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六大部分。
? 整个演出以雪山为背景,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由500名来自10个少数民族的演员倾力出演。
? 来自纳西族、彝族、普米族、藏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500名普通的农民是《印象?丽江》雪山篇的主角,他们的家乡就是云南的丽江、大理等地的16个村庄。这些有着黝黑皮肤的非专业演员,用他们最原生的动作,最质朴的歌声,最滚烫的汗水,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4、节目特点:
1)雪山篇特点一:白天演出,拒绝艺术修饰
《印象?丽江》是继获得巨大成功的《印象?刘三姐》之后,张艺而谋、王潮歌、樊跃三大导演再次合作的又一部实景巨作。《印象?丽江》雪山篇的最大特点就是白天演出,张艺谋说:“这是实景演出无可比拟的真实性!提到一场演出,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华丽的背景,绚烂的灯光效果,典型的人物塑造,曲折的剧情设计或者是伟大的主题表现,常常会以一种‘欣赏’、艺术作品或者是艺术鉴赏的眼光来看待一场演出,可是,《印象?丽江》决不是一场这样的演出,也决不能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这是一场看不见任何艺术修饰的演出,决不谄媚。如同从未长过花的土地,曝露在烈日下的岩石,被流水冲刷过的河床一般裸露而直白”。
在最强烈的阳光下,一切都是坦白的,直接的,无法修饰的。演出不是要去表现演员唱得多好听,跳得多好看,有一个多么曲折回转的故事,我们只是想表达一种最直接最真实的情感。在雪山的映照下,每一个人闻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泥土汗水的味道,看到的是象父辈祖先一样厚实的肩膀和质朴的笑容,听到的是毫无修饰的野性自然的声音。裸露的胸膛,裸露的眼神和汗水,裸露的情感,从未如此亲切地接近。对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再也没有生疏的距离感,没有冷漠的隔阂,只有带着泥土味道的干净的情感,这样的亲近感是如此的弥足珍贵。经过了上百次的修改后,终于将白天演出的劣势转为优势。演出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感到巨大的心灵震撼。难怪导演王潮歌意味深长地说:“这是一场用心灵观看的演出”,而导演樊跃则用了一句有趣的话形容到“这是我们白日里做的梦”。
2)雪山篇特点二:普通农民主演,感受至淳至朴
《印象?丽江》雪山篇的演员阵容也是该演出的另一大特点。正象演出开场时的台词所说 “我们是少数民族,我们是演员;我们是农民,我们是明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到一个《印象?丽江》的演员,这些能歌善舞却不善言语的少数民族演员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努力。导演王潮歌说:“你一定没有见过这么黝黑的皮肤,这么直灼的目光和这么干净的笑,我们导演组的每个人都深深地为他们所感动,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演员。”
此外,该演出还动用了100匹马,启用了先进的造水工程和烟雾效果工程。演出时,背景的神山时隐时现,舞台上也是烟雾缭绕,到最后一幕祈福部分时,演员带领着观众一起面向神山祈福,可以说,整场演出气势不凡。
3)独特的看台设计

《印象?丽江》计划分为两个部分:以玉龙雪山为背景的部分和在丽江古城内演出的部分。王潮歌说,玉龙雪山部分的演出将设计一个独特的看台,演员将观众围在中间,演出完全在360度上展开,并且2000个观众席设计为可以任意旋转360度。
“这就使坐在不同方位的观众产生完全不同的观感,”她说。由于海拔3000多米的玉龙雪山为当地带来小气候的影响,人们经常可以在太阳雨中看到瞬息万变的光影变化。观看同一个景物,顺光看和逆光看的感受就很不一样。
5、关于人物造型
以纳西披星戴月为主。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市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后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穿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是由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绣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6、关于雪山印象
将表现雪的四季变幻。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市区北面15公里,海拔5596米,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北半球以南的大雪山。山势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25公里,雪山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4000米海拔以上。玉龙雪山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气势磅礴、玲珑秀丽。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晶莹耀眼;有时云带束腰,云中雪峰皎洁;有时霞光辉映,雪峰如披红纱,娇艳无比。
7、关于舞美灯光
一定会搞得出神入化。“光,是舞台艺术的灵魂。”这句话是许多专家爱说的,至于重要到什么程度,我实在是不敢妄言。但我们都知道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要看清楚舞台上的东西首先得要有光。而要看得舒服甚至怦然心动,那就得看灯光设计的造诣了。灯光的唯美在近年的舞台上有很多成功的范例,对应我们舞台上整体的自然清新,唯美的灯光应该能够使人心旷神怡。
现代戏曲舞台灯光的特点之一是强调光的表现性,其对灯具条件有较高的要求,这对我们目前剧团的条件是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多考虑在舞台灯光布局、前中后演区亮度、色度比例的掌握上,实现演区光和气氛光的兼顾。可想而知,有了《印象?刘三姐》的经验,老谋子的《印象?丽江》在舞台灯光方面一定会出神入化。
8、关于服装音乐
将融入大量民族元素
丽江以世外桃源般的巨大诱惑,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成为人们探寻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的一方圣土。来丽江寻幽探胜的人们都试图在短暂的逗留期间,不仅欣赏到最美的风光景致,还要了解丰富迷人的民俗风情。2002年5月1日公演的大型舞蹈诗画《丽水金沙》向世人展示丽江山水、民情的无穷魅力。
《丽水金沙》以舞蹈诗画的形式,荟萃了丽江奇山异水孕育的、独特的高原民族文化景象,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独特而博大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北京舞蹈学院的外籍教授称赞说:“《丽水金沙》堪称中国的‘百老汇’。”
既然《丽水金沙》已堪称中国的“百老汇”,那么《印象?丽江》将有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中国版的《美狄亚》。据了解,这个大型的实景舞台剧将和《印象?刘三姐》完全没有相同之处,是以讲故事为主,同时还会融入大量的纳西族和摩梭人等的民族元素,而且服装和音乐都以民族为主。纳西古乐以其独特的师徒传承方式流传至今,是民族文化保存和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我国古代音乐的宝贵遗产,为丽江古城增色不少。相信在张艺谋的《印象?丽江》里面,大家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纳西古乐。
采取白天滚动演出方式
张艺谋执导的两个“印象”都将在白天进行,并且采取滚动演出的方式。白天演出由于受舞台灯光等艺术辅助手段的限制,并不能像在室内剧场中的演出那么轻松,这对演员的表演、节目的质量要求技更高。因为是滚动演出,演员也会比较辛苦,一天演出几个场次,中间虽然有间隔的时间休息,但对演员的体力不能不说是一种考验。据了解,采用滚动演出的方式是为了让游客在白天经过演出场地时,都能欣赏到这场高水平的演出。
9、演员从当地农民中挑选

参与两个“印象”演出的演员都为本地人,并且基本上都从玉龙县和古城区的2到3个乡镇的农民中挑选。为了体现表演的原生态,因此将采用农民演员,但同时又考虑到演出的艺术水平,所以选择的乡镇都是群众艺术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这些演员一旦被选上,就将投入到紧张的排练工作中去,估计演员的挑选工作将在10月份结束。
10、编排都是艺谋班子成员

虽然挑选的演员都是农民,并且前期的准备工作都由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操作,但参与执行编排工作的,都是张艺谋团队的成员,这些编排人员已有一部分在昨日抵达丽江,参与前期的准备工作,等到演员到位,就开始进行先期的编排工作。
六、企业化运作
1、运作企业掌握执行权
据悉,此次参与“印象”的制作,是由企业和本地的玉龙雪山管理委员会以股份参与的方式来共同完成的。玉龙雪山管理委员会所占的股份为30%,大部分的股份都为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所占有。作为大股东,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拥有执行权,所有的运作都是由公司来执行的,包括前期的准备,对外的发言等。
2、运作公司保密工作好
印象丽江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这次工作的执行操作方,记者几次进入公司,欲了解前期的准备情况都被阻扰,不是声称负责人不在,就是找理由搪塞。记者在公司和几个工人聊了聊,立刻有人出来制止,并责成工人不许和外界人员多交谈,并规定他们无任何发言权。记者离开后希望和负责人取得联系,但无论是电话还是到公司都找不到负责人。先前和一位负责人的电话联系中,该负责人声称:要从她们这里获取信息是要给予她们相关好处的。记者在无奈之余,只能又一次感叹文化产业就是一座金矿,很多人都希望从金矿里获得利益。即使对这项产业有益的宣传也必须以物化来衡量,无所谓精神层面的效应。毕竟文化产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就只能遵循市场的原则。
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分析
1、打开丽江文化旅游产业的一把金钥匙:
《印象?丽江》主要是源于《印象?刘三姐》。张艺谋说,在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几乎天天演出,结果令人吃惊。樊跃介绍说:“《印象?刘三姐》演出场地由1800人增加到2500人,这一演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旅游生态,原先到阳朔只停半天,现在则全要过夜看演出,当地的旅馆,餐饮都因此受益并进入新的发展期。”王潮歌说,《印象?刘三姐》引发了很大的轰动,当地领导说,这一演出拉动了当地GDP增长了两个百分点。目前有十多个省请他们在当地再做这样一个实景演出。这一演出也名列全国2004年度十大演出奖,文化部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张艺谋称,我们是在自觉不自觉中,触及到了中国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这一领域,意义有多大,我们自己也不知道。
2、文化交融丽江期盼双赢
谈起张艺谋的“印象丽江”,丽江当地政府官员和市民无不拍手叫好,他们认为,“印象丽江”无形中提升了丽江的文化形象,同时名人们也借助了丽江这块品牌,所以他们形象的称呼这种现象,就是丽江文化与文化在丽江的“双赢”。文化在丽江的“双赢”
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十年来,众多的国内外影视剧组到丽江拍片,使丽江知名度不断增加,加上媒体的大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他认为,名编、名导、名演员等名人无形中提升了丽江的文化形象,同时名人们也借助了丽江这块品牌,所以他形象的称呼这种现象,就是丽江文化与文化在丽江的“双赢”。
和书记说到文化产业时提到了张艺谋,他说:“张艺谋作为中国导演界的领军人物,几次选择云南,选择丽江拍摄影片,像去年12月底刚刚在丽江完成的《千里走单骑》,既是张艺谋影视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战,对丽江也是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宣传。”
“这回‘印象丽江’的打造,又是丽江的一次外宣机遇,张艺谋把他的导演艺术、技巧和魅力,与丽江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制作一台实景舞台剧,又一次借助文化产业的优势,把丽江的文化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和书记作为当时签字仪式的嘉宾,对两个“印象”也是大为赞赏。
采访结束时,和书记高兴而自豪地说:“咱们丽江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文化产业的一次次飞跃,也带动了旅游业等经济产业的前进步伐。我们也欢迎更多的文化产业到咱们丽江来发展。”政府起引导控制作用“文化产业在丽江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现在国家鼓励非公有制进入文化产业,丽江的很多演出团体就是以非公有制资本注入的形式存在。”丽江市文化局长和慧军,提到丽江的文化产业也是滔滔不绝。他说丽江的文化职能部门,对外来企业进驻丽江文化产业的态度就是:一视同仁,一律公平对待,在政策上都给予扶持和照顾,政府的主要作用还是引导、控制和规范。
和局长说道,外来企业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起点高,定位足。他告诉记者:“现在丽江城里有四个演出团体,分别是《丽水金沙》、《太阳火》、《纳西古乐》、《东巴宫》,这四个演出团体各有特色,有多民族的舞台剧、彝族的文化演出、纳西的洞经音乐、东巴文化的传习表演。这些演出团体既有本土的私人运作,也有外来非公有制资本的参与,他们相互间都存在着竞争,这样的竞争遵循的是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观众认可的,口碑好的就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现在张艺谋两个‘印象’的打造,将使城区中的演出增加到五个,竞争也将更为激烈。但是作为文化职能部门,我们希望给到丽江来的人,提供各种口味的文化大餐,实现我们当地文化产业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和局长认为众多文化这对丽江是件好事记者在丽江走访了很多市民,大家谈起张艺谋的“印象丽江”时都是津津乐道,年纪大些的人都是一个观点: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丽江。虽然他们没上升到文产促进地方宣传的概念,但是他们对这样新的文化产业的入住都持一种欢迎的态度。就像丽江市古城区的和家元老先生所说的,虽然丽江很有名气了,但是要让丽江更具知名度,还得有更多吸引人的地方。
反响最强烈的是丽江本地的年轻人,他们是在古老传统文化和现代外来文明的共同冲击下成长的,对故乡传统文化产业了解不多,但是也受到熏染,加上外来文化,现代艺术的熏染,他们更了解名人带来的效应和影响力。导游杨琼就说:“大明星大导演到丽江来,说明丽江吸引人,他们来得越多,丽江的魅力才更大。”年轻一代热衷明星,对张艺谋的到来是非常期待的,他们认为名导会让城市更具现代吸引力。
“‘印象丽江’的拍摄场地我知道,我都专程去看过几次了,第一次演出我一定会去看。”这是在北京读大学的丽江姑娘张颖告诉记者的。产业在丽江的发展其实既是竞争更是互补根据丽江各大旅行社对来丽游客进行抽样调查,上报丽江市文化局的数据表明:来丽江的游客中,11.5%的人都看过《丽水金沙》,63.7%的旅游者打算观看,也就是说75.2%的游客都对《丽水金沙》兴趣浓厚。
《丽水金沙》的周志强总经理告诉记者,演出从开演到现在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到这个月演出将超过2000场次,旺季一天演出4场,像这两天暑期团队多,还有好多的人甚至因为买不到票而四下托人。
“张艺谋是知名导演,由他执导两个‘印象’,本身就是一大卖点。”周总很看好张艺谋的进驻,但是他也表示:“两个‘印象’对原有的文化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丽江城区内,同时推出几台文化类的表演,竞争肯定存在,甚至会很激烈,但是大家都把自己手中的文化产业发展好,就是一种综合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丽江来,游客多了大家都能利益共享。”这也是周总所要表达的观点。也是一种好现象。
八、媒体宣传
据悉,最近两天内,将由摄制组拍摄一部分《雪山印象》表演的实景片,拍摄的片子将用于前期两个“印象”的宣传。观众可以看到表演的实景场地,表演的一部分内容等。再有各方面的传言,张艺谋有可能在12日抵达丽江,进行前期的相关工作。
同时还邀请了全球100多家媒体参与了第一场演出的跟踪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