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理想十有八九事与愿违,人的理想犹如现在的股票开高走低,往往都是事与愿违,每个人在小的时候,一定写过类似作文“我的理想.”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教师、警察、解放军、飞行员、火车司机等等。待到自己长大以后,往往事与愿违,和当初作文簿上的职业出入狠大,大部分都是开高走低的。
这并非是我们的理想志愿开高走低,而是孩提时期,懵懵懂懂,天真无暇,对这些职业所知甚少,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风光,认为这些工作很神气、有影响力。
60年代,班上的男生最想当解放军、火车司机;女孩倾向于医生、教师、白衣天使,这多半都是出于自己主观喜好。忘记不了我的一篇作文“我要当个火车司机”得了5分而受到表扬(那时侯是5分制),10年后上帝真的给我的命运配合的天衣无缝,18岁就成全了我的“理想”。让意想不到的是蒸气机车实为烧锅炉运动,害得我跳出农门又进火坑,焚火铲煤十年才有资格考试司机……。
十年文革摧毁了儿时的梦,理想伴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人的尊严和价值也不应随波逐流。我在知青中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幸运者,同样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的同时代知青中,虽然其中不少人回城后成了工农兵大学生,拿到大学文凭,似乎是补上了一课,但是,在我们整整一代人中,涌现出杰出的科学家和为人所知的各行业学术权威却几乎没有或是少得可怜。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苦难艰辛的生活可以造就吃苦耐劳的劳动者,而科学家和技术权威,则需要循环渐进的学习、充分具备基本功才能造就的,知青年代却失去了这种机会而荒废了整个人生。
从荒废的年代走过来你不仅没有荒废,还成为了湖知网的才子,多人称你为人静老师你应满足了。
夜兄所说的理想和现实人生开高走低的现在是比较普遍,但所幸我还不算。我小时受我的启蒙老师影响,理想就是当个教师,受父亲影响想做个警察。第一个理想实现了。第二个沾了边。我的期望值不是很高,因此至今为止不觉得有什么没有实现的遗憾,很阿Q不是?下乡中断了正常的求学,后来弥补这一点有些辛苦,但还是基本补上了。
谢谢夜兄的文章让我整理这种心情。
永明马灯所言极是。即使没有上山下乡使“人生荒废”,一代人中的成功者也是极少数。不过如夜深人静版主所言,我们这一代人中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很难出,但当年的那个社会环境,却有可能对其他类人才的成长有利。十七大政治局不是有好几个当年的知青兄弟吗?
“在我们整整一代人中,涌现出杰出的科学家和为人所知的各行业学术权威却几乎没有或是少得可怜。”
人静兄的遗憾,是历史使然,我们这一代,被耽误了整整十年。
有人说,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摧毁学生的自信心。话是有点过,但不无道理。
我们的传统文化过于注重外在的“成功”。我是个几十年的教书匠了,越来越觉得,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只有彻底改变“成功”的标准,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成功感,都可能成功,我们的教育才算成功啊。
究竟什么才算成功呢?
丁丁,我们是同行,所以知根知底,呵呵,如果说“才子”二子,我只遗憾读书太少,如果有人称我“才子”,那也许受蒙闭,我深深地知道自己喝多少墨水,知道别人是在抬举我,鼓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