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的思索
昨日,小妹的儿子从王村写生归来,吵着要舅舅查看其作业,如果不错,还得奖点什么。
我因工作接待去王村多次,当学生时室外写生也有点基础,想来面对的是个十来岁的小屁孩,能画出多大的名堂,的确没有当回事。
谁知把小孩的写生作业一展开,不由得眼前一亮,竟长达
俗称:童言无忌,只有孩子们能捕捉这现实世界的真实,没有烟火味,从里到外都透着纯真,描述得直白和交待得透明。
而大人的梦就差得太远,说出来总是不真切、不完整。剩下的只有梦的断续和人为的剪裁,就是解梦的人和书也只是启发着做梦人去联想,所以说:噩梦扰心,好梦难圆。
小孩的画和大人的梦本是全不相干的两个东西,但细想起来,就觉得大人们的作为如梦一样有点虚幻和玄妙,不及儿时的天真,想什么就会表达什么。
这人为何会越长越不真实呢?一时半刻还未想明白,但眼一直没有离开小孩的画,一时兴起,老夫聊发少年狂,便在那画左角的云天相接之处写了几句,与小孩同乐。
古渡王村,青岩如壁。
酉水西来,奔腾湍急。
吊楼临江,依岸而立。
蜿蜒数里,古风如昔。
水车悠悠,江声汩汩,
日聚浮云,晚归舟楫。
我有外甥,年方十一。
幼好涂鸦,后学用笔。
王村写生,观后受益。
我等俗人,心多秘密。
故作纯真,难矫陋习。
大千世界,童言无忌。
画与心连,天人合一。
发完了奖励,小孩子如飞而去。我看着他欢快而天真的背影,忽然联想起来数月前到王村遇见的一件尴尬之事,才明白看画为何会同大人做梦搞到一起。
王村古镇是秦汉时酉阳城的旧址,酉水自西向东穿镇而过,再经沅陵汇入沅江,沿着酉水从王村往西过保靖可达与四川三星堆齐名的里耶。
从考古的角度来看,里耶、酉水、王村似乎都有着某种关联,有人形容酉水河里的任一块石头都可能浸润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由此,来王村的游客中总有一些寻宝之人夹在其中,企图在探访王村时有所收获。
由我陪同游王村的人是一位官至司局级的外省客人,闲散之时爱到荒村野店寻宝,但其功力如何,我实在无法得之。
一路上聊天,说到里耶,说到竹简,说到青铜器,客人谈兴很浓,而对王村的石板路,吊脚楼和刘晓庆米豆腐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一路上我向客人介绍王村古镇在湘西的地位,酉水上的排客,湘西神秘的傩文化和电影《芙蓉镇》通过王村原生态风景写意向观众展示的深刻内涵。但客人除对“赶尸”一事提出不可思议外,其余均在似听非听之中,是旅途劳累,还是未投其所好,我一时半刻揣摩不透。
因趁早从张家界市出发,车到王村刚过早饭时分,石板街上游人极少,而且遇上连日来少有的蓝天白云,客人兴致不错。
我提着相机尾随客人信步而行,可
过石牌坊后,街的两侧摆满了出售古董的小摊,摊后的店铺一家接着一家,玉器、字画、瓷品、菩萨、木雕、山石、盆景以及文革制品一应俱全。
我寻思,这王村也不知何时变成了文物博物馆,天下的古董如傩神相助,像“赶尸”一样动用巫术将其聚集在这窄小的王村石板街上,真是奇了。
但经过此处时,信步的客人终于停步了,他一手从包中拿出老花镜,一手托起一小摊上摆放的一件开片瓷笔筒,大有行家品评之态。
这时,我想起了客人在聊天中提到他现任某省某系统书法协会荣誉主席,应该对文房四宝有偏好,这可是对了他的口味。心想对这陪同任务的完成有了几分把握,心中暗暗高兴起来,连忙近前同摊上的老板打招呼。
老板说这笔筒是清乾隆时的货,笔筒底有“乾隆年制”四个朱红字,可以验看,笔筒内有上百年的陈迹已深入瓷的开片的细痕之中,且当场用布擦、手抹,细痕中的烟色的确无法退去。
见此一说,客人把老花眼取了下来,用嘴咬着镜脚,眯着眼远看近瞧,似在细细品味这笔筒的真伪。
我是外行,外行当然只能是看热闹。但乾隆年的旧货其外观依然光彩照人,全无一点破损,实在有点让人难以信服,而这筒内积污极有可能是做旧,只是瞧不出破绽。
我问:“卖多少钱?”
老板说:“不贵,今天才开张,一口价,三块钱拿走。”客人听此货只卖三块钱,立即停止了他的品赏,便空出手来掏腰包。
我因周日常去长沙清水塘旧货市场闲逛,这之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如黑道上的切口,一块钱称一分钱,开价三块钱就是三百块钱。
我想这玩意值三百也太坑人了,曾听通此道的同学讲:瓷器做旧,手法不高明者往往用“pp粉”浸泡,用醋酸之类中和则可见分晓。便顺手把解渴的瓶装酸梅水倒进了笔筒内,想看看筒内是否人工做旧。
果然有效,酸梅水过之处,细痕内的烟色立即退尽,且从浸过的瓷壁上泛出“pp粉”那特有的樱桃红。
我这乱搞乱发财的还真是碰上了运气。心中有底便大声对老板说:“一只假的小瓷筒,还要300圆,你冒搞错吧!”
老板满脸堆笑,连声说:“开玩笑,爷们千万别在意,你是高手,想买您说个价。”此时,客人却在一旁呆住了,他肯定不明白这三为何会变成三百,他研究,考证认可的宝贝会是假的,尴尬十分。
我这陪同人也里外不好做人,说破吧,客人面上过不去,不说破吧,就是花上三十圆买个假的也坏了兴头。只好借故说:“多走几家看看,货比三家啰!”连忙拖着客人直往摊后的店铺走,那老板倒是识趣,没有找我们的麻烦。
这一方小小的折腾,我对这位好旧货客人的眼力和知识储备在心中打了一个问号,也可能是我看走了眼吧。
客人对刚发生的事尚未解脱出来,走了几家都是穿堂而过,既不看也不问,我也有些过意不去。
客人在前,我在后,他不时地把一只手臂从身后捉着另一只手臂,向我构成一个由手臂组成的大问号,这就是大人们的特点,不说话,心里想的什么,你去猜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