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楼
福州鼓楼“农民工诗词社”创作诗词300多首
星期天是鼓楼区五凤兰庭小区“农民工诗词社”雷打不动聚会创作的日子。昨天上午10点,“农民工诗词社”社长、小区地下车库管理员马安藏早早就把本周创作的20来首诗词整理好,然后给另外3个成员———医院护工马刚亮、城市环卫工曹泰平和马水清,挨个发去短信,让他们带着各自的作品来地下车库<--ADV_CONTENT-->“切磋”。
今年61岁的马安藏在福州打工已10年。由于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差,马安藏只读到小学毕业。四十出头的曹泰平上过初中一年级,算是“诗词社”里学历最高的。马刚亮和马水清则都是30多岁。他们都来自湖南省永兴县,不同年龄的4个人在福州打工的岁月里,以诗词会友,组成了“农民工诗词社”。
老马告诉记者,“诗词社”成立之初,活动还没有这么“正规”,大家都以独立创作为主。后来,他们觉得这样进步不大,于是决定每周抽时间聚一聚,谈谈创作心得。一年多来,“诗词社”出了一卷《诗词唱和集》,共创作诗词300多首,社员写诗词用的白纸就重达50多公斤。
去年年初,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老马的诗词被“三山诗社”一位老同志相中。老同志一打听,这么好的诗词居然出自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看车人之手,惊叹之余,把老马推荐到了“三山诗社”,去跟一帮正宗的文化人学唱和。老马有点心虚,泥腿子登上大雅之堂,平生还是头一遭。为了壮胆,他撺掇马刚亮、曹泰平、马水清也一起去了。“第一次跟大家一起唱和时,我心里很紧张,两腿直哆嗦呢!”
自从进了“科班”后,老马创作水平“直线上升”:去年10月,“逸仙诗社”在省建设厅举办了诗会,老马的作品居然拿到了二等奖;去年12月,“三山诗社”举办的纪念沈觐寿百岁诞辰诗会上,他的作品更是破天荒拿到了一等奖,而马水清也把三等奖揽到手上。“我们写的都是打工感怀,民工味道,可人家说,就喜欢你们这种真情实感的东西呢!”
昨天上午10点30分,马刚亮和曹泰平都一身灰尘地赶到了地下车库。几个人便头碰头凑一块儿唱和了。“我们今天以‘文’、‘艺’开头,我先来,‘文若惊人非俗论,艺能济事乃奇才’。现在开始,你们俩谁先来?”老马有点得意地说。 (记者吕路阳)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