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动
周宗岱语录:“画画”简直是个顽皮的精灵,‘捉弄’了我整整一生。我的苦难、欢愉、爱情、生计、件件大事无一不是画出来的。我心甘情愿听任“画画”摆布,“画画”垂青于我……
我不懂国画,但这次看周宗岱先生的画展却真的被感动了。
首先被周先生那种与命运抗衡的顽强毅力以及追求绘画艺术的执著精神所感动。
周先生喜欢画画,而且早在1957年就在画界崭露头角。那时他仅20岁,就有油画、水彩等四件作品在湖南省第一届美展展出。
然而命运却有意捉弄他, 1958年年仅21岁的他被划为右派,后又因反革命罪被劳改三年。
在大批有才干的人被划为右派的时候,我年纪尚小,虽生活在那个世界上,却不知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但在随后的20多年里,我看到了、感觉到了:“右派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他们有着完全不同于常人的苦难遭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任何角落里,他们永远属于另类,他们被监督着干最苦最累的活,随时还有可能会遭到批判或凌辱,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妻离子散,有的家破人亡。
20年的时间,“右派”和“反革命”这两顶帽子压弯了多少人的脊梁,断送了多少才子的前程,使多少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
然而周宗岱不同。尽管历经磨难,尽管为了活下去,挑土、挑煤、油漆,种种苦力活他都干,可他热爱艺术的志向始终没有变。在不能画画的年月,他利用一切工余可用的时间,缩在家里拼命读书,读那些能弄到手的各种书籍。他一生都爱做学问,他花了几十年时间学哲学、研究美学,发表了好些论文、随笔,出版了专著《美辩》。但它更爱画画,到了能画画的时候,他立刻拿起了画笔。
其实在看画展前,我也浅知他的简历。然而坐在电脑前看简历和站在美术馆的展厅里看简历的感觉是大不相同的。
当你面对布满上下两层展厅的动人的‘花鸟’和壮观雄伟的‘山水’时,当你身处这形光墨色的壮美交响中时,你怎能想像作者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过着苦难的非人的生活?人生能有多少年?他竟有20年时间不能随心所欲地握住他十分钟爱的画笔。而这20年正是从20多岁到40多岁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展厅里共展出了104件作品,这104件作品,件件是灿烂的艺术珍品。
周先生今年71岁,他能画画的时间仅有30年。周先生说,实际上,他真正能全身心地、毫无顾忌地画画是退休以后的事情。因为平反后,又不得不担任了繁杂的行政工作。
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他要拿出这104件珍品需要画出多少个104张画?他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
尚且并不是简单数量堆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成就颇丰的名画家。
确切地说,这不是仅仅30年能做到的成就。应该说在那受苦受难的20年里他一刻没有停歇地一直在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塑造自己。或者说他的一生从来没有离开过他心爱的绘画艺术,而在退休后,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他却又不顾一切地,更加奋力地工作起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
我更被周先生卓绝的绘画成就所感动。
据媒体介绍,周宗岱素描、油画、水彩都有较坚实的基础,山水、花鸟却全然是自学。八大、四王、龚贤、黄宾虹、黄秋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这些大家,他都曾认真临习。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他不为流风所动,老老实实在继承上下工夫。六十多岁了,还在用绢、熟纸画大幅山水,力求深入,几个月画一张。他说,只要拿下了传统技法,那些可采纳的西方观念、个人性格等等,自然会进入作品。他极力主张先“画好”再“创新”。“画好”尚且不能,“创新”又怎能上档次?
画花鸟,周宗岱的个性显露的更早一些。他认为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中国人爱浓烈的色彩,认为尚水墨是后天的,是社会条件的影响;而爱色彩是先天的,本能的。在研习了前辈大师之后,凭感觉作画,浓墨重彩,力求将用色、用笔推到强烈的极致,又不失用笔的法度。他的花鸟画,是全新的,又是传统的、中国的。
贾德江先生(周先生正式出版的三本画册的主编)说:“(周宗岱的)花卉好作泼墨重彩大写意,风格苍辣雄奇,山水集宋元诸家笔法于一身,苍莽松秀,清逸幽深。”“……写意花鸟作品,古朴、苍辣、凝重、厚拙、浑然的大气跃然纸上,其中宁拙勿巧的笔墨厚度给人以壮美的感受,而色墨相映生辉的泼墨泼彩,呈现的是一种现代视觉的语境。周宗岱是一位在当今中国画坛独具个性、独放异彩、独善其身,具有艺术语言震撼力的花鸟画家。”
在展会上,我深深地被周先生的画儿所吸引。简直太美了!
我在下面贴出几张供大家欣赏:
漫写家山
这是一幅长卷,纵30.5厘米,横320厘米,满目南方的灵山秀水。这里贴出的是其中一节。
此画画于2001年盛夏,时年周先生65岁。由于长年劳累,周先生腰椎疼痛难忍,但他依然斜靠在椅背上作画,在及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这一巨作。
后记: 我于10月24日看画展,至今已近一月,方把这篇感想贴出来,实在是太慢了。“忙”固然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是个画盲,凭自己的一知半解谈对画展的看法有点造次,所以我必须先学习。幸好有轻描淡写送我的三本画册,于是我便仔细学习周先生的画。并从报纸上、网上拜读行家对周先生和周先生作品的评价。然后才敢下笔写出这份感想。这也算是我学习怎样欣赏国画的一次启蒙吧,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