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长沙“九井十三桥”系列报道之一
挖掘“长沙井”
┈┈┈┈┈┈┈┈┈┈┈┈┈┈┈┈┈┈┈┈┈┈┈┈┈┈┈┈┈┈┈┈┈┈┈┈┈┈┈┈┈┈┈┈┈---------------------------------------
http://www.hnol.net 2005-07-26
本报率先报道“九井”之一的“水风井”重见天日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老长沙纷纷致电本报,询问长沙“九井十三桥”的具体情况及现状,本报记者经过深入调查采访,发现有关长沙“九井十三桥”,民间流传的说法有很多种,而史料上却没有明确的记载。为满足广大热心读者的需要,本报特设立热线电话4326110,欢迎广大市民,尤其是知情市民通过本报热线电话,向本报提供线索或历史照片,本报将予以关注并陆续推出系列报道。现特刊登一种在民间流传较为普遍的说法。
"九井" 1、水风井
水风井位于蔡锷北路偏南一段,南起中山路,北至局关祠。此地旧时又称羊风拐角,是长沙七大菜市场之一。相传原有五口水井,水源充足,故名水丰井。因“丰”的繁体字难于书写,故简化为“风”。位于此地段的长沙服装城原为清爱国将领左宗棠的公馆。1988年基建时此处发现古井一口,井呈圆形,直径约1米,疑为古水风井。井内出土的一件青釉瓷瓶上有“大和二年(828)”的铭文,故古井建造年代至少在唐代。1920年毛泽东创立的文化书社曾搬迁至水风井今古旧书店处,房屋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
2、螃蟹井
螃蟹井原名金甲坊,位于开福区,北起马王塘,西至草墙湾,呈曲尺形。据清光绪《善化县志》载,此处有一古井,名螃蟹井。相传井底有一石头,长1.5尺,形似螃蟹,“蟹甲”呈金黄色,浸水从石底涌上,清冽甘甜,螃蟹井原为一敞口明井,1935年用石砌成四口圆井。今井已废。井南旧有土地庙,1962年废。
3、泉嘶井
泉嘶井位于天心区,南起西文庙坪,北止上黎家坡。此地原有古井,传说晚间井中发出嘶鸣之声,故名泉嘶井。泉嘶井街今存有古代大石磨,麻石上刻槽尚完整。有副街名趣对,把“泉嘶”嵌入联内,联曰:东西红木四牌楼,楼中走马;彭左陈洪伍家井,井内泉嘶。
4、高井
高井有两处。一在高井街,位于天心区,东起三泰街,北止五一大道西段,呈曲尺形,此处原有一口水井,曰高井。1914年黄谷春邀湘剧名角柳介吾、张福冬等在高井街创湘春园剧场,20余年一直营业兴旺。另一处在浏阳门外,即《湘城访古录》所载高井。据载,“高井井下四旁各宽丈馀,中心突出一峰,东有水,南北西三方各应岁星。水周四旁色赤,味甘,于他水井,井泥治疫甚为有效。”
5、丰泉古井
丰泉古井位于芙蓉区,北起东茅街,南至丰盈里,以井名为街名。丰泉古井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冬季,由60户人家集资兴建,井旁有石碑两块。一块记载集资人姓名、集资金额、修井时间等;另一块喻示此井公用和修井原因等。邻近丰泉古井有丰盈里、丰盈西里等街巷,均因丰泉古井而得名。2000年修建蔡锷南路时,丰泉古井全街拆除,井亦毁。市政部门在蔡锷南路路旁另掘井一口,砌以石基石栏,仍名“丰泉古井”。井四围辟大面积绿地,颇得市民好评。
6、青石井
青石井位于芙蓉区,西起走马楼,东止犁头后街,1996年拆建为平和堂商厦等。因这里原有一口用青石砌成的井而得名。相传青石井为明吉藩府汲水用井。清光绪年间的长沙苏广业公所设在此街。
7、聚福井
聚福井位于芙蓉区鱼塘街照磨巷内,已有几百年历史,原位于明吉藩府花园内,专供王府饮用,聚福井由“吉府井”雅化而来,井为四眼井,花岗石井台,石质排水沟完好。井台西北角立二碑,碑文因年久风化,—碑上略见“重修聚福井碑”字和一些捐款者的姓名。长沙文夕大火后毁于一旦。后周围邻里自发组织捐钱修复,修复后由原来的双眼井变成四眼井,并立碑文存照至今。
8、桃花井
桃花井亦位于芙蓉区,北起织机街,南止小瀛洲,街中桃花井上世纪80年代仍在使用。《善化县志》载:“桃花井,织机巷尾,都司署右。”桃花井虽为幽深小巷,却是旧时戏班荟集之区。据民国《长沙市指南》载,民国元年(1912)徐辛园组织“豫园”于桃花井,“延聘沪汉名伶之优等者,排演迎合湘人心理之戏剧,其营业之盛,殊足惊人”。
9、平地一声雷
平地一声雷位于芙蓉区,西起古家巷,东止建湘南路,原在定王台后面,1997年拆建为住宅区和解放中路立交桥。
"十三桥"
1、浏城桥
浏城桥位于芙蓉区,西起建湘南路,东止复兴街,路以桥名,上世纪90年代,拆建为解放中路高架桥,是解放路与芙蓉路的交汇处。
2、黄道桥
黄道桥旧名金鸡桥,也为这一地带的街名和地片名,位于今天心区黄兴南路商业步行街南端。
3、青石桥
青石桥位于今芙蓉区原老解放路地段。老解放路在明代系“城中城”吉藩府南门外的一条护城河。
4、戥子桥
戥子桥位于开福区,南起局关祠,北止松桂园。戥子桥原是唐代长沙从西至东护城河上的一座桥,因造型像称重量的戥子,故名戥子桥。
5、大椿桥
大椿桥位于天心区,西起书院路,东止红石岭。
6、广济桥
广济桥位于雨花区,为曲尺形街巷,南起人民路,东止韶山路,20世纪90年代已拆建为高架路。因此处为古广济庙所在地而得名。
7、顺星桥
顺星桥位于芙蓉区,东起蔡锷中路,西至文运街。顺星桥原为唐代长沙护城河的一座桥。
8、文星桥
文星桥位于开福区,南起左局街,北至学宫街。1971年将喻家巷并入,统称文星桥。
9、10、培元桥和孙家桥
两桥均位于开福区,培元桥西起寿星街,东止孙家桥;孙家桥西接培元桥,东止北正街,两桥均为古代长沙护城沟上的桥名。
11、登仁桥
登仁桥位于天心区,南起南墙湾,北止学院街。原名登瀛桥,因此街有小石桥通往学院衙门,喻学士登瀛洲之意。据考古专家推断,此桥原为唐代护城河上的桥。1971年将天妃宫街并入,并改名登仁桥。
12、一步两搭桥
一步两搭桥位于天心区,西起磨盘湾,东止小乐嘉巷。为唐代护城河经过之处。护城河上有两座并列的桥,间隔距离仅一步之遥,故称“一步两搭桥”。
13、落棚桥
落棚桥位于开福区,东起西长街,西止吉福街。
此外,还有人认为,毛家桥、福寿桥等也在“十三桥”之列。
本报记者 黄纯芳 实习生 蒋圣全 何维慧 刘馨 屈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