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永兴县统计局邝定贤
根据县统计局的安排,本人采取实地调查、文献考证等方式,对永兴县近年来的“三农”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结合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就全县以后几年“三农”工作规划进行了理性思考。
近年来永兴县“三农”工作的总体估价
一、现状
近年来,永兴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加强农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的方针政策,以农村奔小康总揽工作全局,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县“三农”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1、农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经济总量迅速膨胀。几年来,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8%,到2003年,全县完成农业生产总值12.79亿元,实现增加值7.82亿元。伴随着农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全县农产品更加富足,粮食总产量达250299吨,年出栏猪69.52万头、牛2.41万头、羊2.77万只,年产鱼、蛙、鳖等水产品14540吨。永兴冰糖橙、四黄鸡、烤烟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尤为抢眼。永兴冰糖橙种植面积由1.2亩扩大到6.8万亩,总产量达17000吨,产值过7200万元;四黄鸡种养从试产走向普养,饲养规模已达到200万羽;烤烟种植每年保持在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7800吨左右。
2、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县上下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投入为支撑,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防灾抗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五”以来,先后启动农业基础建设项目40余个,累计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建设了灌区渠道配套、畜牧水产品基地、商品粮基地、沼气生态农业、退耕还林、防洪工程等一大批骨干工程。
3、农业生产结构明显优化。永兴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农业结构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收到明显成效。从微观调整方面看,品种更加丰富,粮、烟、菜、鱼等传统品种继续稳定,花卉、药材等新兴农业逐渐走俏;品质更加优良,“大路货”渐次压缩,“畅销品”相继登场,近年来,永兴县已培育出永兴冰糖橙、四黄鸡、龙华春毫茶、金豆腐竹、湘玉皮蛋、兴东优质米等10多种优质农产品,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从宏观调整方面看,农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农林牧渔的比重分配由0.46:0.06:0.41:0.07演变为0.37:0.08:0.46:0.09,其中畜牧业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非农”调整步伐加快,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强力推动下,在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的强力带动下,农村富余劳动力挺进“非农”领域的步伐更加坚定,每年约有10.4万人外出务工,将近9万人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
4、产业化经营长足发展。经过近5年的精心实施,永兴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由起步转入加速发展阶段,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应运而生。全县已建立一批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永兴冰糖橙公司、、隆平高科永兴分公司、玄田食品开发公司三大龙头企业,并正在着手将兴东米业培植成新的龙头企业。永兴冰糖橙公司以“订单”的形式,与6000多家农户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共同体,走上了规模经营、规范发展的道路,现已被列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永兴分公司通过免费提供种子、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垫付农资物品等优惠措施,共吸纳5000多名杂交稻制种户;永兴玄田食品开发公司大力实施“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积极培植牛、羊、四黄鸡等草食动物养殖户,连接的基地农户达1400多户。据统计,全县有40%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化经营,农产品商品率达61.5%。
5、实用科技推广逐步加强。坚持逐年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保持并增进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大力推广应用实用农业科技,促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对接农业生产,有效提高了整个农业经济的技术含量。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永兴冰糖橙林系选育、瓜菜无公害生产、大棚蔬菜生产、生态农业农产品保鲜、四黄鸡繁育、畜牧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的技术研讨、推广、应用。全县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扩大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4.6%。
6、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农业经济的加速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增收空间。近年来,永兴县农民可支配收入以年均7.5%的幅度攀升。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04元,比1999年的2475元增长了33.5%,由于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在城镇购买商品住房的现象日渐升温;农村家庭消费品数量增加、档次上升,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彩电85台,机动车10辆,固定电话48部,移动电话49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