡先生,好一个热血男儿!
文斗版主对这种现象分析得全面而透彻,一看上面文字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就知道文斗先生是当领导的,而且不是那种什么发言稿\汇报材料都依靠秘书代劳的\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领导干部.
谢谢行者无疆、淮羽、桢桢、夜深人静、哥巴、文斗、游客晏生、李姐、朋之、松子、丁丁、燕南飞等各位的评点。
回淮羽兄:我不论过去或现在都不是什么“好鸟”。现就想在湖知网里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希望求得各位老大哥老大姐帮助。
我从事的行当,是光明与黑暗的分界面,文明与野蛮的激荡处,有过直面威胁贴身交手的经历,也曾为某种理念而拿前途荣誉相博。所以内心体验十分复杂,一时间真还难以言说清楚。
回夜深人静兄:回忆当年的知青群体,我所感念的就是那犹如太阳般浑圆的生命精血,这不是苦难二字所能概括尽全的。
回哥巴兄:诚如你所言,知青群体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街道分配的社会青年。我们是同命运的,没有高下优劣之分。我写作文只是想细致点刻画而已。
回文斗兄:写这篇作文其实就是受你,还有象子兄及丁丁君的启发。你和象子兄多次提到过和一个农场职工打架的故事,丁丁君和我谈起过长沙街道的“五虎十三太保”。我看过很多知青小说,多涉及到了打架、恋爱、招工等话题。这都是知青的本真行迹,提起往事意在怀旧,不意褒贬。
回松子兄:不知何时才知道我们是同事,幸甚。在工作中,我们见面都是端着一幅符合官场游戏规则的面具,只有在湖知网上,我们才相互袒露了各自的心扉,感谢湖知网。
回丁丁君:在我原来的印象里,当年的你和你哥哥都是血性汉子,有一幅练过举重摔跤的强劲身板。但你们如此深厚的文学根底才是在近几年才知道的,正如你们的妹妹所言,“这是家传”。叫我好生羡慕。
回燕南飞姐:谢谢你的提示,我一直在仰望着卢梭。这是一个挑战禁忌,对人性进行深度探查、甚至不惜于对自己动刀的思想者;一个不甘于苦难和宿命而不同凡俗的奋发者;一个喜爱无所拘束的自然和宁静,内心始终如一的高傲,像火一样凛然不屈地燃烧的孤独者;一个叫我永远只能仰望而不能靠近的图腾。
其他恕在下不能一一回复。
雄鸡报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