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冬至歌唱
今天是周末,也是冬至,午觉醒来,总觉得应该要为之写点什么,于是坐在计算机前,开始了敲键盘的过程。
之所以要写几个字,因为冬至很重要,也很有感触。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据资料介绍,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由于“冬至长,夏至短”这种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长了,阳气回升,是个吉日。唐代诗人杜甫就曾用“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名句,诗咏冬至这个节。
冬至的一些食俗,有的地方吃饺子,有的地方吃狗肉。而老北京有吃“九九火锅”、“九九酒肉”等九九消寒的饮食习俗。这与冬至起的“数九”民俗有关。
冬至起,北方开始数九。我从小就听过老人教给的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十个九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加一九”,真不算短啊,还得三个月呢。所以,杜甫说“冬至阳生春又来”未免早了些,太乐观了点。
我对冬至最感兴趣的还是,白昼开始越来越长了。
不知道别人如何感受,我特别不喜欢夜长昼短。在北京的冬天,没到下午4点半,日头就坠入西山,暮霭沉沉,昏天黑地的。即使街灯都亮了起来,也是苍白,好像没有血色的老人。这哪有夏天傍晚的美丽啊,七、八点了,太阳的余晖还洒在天上,西边铺满了五彩云霞,大地镀上一片金色。每个人的脸上,都流光溢彩。这该是多么的青春、活力!
冬至以后,每天的白天要比头一天长1分多钟。不能小看了这1分多,半个月就是20多分,一个多月以后,就是1小时。那时,就再也不是黑夜漫漫无穷尽了。
所以,我高兴,我要为之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