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录音整理
召集人: 胡宝利
学术主持:刘曦林
参加者名单及职务:
刘曦林 中国美术馆理论研究部主任、著名理论家
解永全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杨帆 文化部人事司专家处
李荣海 中国美协副秘书长
程大利 中国美术出版集团人美社社长、总编
李宝林 中国国家画家、一级美术师
刘龙廷 人民美术出版社著名理论家
罗江华 中国文联组联部评奖处
刘云 湖南省文联副主席、书画院院长
旷小津 湖南省美协秘书长
赵志超 湖南省湘潭市文联主席
袁武 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创作室副主任
孙志钧 首都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
傅家宝 北京美协常务副主席
刘根长 全国政协《画界》编辑部主任
孟祥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许仁龙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胡宝利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中心主任
邢少臣 中国国家画院花鸟创作室主任
陈风新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
柴京津 总后创作室专职画家
程振国 北京美协副主席、中国山水创作院常务副主席
陈芳桂 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职画家
王爱红 文艺报美术专刊主任
邓平祥 湖南省美协副主席
袁质 亚洲书画杂志社总编辑
余宁 中国艺术报书画专刊主任
周明 人美中国画编辑部编辑
李伟 美术杂志社
李景祥 人民大会堂书画室主任
刘曦林先生主持座谈会:
刘曦林:刚才成功地举办了周宗岱先生画展的开幕式,过去由于我们当代美术史没学好,没做好,对周先生了解得比较少,真是非常惭愧。刚才看画的时候,大家无不感到周先生的山水画从北宋一直到黄宾虹的传统继承下来以后,画得苍茫、浑厚、老辣,画得非常有味道。花鸟画简而有拙趣,也是画得非常生动,画得非常有功力,有创造精神的一个艺术家,今年年方70,身体健康,精神矍烁。
我们对他的画展再次表示祝贺。
为什么说年方70?“人生70古来稀”,过去可染先生在世的时候说过“80不算老,70不算稀,60来岁小弟弟”。可染先生认为70岁的时候正是艺术创作的一个盛期,非常好的时期。
下面我们就开一个小型的学术研讨会,不是大规模的,也不是特别小,也还是可以的,在北京的著名的很多美术活动家、美术史论家、画家都到会了,来一起讨论一下周先生的艺术。我们没有设置什么专题、主题或者什么框框,我们就从周先生的作品出发,来谈周先生的艺术,谈周先生的艺术对我们的启发,同时周先生刚才在开幕式上我听到有一句期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我们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提出建议,以利周先生艺术进一步深化。
邓平祥先生:
邓平祥:我跟周宗岱先生不但是湖南老乡而且还是小同乡,我们是宁乡人,应该说是比较了解的。我首先想简单的说一下跟他艺术有关的命运和他这个人的一些背景的东西,便于大家了解他的艺术很有帮助。周先生这个人是非常豪爽的一个人,非常耿介,碰到不平的事就要说,并且说得非常直爽,但为人很热情,所以因为这种性格上的问题,年轻的时候,还不到20岁就打成右派。然后就是人生的沉沦,这个大家都能想得到,什么事都干过,但无论命运多么的不幸,他有两点是没有忘记的,不平的命运对他成了一个激励的因素,一个是看书,为什么我把看书放在前面呢?因为可能在美术界象周宗岱先生这样学养、理论背景有这么好的人我认为至少在湖南是不多的。他写过一本很有见地的一本专著叫做《美辨》,就是谈美学的,作为一个画家,能够写出这么一本书这本身就不容易,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看了很多书,我记得他摘帽以后,安排在文化馆,摘帽改正以后他焕发了艺术青春,虽然年龄偏大一点,他凭着这种不幸的命运铸就的那种很强大的精神以及几十年的博览群书加上在绘画上一直都没有丢掉,一直在钻研在研习。还有一点就是大家都知道,湘潭这个地方是出了我们二十世纪一个大师齐白石的地方,齐白石可以说对湘潭的画家不但是艺术上的一种启示,还有一种作人上,艺术精神上一种激励,可以说湘潭籍的艺术家都受到这种激励,就是说我们这个地方出了一个二十世纪全国的、甚至有世界声誉的大师。象周宗岱先生对齐白石先生是有研究的,并且写了专门的文章,都非常有体会。他的学养、他看的书,比如说文学,他能够在湘潭刚改正的时候举办文学的讲座,比如说讲一个国外的大作家的某一个著作,象《简爱》呀这样的著作,他能够开这样的讲座。并且他在湘潭跟湘潭的一些大学的学者都有很多的交流,这就是我们今天看他的画感觉他的画有份量、有厚度,跟他这种学养是分不开的。
我今天看周宗岱先生的画,我大概有两、三年没看他的东西了,我今天看他的画感觉是眼睛一亮,就是说他这几年有非常大的进势,尤其在山水画上,我认为刚才刘曦林先生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他从传统里走过来,并且有一些新的感受,把自己对造化一些感受性的东西融入到笔墨,形成一种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又有个人特点的一种山水画。并且我感觉他是一个多面手,花鸟也画得很好,我看到花鸟画就想到齐白石先生衰年变法的时候,那种以红花墨叶作一个旗子打出来然后实现衰年变法,我感觉周宗岱先生和齐白石先生有某种渊源。湖南籍的画家如果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这几年在北京打出来的王憨山、易图境、包括陈白一先生,还有一些中年的年轻的画家,我感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就是从自己独特的感受经验、感性经验入手,这一点我认为是湖南画家一个非常大的传承,这也可以跟湘学的渊源挂上,就是湖南从王船山开始就重视经验、重视感觉,重视感性范畴的东西。我认为在一个文化变革的时期,你如果纯粹用笔墨来打的话一般是打不出来的。一定要以自己独特的感觉经验、感性经验、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的理解,这是别人不能取代的,笔墨是每一个人都能学的,但是独特的经验、独特的感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我认为齐白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师,与其说他有超越的笔墨,不如说他有非常不一般的感觉经验,并且他把独特的感觉经验和笔墨结合起来,我觉得周宗岱先生是有这种渊源的。
周宗岱先生对艺术上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也可以说是有抱负的,总想在退休后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今天我真是很高兴,看到了他比几年前有非常大的进取,我今天真的是感觉眼睛一亮。到了这个境地以后,我认为他虽然是一个地域里出来,但到他现在到了这种程度,我认为他具备了一个在全国国画坛上跟其他画家对话这种境界了。
李宝林先生发言:
李宝林:我是在上一届齐白石文化节到湘潭去,有幸认识周老,我们在一起谈得非常好。他拿了很多画给我看,那时看的画基本上都是长卷。从长卷上看,周先生在传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画的笔墨、意趣和章法,都非常严谨。可以看出他的功力。
这次看画展,我看了他的作品,有很大震动。
他在传统上、在读书各方面,在画外做了很多功夫,这是周先生的根底。
我认为,周先生是厚积薄发,大器晚成这类画家。
周先生说,我现在很烦恼,到目前为止还没画出风格,到现在还没有把风格定下来,我说这样你就对了。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的年轻人追求很早就定下风格,有时定得比较自然就比较好,有时硬性定下来就象一个蚕似的,把自己茧在里头。周先生到现在他还没有定型,这说明周先生不断求索不断探讨这种精神,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周先生从绘画的心态上来讲还比较年轻,我应该祝贺你!
从周先生的画本身来看,我很振奋的是,山水画、花鸟画到这个笔头,画这么大写意的东西,敢这么大笔豪放地画,我感觉在画界不多,特别在目前画界,工笔画,制作的画比较多,但是真正的在笔墨上有修养的,在笔墨上见功夫的画就非常难得。周先生这样画的结果,我感觉也是他这种经历造成了他对很多人生艺术问题看得比较透彻了。周先生到了七十岁了,对艺术和生活的东西比较超脱了。所以我感觉见大笔头这种画法,是周先生一种感情的流露,一种真情的流露。我感觉周先生的画到现在画的越来画得越有生机,力、气都非常足,我祝愿周先生在艺术道路上,你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最好是先不定型,你就永远探索下去。风格和定型有时是好事,有时是坏事。我倒希望周先生永远保持这种在笔墨上、在创作上的激情,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我感觉这样很好。
杨立舟先生:
杨力舟:国家画院真的是新的起色,我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画展,我是陪一个记者来这,碰上这么一个展览,我感觉很振奋。我觉得我们一直在争论笔墨,这几年一直在争论笔墨,我没有投入这个笔墨争论的讨论之中去,因为我是一个搞实践的人,不是搞理论的,对于很多问题也说不清楚,我是主张实践。我学了胡锦涛同志最新的政治报告,觉得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既是指导理论创新的原则,也是指导我们美术创作的原则。所以我在笔墨争论的时候,我觉得不如去看到好的笔墨然后再下结论说中国画的魂是笔墨,笔墨如何如何好。我今天看到周先生的展览以后,我就深深感觉到笔墨的价值,在周先生的画展上,有非常鲜明的体现,所以一眼就把我抓住了,就是说中国画笔墨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的去玩味。所以有时候争论笔墨等于零啦笔墨这啊那啊,都弄弄弄出人事关系来,这很烦。多年来我最讨厌人事上这种麻烦,所以我今天很感慨,感慨就是说周先生画的笔墨价值正好体现了我们中国画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也体现了笔墨这样一个非常深层的价值。我主张看周先生的画,着实对他的笔墨的价值和意义我看了后有所启悟,有所理解,我觉得他的笔墨,有力度、苍莽浑然,气势磅礴,既是美感的体现,也是他个人心境的体现,所以我非常佩服。
我觉得他的笔墨里有三个特点,一个有胆;一个有识;一个有格调。胆,体现在他的画面,有气韵,气韵生动,敢于用笔,敢写敢画敢落笔敢落墨敢用色,这几个都体现他的胆略。这个识,就是说他有知识,他对中国写意画理解比较深,他讲究用笔用墨,讲究书法用笔金石气,色和墨的强烈的对比,就是他修养的体现,同时又是重墨重色的对比,所以花鸟画的新鲜感、光感都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或者叫做现在最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我看到有的同志担忧中国画现在视觉冲击力似乎是个忧虑,我认为中国画从案头到了美术馆的大厅,你在展厅里面能不能吸引人,这恐怕是现代中国画家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原来是摆在案头上让人把玩去欣赏,现在要在几十米的大厅里面、几千米的大厅里面,你的画能不能让人看到你的内容,十米之外就有吸引力还是在三米之内有吸引力,这个差距很大。所以现在很多的画家都在追求中国画的视觉冲击力。我认为周先生在这方面是做得很突出的,所以我说他的画有新意,这就是他根本的所在,也就是说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视觉冲击力,如果没有视觉冲击力,展出的力度就很差。视觉冲击力靠什么?靠他的笔墨,靠他的画面构成和他的意境。
我觉得他的格调古朴、凝重、醇厚而有力,艳而不俗,这是因为他浓色和浓墨对比的结果。这三点,是我对他的画面初步的感受。这三点,也构成了他热爱生活,献身艺术的崇高的人品。
刚才邓先生说了他的经历,我了解以后更加钦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