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孚灯(在中文里,美孚的意思是"漂亮和可信赖的"。)
现代人照明用的就是电灯,日光灯等现代化的灯,但在我儿时生活的空间里,在平民们还不知道电为何物时,曾用过多种供晚上照明的工具:五寸长的松油枝,一米来长的篾片子,高脚的清油灯,矮小的旧罐头改装后由祖母搓上一根粗粗的棉纱线段当灯心的无名灯,都是我称之为工具的记忆中的灯.
关于这种漂亮的美孚灯,我曾经听祖母说过它进入中国的故事:有一天,巷子里来了两个人,一个高鼻子黄卷发的洋人和一个黄皮肤的翻译,他们挨家挨户地送出他们给每家人家的"礼品"--一盏玻璃灯带半瓶子透明液体.翻译指着灯座里的液体说"这种灯叫美孚,点灯用的是洋油,洋油很便宜的东西,点燃时屋子里也不会有油烟子和气味,灯光可大可小,又不需要挑剪灯芯很随人意."当这家的主人爱不释手地摸着这滑光透明的漂亮东西时,卷发及时地向翻译说了一句话,翻译就像很会体贴人地告诉主人:"灯就送您用了."于是小巷里许多人家用上了美孚灯,而且互相通报消息,这灯真好用,再于是,更多的人在第二次看到黄卷发和翻译手里的灯时,就毫不犹豫在接受了馈赠.但是,灯盏里的洋油不久就见底了!于是,南货店里新到的洋货煤油,就无声地进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到五十年代前期,当小城有了昏黄的路灯供人们夜晚行走时.一般人家家里用的还多是这种叫美孚的洋油灯.
在我读小学时,晚上学习是用一盏小号的美孚(上面这种应该是当时最豪华的大号).这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原来,在白天,忙完了别的家务活的祖母总会小心翼翼地取下玻璃灯罩,用嘴对着灯罩呼出一团热气,然后用一块干净的专用抹布在灯罩内部小心地擦拭着,一遍两遍,直到把尘烟除尽,灯罩复又透明她才放心地把玻璃罩轻轻地插进灯喉,灯喉其实是灯的主要机件,它连接灯罩与底座油瓶的.将洋油通过灯芯在玻璃后面骄傲地燃烧。晚上,天完全黑尽后,祖母就会“咝——”一声划着火柴,取下玻璃罩,点燃灯芯,调好亮度,再盖上灯罩,屋子里就豁然亮堂起来。这盏小小的美孚灯下,祖母也就着光亮,穿针引线,搓麻、做鞋,干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
在小小的美孚灯光下,我开始读书写字,开掘了视野,也逐渐认识了中国,知道了中国以外还有外国......有时,读书、做作业累了,也在这小小的美孚灯光下,听祖母就给我讲天上的七仙女,地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讲嫦娥奔月......做好人与坏人的故事,讲坏人做坏事不得好报,…… 1959年,因为突然的搬家,祖母离开了我们,我家的美孚灯也因为搬家而从此不见了.一盏小小的美孚灯,它饱含着祖母对我的殷切关怀和爱,今天能重新看到它,就像看到离去多年祖母一样亲切.
感谢雪雪江永行买了一盏美孚灯.引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这一组"记得少年骑竹马" 又有了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