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上甘棠的生活用具
千年古村--江永上甘棠的民居内仍然保存了很原始的生活用具,看见它们,并想起了39年前下放的时候我们也是用的这些用具.
煮饭做菜也是这种方式
煤油灯
菜篮子
搁在楼上的谷仓
真的要感谢那场运动,不然,住在城里的DDAJ怎么会认得这些东西?怎么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感情?
咯把四齿耙头真正的好久冒见过了。这些器物上面也落满了灰尘,只怕当地人也久不使用他们了。
这个是马灯,那时候,我们那里只有大队才有,开会才用。家里的油灯,比这小多了,样子也不同。
我们那里的火塘是架起来的,比地面高。
煤油灯是笔教授说的比这小,上面一个玻璃罩。
看到这些还是感到很亲切。
我们那年下放时,天气格外冷,田野里雪茫茫的,自己没有蔬菜,生产队种有大片土地的萝卜,队长让我们知青自己到雪地里去摘,成天是拿了萝卜出气,偶尔在这种生铁吊锅里放进几两肉,加上一大锅萝卜片,柴火烧起来,香喷喷的,味道美极了,至今还记得那种吃萝卜的滋味.
那年我们下放时,从长沙买了这种马灯带到农村,晚上如果生产队开会,我们提了马灯到处走,显得比较奢侈点,农民家确实大多数家里是小煤油灯,这次在阳朔街上的日杂店,看见有煤油灯,赶紧买了一个作记念.
在阳朔街上的日杂店买的煤油灯,5元钱.过去用的煤油灯没有现在的漂亮,原来的没有旁边的手柄.
油灯是买到了,但现在要想买点煤油,只怕也不容易.
这样的灶在湘南柴火多的山区地方较普遍。虽有热量容易散掉的缺点,热效率比湘北的那种大灶差,但坐在旁边的人顺便烤了火。
这应该是谷仓,现在农家普遍还用它!
这种马灯我在祁阳帮生产队守瓜园时是老朋友了:
我也买了一盏 比雪雪的更早期一点。
煤油灯记载了一段历史,所以人们对它有感情.那个时候普遍是用的乡音姐的那种灯,为了省油,把火苗拧得一点点.看书的时候都要挨着灯盏了,不小心第二天一看自己的鼻子,都熏黑了.仙子家还有什么文物?拿出来亮一亮?
细心的雪雪买下了这盏煤油灯,好!
我也有一盏从农村带回来的煤油灯!有次学校排节目,一位老师表演红灯记里的李铁梅,我的这盏煤油灯就发挥了道具的作用!
让人感到亲切的一组好照片。特别是那盏久违了的马灯。
厚重的锈,厚重的灰,主人也久不用了啊。他舍不得丢掉,专等我们来睹物思情。
谢谢雪雪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