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飞燕
成语“瘦燕肥环”,瘦燕就指赵飞燕。赵飞燕,原名宜主,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汉成帝刘鳌的皇后,能歌善舞,体态纤美,轻盈如燕。
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灵感所在。李白就写过“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代诗人徐凝作《汉宫曲》题写了:水色箫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
赵飞燕本名叫宜主,她为什么叫“飞燕”呢?这有好几个不同版本。
皇上赐名。据说她出身音乐世家,其父以音乐为生,精通管尔吹奏,不幸染上了肺痨之症死于非命!而后流落青楼,被一高官买下作妾。成帝私访的时候遇见,强纳进宫封为婕妤,并将她赐名“飞燕”,意即春暖花开,迎风欲飞的春燕。
是个艺名。《汉书》则说她出生卑贱,流落长安以编织草鞋维生,后来被一个赵姓官员收养,并辗转到了阳阿公主宫里当侍女。在阳阿公主那儿,两姊妹认真习舞,经过几年的训练,宜主终于练得像飞燕一样灵巧,每每舞动时有翩然欲飞之势,故改名“飞燕”。赵飞燕遇到阳阿公主还有另一个版本,说赵飞燕本来不过是宫中的一个婢女,平时干些端茶送水,扫庭洒户的杂活,后因天生丽质被阳阿公主选去学歌舞。
是形容她舞技了得。体态轻盈,能歌善舞的美女.,描绘也是形象生动,说其能作“掌上之舞”,在巴掌大的地方就可以跳舞。故称“飞燕”。有的则传说汉成帝特地为赵飞燕订做了一个水晶盘子,让宫人用手托着盘子,赵飞燕就在盘子上跳舞。这些无非都说明了赵飞燕的体态与舞技是多么轻盈曼妙与婀娜多姿。
赵飞燕美貌是不容置疑,不过史书也记载了赵飞燕心肠狠毒,为争宠手段凶残。《汉书.成帝纪第十》称“赵氏乱内”,同书又记载“赵氏害后宫皇子”,显示出赵氏姊妹入宫后为求巩固地位,使用了一些不正当手段与阴谋。北宋秦醇《赵飞燕外传》杂取《汉书》和《西京杂记》,又加入自己想象,长篇累牍绘声绘色的记载了赵飞燕姐妹如何争宠迫害其他妃缤,甚至为巩固地位杀了成帝两个儿子。说到当时宫中情形是“掖廷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坠者无数。”
赵飞燕之死源于失宠,据说因为成帝喜欢看她妹妹赵合德洗澡,所以她慢慢的失宠了。在失宠的日子里不甘寂,赵飞燕让心腹太监把一些年青力壮的美男子,暗地里引进宫来淫乱。以至于后来朝中群臣指责赵飞燕“失妇道,淫乱宫帏,不生育,断了皇室外的后代”等等罪名。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就拿了《赵飞燕外传》中“宣帝时披香博士”淖方成骂飞燕“此祸水也,灭火必矣”的话。赵飞燕也从皇太后被废为庶人,被迫自杀身死。
可见,赵飞燕出身低微,擅长歌舞。《汉书》在这方面最不留情面,说她是江都王孙女姑苏主与娈童私通而产下的。既有汉王室的高贵血统,又一出生就打上了耻辱的标志。而她的舞技要不源自青楼,要不源自公主调教。赵飞燕的确在宫廷斗争中手段毒辣,最后自杀身亡。
关于赵飞燕的故事,还有一个是发明创造的。相传赵飞燕有一次在宫里一个高高的舞台上舞蹈时,大家正看得入迷,忽然一阵狂风吹来,赵飞燕随风而舞,好像真的要被风吹走了一样。于是成帝赶紧叫乐师们拉住赵飞燕的裙摆,免得他被风吹走。待风停时,发现赵飞燕的云英紫裙竟被抓得皱皱的,从此宫中女士们就流行穿这种特意造出的皱皱的裙子,名叫“留仙裙”。样子大概就跟现在的波浪式的折叠裙差不多。这故事说到底,还是说赵飞燕身段曼妙弱不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