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桂生
1966年上学期,开学不到一半的时间,新课早早结束,我们这些毕业班的学生就进入全面复习阶段,迎接升学考试.我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是永兴一中,第三志愿填了个服从分配.永兴一中前身是衡阳三女师,抗日战争时期,衡阳沦陷,迁至宜章等地,后辗转搬到永兴城关镇落户,一直是湖南省重点中学,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复旦的学生.这些学子每年都要回到母校演讲,以激励学弟奋发向上,我常常深受感染,立志跨长江,过黄河."四清"运动后,反修防修提到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这学期,学校里增加了很多新名词:"红五类"和"黑五类".学校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的重要阵地,教育大权要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关键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可靠的接班人等等.这时,我有一种预感,高中可能与我无缘,可能要读师范.我当时是班团支部书记,学习尖子,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我找到我最信赖的班主任曹老师,表达了我的愿望.结果不出所料,我被耒阳师范提前录取.曹老师很婉转而又无可奈何的告诉我:"你到耒阳师范读书还有一个原因,你爸爸到了学校,说家庭经济困难."我很不情愿地去耒阳师范报了到.后来国家宣布招生无效,全部要回到原校闹革命.我兴高采烈地又回到了永兴一中.
这时候,学校被分成两大派: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和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参加毛泽东主义红卫兵的学生,大多是比较调皮,成绩不太好的学生,"革命"气氛很浓,成了"革命造反派".抓老师游斗,剃阴阳头,挂黑排子,罚跪......我们这些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看不上眼,针锋相对地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我自然成了其中的骨干.我们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得到了县委的支持,一时间成了学校的主流派.为了激发我们的革命热情,郴州地委还统一组织了革命师生赴京参观学习团,我们这些骨干第一次到了北京,接受毛主席第八次接见.
到了北京,我们被安排住在中国人民大学土木系.对于我们这些小地方来的学生,一切都感到新鲜,总想上街逛逛.但为了毛主席接见,什么地方都不敢去.今天说接见,没有,明天说接见,还没有.除了在校园看看大字报以外,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排练集体背颂毛主席语录,准备毛主席接见我们时读给毛主席听.最后还加上一句:"我们是毛主席家乡的红卫兵,我们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热爱共产党,无限忠诚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一连搞了十多天.可是,等到毛主席接见那天,什么也没用上.
那天,天还未亮,老师就把我们叫起床,简单吃了点东西,汽车把我们拉到了北京西郊机场.这是毛主席要接见我们地方.这时的北京,已经有了几分寒意,风卷着沙,眼前是灰蒙蒙的.到了机场,早已是人山人海,歌声,掌声,啦啦声,还有那红旗的猎猎声,响成一片.我们从早上等到中午,从中午等到下午,还不见毛主席来.带来的水和干粮,早已吃光,肚子饿得呱呱叫,但精神依然抖擞,斗志昂扬.男女同学要拉小便,走不出去,只好围成一个小圈.我想憋住,实在憋不住了,也厚着脸皮,拉了一泡.
突然,那边轰动起来,人们象潮水般地涌去,我夹在人群中一股劲地往前挤,脚被踩了,丝毫不觉得痛,鞋什么时候掉了也不知道.当我挤到最前面时,被解放军组成的人墙拦住.就在这时,摩托车队风驰电掣般地驶过,接着是几辆满载解放军的卡车.不多时,毛主席乘坐的敞蓬车从前面缓缓驶来.毛主席挥着手,频频向革命师生致意.与毛主席一同接见的还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林彪,陶铸等当时的中央领导同志.毛主席乘坐的车驶在最前面,其他领导人的车紧随其后,我睁大眼睛,想仔细看看毛主席, 但毛主席始终侧着身子面向右边招手,我只看到毛主席高大的身躯和他的左面脸.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老人家.再一次见到他时,他长眠在纪念堂里,是那样的安详.
从北京回来,我们已经不能再回到学校.因为我们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骨干赴京后,毛泽东主义红卫兵主导了学校.昔日的战友已经反戈一击,成了"革命造反派",我们被打成"保皇派",从此不能踏进学校的门,直到上山下乡.听说后来学校又形成了两大派,毛泽东主义红卫兵分化了,搞起了武斗,两大派各占据一个山头,而且还架起了机枪......
不能回到学校,成了自由人,我回到了矿山---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大串连兴起,我利用这个机会,再一次上了北京.不过,这次去北京,我是爬煤车去的,在丰台车站下车,简直就成了一个煤人,幸亏找到红卫兵接待站,他们给了我很好的安排.这次到北京,我去了天安门广场和王府井,还去了清华园和北京大学,再经天津,上海回家,历时二个月,我把妈妈给我买毛线的30元钱买了半导体元件,回来装了一台来复式4管晶体管收音机.妈妈骂了我一顿,爸爸却夸我聪明.特别是爸爸每天都要用它来听中央新闻.很多同学徒步大串连去了韶山,井冈山,我没有去.道理很简单,我是大山出来的孩子,没有见过世面,我想去大城市看看,经经风雨,见见世面,看看大城市里的人究竟与我们有何不同.
全国停止大串连,复课闹革命后,我本想回到学校,但那时两派斗争仍然十分激烈,名曰复课,实际上并没复课.不得已,我到耒阳县磨形村锰矿挖锰,每天挣得1元钱,补贴家里.在这里,我认识了杨先生和刘先生,成了很好的朋友,得到了他们家的关照.后来锰矿停产,我又回到了矿山.在家里闲着,爸爸不高兴,我跟妈妈砍茅筱,皮肤过敏,痒得难受,吃不了这个苦,就去铁路锤石头,后来到小煤窑挑脚.提起挑脚,很有意思.我们兄弟姐妹四人,我17岁,弟9岁,两个妹妹分别是14.5和12.5岁,0.2元100斤,单程3.5华里路,每天都分配了任务,挑足2元钱就回家.弟弟最吃得苦,每天都要赚3角钱.我们把赚来的钱全额交给了父亲.父亲就去集市买些好吃的东西回来,改善伙食,有时还买些糖珠子,算是给我们的奖励,年底还每人给我们做了一件新衣服.
1968年九月,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老人家一句话,成千上万的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到边疆,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想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一番.我也随着这个潮流,奔赴了广阔天地.我下到的那个公社一共有90多个知识青年,分布在10多个大队.我所在的大队很偏僻,是一个一脚踏三区的地方.5个知识青年插在三个生产队.而且都是投亲靠友的.
现实中的广阔天地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第一次见到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
我们下了火车,坐了15公里的汽车,又坐了15公里的轮船,还步行了6公里的山路,下午一点多钟到了目的地.乡亲们刚收工,还没有吃午饭.我们放下行李,走进给我们准备好的住房.住房不到8平方米,刚好放一张床和一个橱柜.住房紧靠堂屋.我们从住房出来,堂屋里早已围满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多男人光着膀子,下身只围了块长澡帕.很多女人穿着短裤,短袖衣是蚊帐布做的,十分透明,高高的胸部,特别惹人现眼.10来岁的孩子全部光着屁股,一丝不挂,有的小女孩,十一,二岁,已经发育了,二个小乳房有鸡蛋那么大,也赤身裸体,丝毫不感到害羞.倒是那些老人,穿着黑色的平板布,把身子裹得严严实实的.开始,我以为这是当地风俗,住下来,我才知道,主要是这里穷,为了节省,为了方便.整个村庄没有几家有套好衣服,在家可以凑合,出门走亲戚只有借衣服穿了.我穿的几件好衣服经常被人借,回来总给我点好吃的东西,好象成了个出租公司.不过,那时人们并没有这个概念.
生产队没有其它副业,只有稻谷加稻草,人均口粮不足350多斤,劳动单价不足二角钱,老伯姓日子过得很艰辛,常常不到五月就为吃饭犯愁.我们知青头一年由国家供应粮食,每月到当地粮站购买.买回来不久,就被借光.后来,公社领导发现了这个问题,层层打招呼,要求大家从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向知青借粮的事情了.多好的老伯姓呀.当时,有一个品种叫田南早,亩产300来斤,最多不会超过380斤,很受农民欢迎,因为它生长期短,一般在端午节前后就可以收割,可以解决应急问题.我所在的生产队经济管理十分混乱,干部不以身作则,群众看干部,后来发展到,种的席草,放养的鱼,谁卖谁得,谁的手长就谁得利.不久,大队民兵营长吴先生支持我当出纳兼保管员,统一财经,才扭转这个局面.
第二年,知青粮食就要和国家断奶,与农民一样多劳多得了.当时,农村的分配政策是四六开,即人口60%,工分40%.我第一年就分得粮食人均420多斤,加上自留地的副产和知青时的节余,还算富裕.我用多余的粮食喂养了鸽子,鸡,鸭和猪.当时规定,喂养猪不受限制,但每户鸡鸭各不得超过9只.我从集市买了3元钱倒担小鸭12只,回来死了两只,10只全部成活.大队党支部组织统一逐户检查,发现我家多喂养一只,将其就地处死.剩下的九只很争气,不但全部长大,而且全是母鸭.放养出去,小溪食物充足,每天下9个蛋,一时间成了全大队的头面人物,资本主义篼篼,受到批评.幸亏大队还有一个高中毕业生,去贵州烧瓦,赚了些钱回来,成了典型,遭到了批判.我将鸭生的蛋主动交公,晚上算账大家吃,算是割了资本主义的尾巴.
在农村最难过的关就是劳动关,要成为全劳动力,吃10分工,必须学会犁田等全部农活,送公粮挑得150斤,背得起200多斤重的水车.我下放当知青从8分开始,到9分,到10分,经历了一年的时间.特别是农忙和双抢季节,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没日没夜的.插秧是最累人的,我常常累得直不起腰,躺在田埂上睡一会才舒服.每每这般,我心里就祈祷,求上天保佑我赶快离开这个广阔天地,到别处去大有作为.
我们知识青年,每月到公社集中学习一天,由知青专干给我们传达上级精神,另外相互交流一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心得体会.我们每月都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可以好好地玩一天,吃一餐.最有意义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知青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帮助.我们当中,有位知青被大队支书的儿子诱奸了,这个花花公子另寻她欢,想把她甩了,我们团结起来,与他进行了斗争,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敢小瞧我们.
我当知青两年多,身体得到了锻炼,有了健康的体魄.最使我受益的是,学会了与人交往,交到了许多农民朋友.当上大队团支部书记后,与上上下下的干部有了密切的联系,得到了他们许多帮助.以致于我从部队复员回家后他们把我当亲人一样看待.当时,李庆林老师上书毛主席"家无聊米之炊",知青得到前所未有的关照,我们夫妻俩人分得二米树和300元钱,加上退伍费,医疗费300元,妻子卖了一头200多斤的猪,所得150多元,盖起了二间土砖瓦房.挑瓦和背树全部是农民朋友的无偿支援.我在农村两年多,也学到了不少"坏习气",如好强,不服输,不饶人,喜欢与人较劲和目光短浅等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性格的形成,影响了我以后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还将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我.
1970年夏,工厂招工,很多知青进了工厂,没有进厂的,很多人逗留回城,留在农村的,大都是结了婚或当了干部的,有的知青相互结婚,有的嫁给了农民中的皎皎者,有的迫于大队干部的权势嫁给他的儿子.我由于与另一个下放知青结了婚,不能当工人,1970年12月15日,我说服了妻子,留下不到一岁的女儿,在民兵营长吴先生的支持下,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这段激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