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湖南永兴本地知青编写的一本知青回忆录,书名为《曾为知青》。文中描述了永兴当地知青在当年的件件往事,勾引起读者对当时情景的缕缕回忆。是一本有一定价值的文史资料。欢迎璨多的永兴知青上网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永兴知青 → [转帖]小城炎凉 冷暖孰知

您是本帖的第 121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小城炎凉 冷暖孰知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转帖]小城炎凉 冷暖孰知
小城炎凉 冷暖孰知

—序艾欣长篇小说《一梦醒来》
○朱辉军

  《一梦醒来》是一部可以引发人灵魂地震的书作,是一部婚姻爱情的历险记,更是一部呼唤真爱的长篇小说。这是我读后的感觉。

  艾欣(本名董爱昕)请我为之序,许是我在鲁迅文学院教过“文论”,且对这位来自山东的女作家较为了解之故。艾欣,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在文坛划过一道亮光,小说《石榴籽上的泪珠》在《作品与争鸣》上发表之后,在中国文坛引发了一场关于婚姻道德的论战。

  当我们关注山东艾欣的时候,她却一直沉寂着。我们得知艾欣一直在鲁南枣庄从事新闻工作,后又到政府部门从事文字工作,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和担心。因为文学灵性极易磨灭迷失于烦杂的事务之中,如果真是这样,可惜了。令人欣喜的是,1997年,艾欣的一部文学集《好女如树》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艾欣在书中真实的抒发了她对生命的体验与思考,文采飞扬、亲切自然,感染力极强,该书被全国十六家报刊报道,《作家报》用半版介绍艾欣其人其书。可以这样说,艾欣所有远离文学的一切活动都成为滋养文学的清泉和土壤,只要有心,终会成就。

  1998年,我在北京鲁迅文学院文研班上看见了艾欣,当时她好像任班长,一位很认真负责的作家们的班长,更是一位很努力学习、努力创作的女作家。她的短篇、中篇小说我都曾读过,感觉艾欣很会结构故事,小说好看耐读且思想在文字里跳跃,尤其对小人物的命运把握十分到位。她的中篇小说《八月水事》写的是一个犯人的故事,颇有苏联的小说《第四十一个》的风格,很有味道。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果不出我所断,长篇小说《一梦醒来》令我欣之慰之,读之不由随书中人物而悲而喜一次次叩问人生。

  鲁迅先生要求我们直面真实的人生,而真实的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有喜悦,更有悲伤。可又有几人是清醒的呢?陶渊明叹道:“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啊!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唉!等到醒来,人生已暮,来者难追矣!所以,诸葛亮吟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前句对极了,后一句就只有天晓得了。出了隆中,诸葛亮可以说更加沉入他自己构筑的复兴汉室的梦境中。还不如我们这位艾欣,多少有些醒了,于是有了这部《一梦醒来》。

  现在的学术论文讲究“主题词”,我移来说小说,小说一般也可概括出几个“主题词”来。《一梦醒来》的主题词主要有三个“小城”、“文人”、“女人”。

  “小城”鲁城是背景,是环境,是舞台,而登台“表演”的那些文人的女人才是主角或配角。其实,在艾欣笔下,文人和女人不是重叠,就是交叉。重叠的稍后再说,先说那与女才子交叉的男性文人。梁如枫的丈夫吴一庸是个画家,虽说作者对他颇有偏见,但恩格斯说的“现实主义的胜利”,使她还是基本上写出了这位才华横溢却又偏居一隅的艺术家的真实面目。在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夫妻间,这位画家真可谓“百无一用”,甚至可恨,可恶,有时也可怜。但对艺术的追求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这个世俗的年代真是难以寻觅。早在1987年,我在《艺术创造主体论》一书中曾剖析过真正的艺术家的“双重身份”:在生活中他们往往是庸人,甚至恶人,他们是自身悲剧和他人悲剧的制造者。如贝多芬穷困潦倒,莫扎特英年早逝,凡高生前更被视为疯子。世人难以忍受及理解艺术家的行为,更不要说与艺术家结婚了,正如《一梦醒来》中所说:“自杀的方式有二百多种,与艺术家结婚是其中一种。”主人翁梁如枫与画家吴一庸结婚,悲剧的出现是必然的了。

  艾欣写了不少女人,各具面目,各富特色,各有自己不同的命运。她在两个层面上对比着写:一是从知识女性的层面。梁如枫是鲁城的著名记者,而杨帆则是鲁城的著名律师,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性格截然不同。也许是互补吧,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却成了挚友和密友,她们之间的交流对话可以说延续了古代高山流水的传统。特别是茶馆叙话一节,十分精彩,读来都是一种享受。二是从爱情婚姻层面写女性,这是这部小说的主旨,写得也更到位。同为人妻,梁如枫与村姑青杏何其迥异,而在根上又何其相像!梁如枫与潘红莲虽有天渊之别,而某些方面又何其相似乃尔!同在爱河,杨帆和梁如玉、和任思思全然不同,却竟差不多快殊途同归!这就是令人扼腕的大多中国女性命运。为情所累,为爱所苦,可以说是人类的宿命。千百年来又有几个醒悟?我不久前曾写有一文,曰《爱至骨髓心若水》,试图弄明白这个问题。

  “爱”究竟是什么?爱又可到多深处?《一梦醒来》里写了两对老年夫妻,田教授和范洁,照金婚像的老两口,恩爱一生,令人艳羡。田教授夫妇还有“理论”,就是《哥林多前书》所言:“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不是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就找到了爱的真谛,这乃是真正的爱。而真爱又可到多深呢?梁如玉对李明堂的无悔无怨的爱,在当今世界也算是稀缺现象了。这种至诚至性的爱,积我自己多年的惨痛教训和切身体验,我觉得可入骨髓!《牡丹亭》也好,《红楼梦》也好,《茶花女》也好,甚至《泰坦尼克号》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到得如此深处,那又将如何?乃是心若止水。表面平静澄澈,其实涌动着多少惊涛骇浪,而终归于平和。兼容一切,包容一切,宽容一切,所谓“海纳百川“,是之谓也。这方为爱的最高境界!

  女主角梁如枫对爱情,对家庭,对人生等等,还有一些情绪也未完全解开,如对故土的过于依恋,对家庭的一厢情愿,对舆论的格外看重,等等,还是相当传统的。这本没有什么不好,甚至还可能是传统美德,但正如书中田教授所言,不能过“度”,过犹不及。人生道路还长,只有经风历雨,大彻大悟,始能看透红尘。

  艾欣以梁如枫为中心,用三十几个人物,精心结构了小城一出出的精彩故事,掩卷细思,小城不小,一梦非一,艾欣实则写的是人生大梦。读者会随着主人翁的筑梦、寻梦、破梦、醒梦而思索!小城炎凉,冷暖孰知?读后便知、便思、便有些悟醒。

  《一梦醒来》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资探讨的话题,如对官场人物内心的把握,对人物灵魂的刻划,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对和谐社会的渴望等等,本想细细剖来,因索稿甚急,只好匆草如上。
以下内容为程序代码:
<SCRIPT>
show_item("316371","body1");</Script>
<Script>show_item("316371","sign");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2/11 12:12:10

 1   1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0156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