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湖南永兴本地知青编写的一本知青回忆录,书名为《曾为知青》。文中描述了永兴当地知青在当年的件件往事,勾引起读者对当时情景的缕缕回忆。是一本有一定价值的文史资料。欢迎璨多的永兴知青上网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永兴知青 → [转帖]《联论联话联语》序言

您是本帖的第 172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联论联话联语》序言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转帖]《联论联话联语》序言
2007-6-2 7:52:59
         
   刘育新
今年四月,湖南的联友谭全刚寄来一本对联样书¬¬——《联论联话联语》,嘱我为此书作序。我因与谭全刚同志在会议上谋过面,所以答应了他,但由于明间关系,没能及时交卷,延至现在才完成任务,有些渐愧。
翻开谭全刚同志的《联论联话联语》一书,觉得有一种新奇之感:一方面是书名新奇。它涵盖了对联论文、对联联话、对联联语等三项主要内容。恰恰与组成文学的三大板块: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相暗合。内函丰富,一目了然。
二是联论新奇。作者在他的十几篇关于对联的论文中,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奇葩——对联情有独钟。对其发生、发展、历史渊源和社会功能、特性及其文学内函、艺术特征等等,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和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例如:《对联诗赋谁领先》一文,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关于对联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对联的本源不是骈文诗赋,对联的母体不是律诗,对联也绝不是诗之余、词之余的‘雕虫小技’。对联是独立于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文学品类”。“在某种情况下,对联的产生先于律师的产生”,从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对联作为一门文学体裁的独立地位。又如他写的《对联重字管窥》一文,从历史和现实以及中国文字形、声、义的汉语特质,分析和肯定了对联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不规则重字的种种表现,为对联今后的创作实践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理论依据。三是联话新奇。作者长于研修,谙于鉴赏古今对联和名人对联,并撰写了不少赏析联话。例如他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所撰写的《毛泽东的对联情结》一文,就从“以对联为契机,敲开社会之门”,“以对联为武器,打开革命之道”,“以对联为音符,谱写人生之歌”,“以对联为镜子,照映先哲之光”几个方面,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对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重视,树立了革命领袖关注和重视对联事业的光辉榜样,从而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又如,他写的《黄克诚大将和他的几副挽联》一文,点化出作为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同导对对联的爱好、并以对联形式歌颂和哀挽革命志士的高尚情操和革命精神,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如他的《谷县长与对联》一文,树立了一个地方长官热爱和关心对联事业,并将对联文化与社会经济事业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范例。还有,他写的一些名胜联话,如《苏仙岭上赏佳联》、便江河畔联花灿》、《南京阅江楼赏联》、《湖南莽山题联》、《井冈山题联》等等,笔调清新自然,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乐山乐水”的高远情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是联语新奇。长期以来,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和生活实际,创作了大量的具有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的对联作品。这些作品,选词造句清晰明了,简短通俗,深入浅出,平中见奇,其内涵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俗风。例如,他写的春联:“年年春草绿;岁岁对联红。”用语自然对仗工整,意境生动鲜明,是春联中的上品。“春光万里诗配画;喜事千重锦添花。”热爱生活的情感跃然低上,且具时代感。名胜联:“百年人物存公论;万里名山入画图。”(集句联•韶山)。“革命摇蓝,雄山秀水;井冈圣地,华夏明珠。”(集句联•井冈山)。喜庆联:“五旬五星辉五岳;百行百业绽百花。”(国庆50周年)“九域共和天下庆;八旬党寿亿民歌。”(中共建党80周年)。人物联:“爱我中华,华夏子孙荣万世;尊吾始祖,祖宗仁德炳千秋。”(炎帝颂)。“总统登台,皇冠落地;公仆作主,黎庶回天”。教育联:“天道酬勤,教学相长扬正道;门庭立志,德才兼备赖名师”。格言联“心宽忘宽陋;志大觉天低”等等,这些联语言简意赅,韵味深长,都是具有经典性的精品力作。他的对联作品已发表的1000多副,有不少作品已被有关单位和一些名胜景点选用、刻制和悬挂,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谭全刚同志的《联论联话联语》,是一体值得一读的好书,此书集资料性、文史性和可读性、趣味性于一炉,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传播价值,这里特向广大对联爱好者推荐,以期达到佳作共赏的目的。谭全刚同志长期从事党务行政工作,作过永兴县的政协副主席。他能深入到基层,与广大群众同呼吸,共甘苦,所以,能创作表达民意的优秀对联作品。他离职之后,潜心读书,深入思考,所以能有如此突出的成果。那么,什么是他的精神支柱呢?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对对我国的对联事业的热爱。因此,他能创造出如此业绩,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俗话说:“文如其人”,“诗言志”,“联亦言志”。阅读谭全刚同志的联作,亦可见谭全刚同志的联人心声和高尚情操。在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写了这么一些话,一方面是对谭全刚同志表示钦佩、祝贺,另一方面是期望谭全刚同志今后继续努力,“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宝刀不老,再创辉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联论、联话和联语,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为序。
                                            2006年10月1日于北京宣武门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4 11:04:00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谭全刚题湖南永兴观音岩
甘露洒人间,现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通彼岸,以自在力、显大神通。


湖南·谭全刚 华西首富村,致富更思全国富; 江左三春景,游春最喜满园春


刀光浴血染倭冠;
  弹雨淋头振国魂。
  ——湖南 谭全刚---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联作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4 11:12:07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永兴便江联生辉----谭全刚

     千百年来,永兴便江,总是以它“百里画廊,百里诗廊”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现代文明,为古今官宦和文人墨客所憧憬、向往,并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和联语。

  便江上游的“一线天”,以其丹霞地貌奇特景观号称“天下第一峰”,并被评为湖南省百佳旅游景点之一。笔者于几年前为此景撰联云:

  鬼斧神工,天开一线;光风霁月,江映双峰。

从“一线天”往下游不远,是千古胜迹侍郎坦。这是因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六过郴

,两次被贬到广东任地方官,泊舟于此处而得名,其“昌黎经此”的石刻,至今还放射着灿烂的文化光辉。当代联人廖建军撰联:

  古道山幽,迎蜀丞相麾师伐桂;

  便江水澈,馈韩侍郎赋壁濯缨。

  侍郎过来是象鼻山。此山是一块100多米长,70多米高的巨大丹岩,酷似一象鼻直插便江,俗称“象鼻吸水”,当代联家曹庆华撰联:

  赭象静吸江底浪;丹枫倒映水中天。

  从象鼻山来到青布滩,这是一个江心岛,对面村庄侧边有一棵千年古樟,树高30多米,树冠覆地数亩,树干约需8人合抱,成为便江一景,当代学人廖耀前撰联:

  华盖盈春浮醉眼;清江映月溅飞鸥。

  从龙华山公园返回永兴一级电站,是一处现代文明的景观,电站年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电站竣工庆典时,原永兴一中语文教师王方宦撰写了一副贺联:

  豪杰为谁,乃知精卫意诚,两年衔彩筑石坝;

  神仙安在,争道巨龙形胜,万代叨光颂党恩。

  从一级电站乘车来到烈士陵园,入门就有当代联人何孟麟的一副石刻联:

  百载绘宏图,世纪迭新人未老;

  千秋存典范,江山造化景长春。

  从陵园大门往右拾级而上,是烈士碑廊,碑廊铭刻着在永兴牺牲的千余名革命烈士,永兴诗联学会会长廖盛时撰联:

  烈士丹心昭日月;

  英雄浩气铸乾坤。

  永兴一级电站下游,人民大道旁新建的人民公园,是为纪念开国大将黄克诚而建的一座新型公园,公园广场高耸着黄克诚铜像,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笔者曾撰联:

  克己奉公,无畏无私昌大德;

  诚忱报国,治军治党献丹心。

  从黄克诚公园出来或乘车或乘船往便江下游4公里,便来到唐代古刹观音岩,进入寺门在大雄宝殿对面香炉两边门柱亦镌刻一副古联:

  漫步便江,慢慢品联,还真是一种享受。

  (来源:湖南日报)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9 11:17:20

 3   3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2.171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