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广交天下知青,同叙百味人生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天下知青茶座天下知青茶座 → [原创]追梦旅游之六。通道转兵

您是本帖的第 109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追梦旅游之六。通道转兵
子耿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29
积分:2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6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子耿子

发贴心情
[原创]追梦旅游之六。通道转兵

追梦旅游之六  通道转兵
9月26日                   晴
        早上,我们依依不舍地与难忘岁月夫妇告别,开始了我们的江永追梦行。这次在靖县得到了她们两位的无私帮助,在此再一次表示衷心感谢!
        从湖南地图上看靖县和江永,它们分别在一个人的上嘴唇和下嘴唇,好像只要合一下嘴巴,这两个县就到一块去了。但仔细看一下连接两地的道路,才发现是山川阻隔,行路难。连接两县没有直通的公路,要折过来转过去。至于路况如何,车子能不能顺利衔接,路上如果发生点抛锚之类的麻烦在哪里歇宿,都难以预料。为了走最近的路,同时也不浪费沿途的景点,我对着地图比划了半天,权衡再三,最后决定通道和兴安这两个点是必看的,而龙胜等其他景点则视情况而定。
        我之所以要到通道,一是因为我1969年冬天和几个知青回长沙时绕道桂林经过了这里,那时的交通还很落后,从靖县到桂林不远的路程,竟让我们在通道住了一晚。当时这个边远小县给我的印象是既干净又安静,在文化革命轰轰烈烈的年代,这儿就像一个世外桃园。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那次“通道转兵”,让我无论如何也要到实地来看一下。
      “通道转兵”, 是指中央红军在湘江惨败后,党内军内对博古、李德错误指挥的不满情绪达到极点。毛泽东在掌握了准确情报后,挺身而出,在张闻天、王稼祥乃至周恩来支持下,迫使博古于12月12日召开通道会议,接受毛泽东转兵贵州的建议,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逃脱了覆灭的命运。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8.6万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主要负责人博古以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等“左”倾领导者的战略意图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线,到湘西去会合红二、六军团,创建新的根据地。  蒋介石在判明红军的意图后,先后调集了40万大军围追堵截。长征后一个多月,红军虽然突破了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由于“左”倾领导者消极避战,致使红军损失过半,锐减到3万多人。
        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红军的情报机关“红星二科”破译了敌人的情报:12月11日戌时(19至21时),国民党追剿军第一兵团指挥刘建绪电令所部:“一、……匪主力似在龙胜、通道边境。我薛兵团先头已抵会同……二、本兵团以协同友军继续追截,务期歼匪于湘、黔边境之目的,决定部署如次:1.着第一路陶司令所部,除以一部赶筑绥宁大道封锁干线堵匪北窜外,迅以主力向临口、通道方向觅匪截剿。2.着第四路李司令所部,迅速进绥宁,策应第一路截剿……”下略。接着,12月12日2时,中央红军野战司令部敌情通报电:“(火急密译)甲、刘敌十一日令:(一)判断我军主力似在通道龙胜边境。(二)薛敌先头已抵洪江。(三)刘敌部署:(1)陶广一路除以一部筑绥靖封锁线外,主力向临口,通道方向觅我主力截剿。(2)李方杰部进绥宁策应……”下略。此时敌我态势再明显不过,那就是敌已在我北上湘西途中张网以待,红军如果按博古、李德的原计划由通道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那么一出通道县境就会落进敌之伏击圈。
        在万分危急的关头,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这里召开紧急会议,与会者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会议着重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问题。会上,毛泽东以准确的战役情报为根据,极力说服博古等主要领导人,建议放弃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六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向四川进军,去和四军团会师。”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人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但李德、博古仍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原定计划。但迫于强敌大兵逼近,陷阱已成的现实,这次会议不得不通过了毛泽东的建议,先转兵贵州,甩开强敌。
         会后,中革军委于当日19时半下达了“万万火急”的《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的部署》,仍按李德、博古的意见行事,电令一军团之第二师及九军团应向黎平方向前进,“相机进占”。同时寻机北上,与二、六军团会合。野战军司令部在13日《我军进入贵州动作的部署指示》中指出:“我军以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通道会议主要是研究最紧急的军事问题,虽然没有就战略方针的转变问题取得一致意见,但它使红军在千钧一发之际转兵贵州,免除了灭顶之灾,为尔后的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
        我在1985年看了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内部史料,每次看到“通道转兵”,看到“黎平会议”上摔着手枪争论和斗争的那些记述,我的心都不禁要紧张起来。当时敌人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而中央红军则湘江新败,将帅离心,士卒疲惫,可以说命悬一线。没有通道转兵,就没有后来的黎平会议,就不可能有遵义会议上的毛泽东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通道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最关键的一次会议,通道转兵对红军是生死悠关的一着棋。对这样一个红军的发福之地,岂有不拜谒之理!
        “通道转兵”“通道会议”,如果想当然地从靖县买票一路坐到通道县城,那就亏大了。作出转兵贵州决定的“通道会议”旧址,并不是现在的通道县城,而在县城西北42公里的县溪镇。从宋朝的崇宁元年(1102年)建县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后的1958年,县溪镇一直是通道县治所在地,会议就在当年的通道县城,今日县溪镇的“恭城书院”召开。
        县溪离靖县只有43公里,中巴车在修筑得很好的油砂路上跑了不久就在一座大桥边停下来,司机知道我们要参观“恭城书院”,他热情地告诉我们:过桥向左走,到了一个集市后,随便问个人就知道了。
        我们不急着过桥,我望着我们坐车的来路,遥思遐想,当年这条路肯定没有这么宽敞和平坦,如果红军没有转兵贵州而是沿着我们的来路向北,那会是多么惨烈和悲壮的一幕啊!如果几万红军将士由此路向北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国革命由此断送,这条路将要背负怎样的千古骂名!
        大桥横跨渠水,隔江望去,丛山峻岭之中依江而建的县溪镇就像很多湘西古城一样,除了美丽和幽 静,其神秘之中还带有那么一点藏龙卧虎的匪气。我努力想像着:湘江大战后极度疲惫的红军是怎样翻越一座座崇山峻岭来到了这里,使这座小城顿时沸腾起来,马嘶人叫,刀枪齐鸣。面对强敌和关山险阻,何去何从是如何极度地困扰着红军广大将士和最高领导人,议论纷纷,密谋串联,拼死力争!。。。。。。眼前的江水平静地直北而去,从山头倾泻下来的阳光普照山城,路上的行人自得而安闲,悠悠岁月,逝者如斯,七十多年前那生死存亡的紧张气氛已经荡然无存。
        正如中巴车司机所言,我们在县溪镇那熙熙攘攘的集市上随便向人打听往“恭城书院”怎么走,马上就得到了回答。其实路不远,走过不长的一条小街,穿过枝柳铁路的一个小涵洞,往右一拐,上个小坡就到了。
       “恭城书院”在县溪镇东南的一个小山上,现在被围在县溪镇中心小学里面。这个小学的大门倒是修得有点讲究,正对着“恭城书院”,不管是学生、老师还是其他人,只要一进学校,首先面对你的就是“恭城书院”,而且这个书院还建在小山顶上,要进书院必须上好些个台阶,让人不能不瞻仰它,崇敬它。
        我在来“恭城书院”之前查阅了一下资料,对书院的情况有一点了解。“恭城书院”位于通道县罗蒙山下,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它始建于宋1105年,原称“罗蒙书院”,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侗家的一些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 这座经历了200多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坐东朝西,由门楼、斋舍和讲堂几部分组成。建筑纵轴排列,正中一条通廊将其串成一个整体。四周砌有青砖护墙。各栋建筑之间有天井,内植花草树木。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在通廊架设有木楼梯以供上下。门楼为重檐歇山式顶,楼正面开窗户,可眺望山城风光。两栋斋舍为四坡顶,上、下各置外廊。讲堂的底层为全开敞式堂屋,讲课用,上层用作藏书。整座建筑纯木结构,穿斗式构架。山墙处立柱根根落地,中轴线上柱网密集,增强了通廊的纵深感。挑檐、门窗装修简朴。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和最大的现存书院之一。
        我们兴冲冲地登上台阶到了“恭城书院”门口,没想到大门紧闭而且还挂了一把大锁。这是怎么回事呀?我们跑到中心小学的传达室去询问。那位员工看了一下表说:“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就住在书院里,如果关了门没上锁就是还在里面睡觉,如果外面上了锁,那就是到镇上吃饭去了。”我们也看了一下表,已经上午10点钟了,既然门上有锁,那他就是吃饭去了。可他现在是吃的哪一顿呢?既来之则安之,稍安勿躁,先休息一下,照几张像,看看周边环境吧。
        我们慢悠悠地沿着书院的围墙左边往后面走,后面是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和宿舍。可能我是在岳麓书院旁的文庙上的小学吧,对这种傍着书院的小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对书院这类精神文化的东西常存敬畏之心,总觉得文化这东西冥冥之中有一种传承的脉络在里面,说积淀也好,氛围也好,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可以感觉到,体会到。只要到了这种古代的书院,那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有志学子的情怀就会涌入心头。傍着这种古代的书院读书,那深厚的文化背景就会感染学子发愤攻读。我们到小学教学楼转了一圈,期待着朗朗的读书声与我们想象中的“诗云子曰”相冲撞和叠印,但好生奇怪,校园里只有寥寥几个学生,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这种文化上的传承。
        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书院的大门,大门还是紧锁着,除了我们两个参观者没有看到其他的人。我想,像我们这样的朝觐者可能不多吧,这“恭城书院”也太偏僻了,说不定这书院的工作人员看参观者不多,吃了饭又跟别人扯谈去了,再等等吧。情绪一松下来,我感觉有点饿了。于是我要妻子在书院门口休息一下,我到镇里去吃早餐。一路走我还一路注意迎面而来的行人,打量看是不是书院的管理人。
        谁知我匆匆在镇上吃了早餐赶回书院,仍旧只看到我妻子一个人,真没有办法。昨天在靖县是阴天气温低,现在出太阳了,气温也高了,我走了一趟身上出了汗,干脆换下湿衣服晾晒一下,同时把这个书院大门好好看一下。
        这书院因为建在小山顶上,所以大门也相对显得宽敞,大门两边有两间厢房之类的房间,我们走进去,左顾右盼一番后,没有发现有门可以通院内,它不是一般的大朝门的边门。猜测它可能是传达室,也许是书院实行封闭式管理,用它进行对外接待?两间房里都没有家具,只有几根大柱子兀立中间,柱子上仿佛刻有对联,仔细辨认一下,看清了是这么几句话:“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法升学”;“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升大学”。这几句话有点意思,我觉得它很切合现今人们想读书升学的心情。书院嘛,标榜“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号召大家都来读书这是没错的。读了小学升中学,中学毕业读大学,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啊。不知道对那些家境贫困的学子,是仅仅要他们自已想方法升学呢,还是书院也可以提供减免学费之类的帮助,如果只是唱唱高调,孔夫子的“有教无类”怕要打点折扣了。因为说到了“升大学”,这副对联肯定不是古代刻的,最早也是民国初年的。不知道毛泽东当年参加通道会议时看见了这几句话没有,或许那时候还没有刻这几句话,总之那“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这个书院所倡导的“升学”完全是背道而驰。

1、恭城书院正门外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恭城书院大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1 23:36:19
子耿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29
积分:256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子耿子

发贴心情

我们看了一下表,快12点了。怎么回事呀?我赶快去问小学传达室的人,他也打算下班了。他听说那位管理员还没有来,这才说:“哦,他回家过中秋节去了,可能要下午才会来。”早怎么不说!我问:“他住在哪儿,下午一定会来吗?”他说:“住通道县城,下午可能会来吧。”简直莫名其妙!我心里盘算,通道离县溪镇有42公里,就算他吃了中饭就动身,到这儿都什么时候了!我失望地回到书院门口,对着“恭城书院”这个大匾额看了又看,望着挂在门柱上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通道转兵会议会址”的牌子瞧了又瞧,难道书院的大门都没有进,里面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就罢了?妻子听我把情况一说也很失望,不过她说她有个发现,在这个大门锁的旁边有个小圆洞,从这个洞往里窥视可以看见书院的通廊。估计像我们这样遭遇闭门羹的不在少数,那些人可能也是不甘心,想从门缝里看个究竟。于是第一个人用什么东西在门上扎了个小洞,后来的好奇者如法炮制,再后来的人发扬光大,天长日久,终于把这个洞掏成了有小手指粗细大小,可以“一目了然”了。但是看一下通廊就行了吗?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县溪,就是专程来看通道转兵会议的会址的,这个目的达不到,岂能甘休!我突然想起书院门口张贴的介绍“恭城书院”的宣传资料上的一句话,“红军自从来通道,红军处处有通道”,这真正是大吉大利的一句谶语。极度危险中的红军到了通道后可以转危为安,我到“恭城书院”就没有进去的通道么?打仗最讲究初战告捷,通道是我正儿八经旅游的第一站,在这儿吃了闭门羹,以后的行程还能顺利吗?绝对不行!当年敌人在红军北上的路上埋伏重兵,红军“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往贵州一转就转出了新天地。我现在被紧锁的大门挡在了书院外,就不能学学红军,也来个“各走一边”,从别的地方进去!这个想法真好,我觉得是我们的虔诚和执着感动了红军的英灵,他们来指点我们了。我对妻子说,我要围着书院的墙转一下,看从哪儿可以爬进去。谁知妻子出语惊人,“转什么?那儿就行!”我顺着她的手一看,简直要欢呼了。靠墙有两块大石碑,只要爬上石碑,就可以很容易地攀着墙头翻进去。到底是妻子观察事物敏锐还是她也早有此打算,怎么她一下就发现这个天赐通道了?事不宜迟,乘着中午行人少,赶快爬墙进去。
        我很快就上了石碑,用两只胳膊撑住墙头翻身上墙。上了墙头往下一看,心里又犯愁了,墙很高,下去容易,可是怎么出来呢?我四下一看,不禁又是一阵狂喜,天无绝人之路,里面院落靠墙竟有一架小楼梯,等下把它搬来就什么都解决了。当年红军转兵时风雨飘摇,前途未卜,现在老天给我把退路都早早准备好了,我比红军幸运得多。还犹豫什么,下去吧!
        (妻子心语:看着老G爬上墙,又看着他消失在墙头。我侧耳细听,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呢,我急忙跑到大门口扒着那个洞往里瞧。一会儿,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只见老G站在通廊里,拍打一下衣服,两手夹着腰往上提了一下肥大的裤子,抬头左右一望,然后大摇大摆往前走去。动作虽不太雅,但潇洒异常。哈哈哈,这就是我的老G,既当得温良恭俭让的君子,又做得鸡鸣狗盗的小人!)
        参观“恭城书院”本来是要买门票的,管理人员不在,不能怪我。我走到他收门票的桌子前,想找个参观纪念印戳盖盖,没找到。却看到桌子上放了一张小公告,上面写着因为过中秋节,他回家过节去了,要明天也就是27号才上班。哼,幸亏我当机立断,要在外面傻等就完了。可笑“恭城书院”的管理员神经出了问题,公告不贴在大门外却放在门内的桌子上,谁看得到呀!他是专为给我这爬墙进来的人看的吗?
        “恭城书院”就像资料介绍的那样,全木结构,古香古色。粗大的柱子,没有上油漆的已经陈旧发黑的木板,咯吱发响的楼梯和宽大的走廊,无不显示着时光流逝的痕迹。时值正午,整个书院内只有我一个人,我穿行在各个教室,上下于楼梯之间,诗云“于无声处听惊雷”,我则在安静得逼人的书院里寻觅70年前那场决定红军命运的转兵轨迹,聆听毛泽东那让他重新崛起的雄辨的发言。图片资料和旧时红军使用过的文物让我心旌荡漾,虽然我对那复原的会场不以为然,但我却清楚听到了毛泽东那口湘潭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分明看到了当时决定红军命运的几位与会者神情各异,正在激烈争论的鲜活的身影和面容。如果不是想起妻子还在书院门外等,我一定会坐在这间开会的教室里,看那个转兵的决定倒底是怎么通过的。
        考虑到爬围墙实在太难,容易出危险,我放弃了要帮助妻子也进来看一看的念头,只好委屈地用数码相机摄几个片段,照几张相片带给妻子看。
        爬梯子翻墙出来后,我又一次仰望着“恭城书院”几个大字出神。历史总有那么多的巧合,天机难测的12月12日仿佛一定要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情。1934年12月12日红军在此地召开了决定生死的通道会议,红军从此处处有通道。仅仅两年后,也是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事变,对蒋介石进行兵谏。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种社会政治因素通力合作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此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彻底摆脱了苟且于穷乡僻壤一隅 的被动局面,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
        受红军通道转兵的影响,我和妻子到县溪镇乘汽车的时候,甚至都有了想上县溪至贵州黎平的车的冲动,想再接着看一下黎平会议那更加激烈的争论,看最后是怎么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路虽不远,但像红军一样会碰到哪些困难和挫折就说不定了,还是等以后有机会重走红军路时再圆梦吧。
        接下来,我们像红军急行军一样星夜兼程,从县溪镇坐中巴到通道,从通道坐中巴到龙胜。沿途正在改道和拓宽公路,尘土飞扬,巨石挡路,有一处路还断了几十米,旅客要下车颤颤兢兢,一步一挨地走过几根木头搭成的桥,然后再换乘另一辆车。不过这样一折腾也有好处,我们在通道上车就没有座位,一直站着。就在我们的“站功”有点撑不住的时候,一换车,我们反倒抢先坐到了位子,可以歇歇气了。
        在下午5:30的时候,我正在想到了龙胜以后怎么办,跟车的售票员说话了,她问有没有要去桂林的?没想到车里像我们一样要去桂林的有一半人。她于是和龙胜发桂林的车联系,要他们等一下,把我们都送去桂林。就这样,我们下了车又上了桂林的车,晚上8点多一点到了桂林。看来我曾经盘算过,但估计很难实现的当夜赶到兴安的目标现在有可能实现了。我们下了车就往火车站跑。紧赶慢赶,可还是远远就看到火车站出站口上那块电子显示牌显示某某次列车停止检票了。我们到问讯处一打听,要凌晨1点才有去兴安的火车。我们决定连夜赶到兴安。一是因为在桂林住宿比较贵,二是今晚到兴安后明天可以从容不迫地游兴安灵渠。其实没有这两点理由,或许提出一些别的理由阻止我今夜赶到兴安也没用。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实现我的战略目标转移。
        我们利用等车的时间上街逛了一下,吃了所谓的“桂林马肉米粉”。店家说是正宗的,我知道她是糊弄人,我早在几十年前就看过华君武画的漫画“马肉米粉”,听父亲讲过正宗的马肉米粉是什么样子。桂林是我儿时上过幼儿园的地方,还是我和妻子旅行结婚的第一站,虽然这次不打算游览,但内心深处却对它有非同一般的感情。
        凌晨1:30我们上了火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兴安,当我们找好宾馆住下来,已经快3点钟了。洗漱完毕,我站在窗口,望着早已沉睡的城市,暗自好笑,哪有这样旅游的,简直是疲于奔命。忽然我神移魄动,听到夜空中传来伟人那湘潭口音:你们不错嘛,半天就从通道到了兴安。当年红军是从湘江边的兴安到了通道,今天你们是从通道到了湘江边的兴安。红军是西征,你们是东进。了不起咧,实现了你们的战略转兵。
        
        附录这次从靖县到兴安的主要费用,给有意走这条路的朋友作参考。
车费:(每人)靖县至县溪 9元,县溪至通道7。5元,通道至龙胜20元,龙胜至桂林18元,桂林至兴安(火车)8元。宾馆住宿共30元。

  3、书院楼上的通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书院楼上藏书室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据说会议就在这儿召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那两块靠墙的石碑就是我的“通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1 23:40:43
丁丁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3
积分:148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1月11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丁丁

发贴心情

       详尽的史料,细腻的描写,又是一篇好文章。拜渎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2 9:34:47
蔡家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544
积分:839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2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蔡家湾

发贴心情
1934年12月12日红军召开了决定生死的通道会议,红军从此处处有通道。不知是巧合还是子耿兄特意安排,2007年12月12日我们有幸看到子耿子"通道转兵"一文,重温了通道会议那段难忘的历史.此文引用了许多史料,有叙述有图片,写得真好.谢谢子耿子.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2 10:24:38
厚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150
积分:1963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月30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厚哥

发贴心情

   前后拜读了子耿子追梦旅游之1至5 ,图文并茂,史料丰富.  

      盼望您江永游记早早上网.


笑对人生  快乐记录人生历史

湖南知青网1号相册 :http://photo.163.com/photos/hnzqw1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2 11:15:13
布谷催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51
积分:2172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1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布谷催春

发贴心情
1934年12月12日红军召开了决定生死的通道会议,红军从此处处有通道。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1968年12月12曰下乡扦队,2007年12月12日有幸读到子耿子这篇游记.图文并茂.史料丰富.巧合!谢谢!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2 13:06:14
湖边士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湖边渔人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246
积分:849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9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湖边士

发贴心情

一会儿,那熟悉的身影出现了,只见老G站在通廊里,拍打一下衣服,两手夹着腰往上提了一下肥大的裤子,抬头左右一望,然后大摇大摆往前走去。动作虽不太雅,但潇洒异常。

哈哈!真是活灵活现,老哥就是这个样子!太神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4 23:21:17
铁道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111
积分:65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2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铁道人

发贴心情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老哥的执着让我佩服!!!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9 22:25:43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71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