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通往森林公园和菜市场的是一条深长的无名小巷。因为它是南郊二公里市民早晨登山和买菜的必经之路,故此这跳小巷每天早晚人头涌涌,自发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说是商业街,自然就有许多摆卖的小商贩和早餐店。廉价的梳子、眼镜和收音机,5元三对的袜子,还有那些专供“好彩人士”阅读参考的各类彩民必读小册子。一大清早,便开起了自制的电子喇叭在嚷嚷:“五元五元!香港版破译六合必杀技!”而那些贩卖“高科技低价格”日用品的更是不厌其烦地迎送来往过客,笑容、手势、国语都很标准,但在不时的咳嗽声中口腔还夹带有浓重的烟草味。这让人想到毫不气馁的背后的烦躁和苦闷。
每隔三五天的早上约莫八九点时段,总有一群中年男女在小巷的中间地带设局“摆擂”。他们围拢一圈,中间有两人蹲着在摆弄着像铁饼模样的东西,不时惊呼:中啦!又中啦!这时候围拢在周围的“同事”纷纷在作掏腰包状。“我也下一个!五号!”但过往行人却我行我素,并无人搭理。都知道这伙人是这条小巷的老蹲点户了。同样的场景一样的圈套,难怪无人喝彩。
同样也有三位拉二胡的失明人士经常在小巷的市场口巡回演出。但他们大都出现在傍晚时分。他们盘坐在一块黝黑的布上,面前放着一只瓷碗。三人衣着整洁但始终低着头,一遍又一遍地拉着凄恻的《梁祝》。布的前头还摆着一张类似“真情告白”的告示,说他们是来自四川内江的三个堂兄弟,自出生就得怪病导致双目失明。三十好几了不忍年迈父母为他们生活操劳,故浪迹天涯献艺挣钱。这话很打动人。我给了10元,“谢谢,谢谢了”这时响起了怪怪的二胡合奏。领头的抬起头连声道谢,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老留对小巷的“写真”大都在每天的清晨。起床洗刷完毕就下楼上山,经过那条无名小巷的时候正好迎着朝霞从莲花山升起。环卫工人打扫完毕,准备上学耳带AP3的孩子门围着巷子口前那个卖粽子小食摊选购茶叶蛋。冒着热气的小笼包在晨曦 照射下显得金灿灿的。
小巷的早餐很丰富很多彩。“东北风味”老婆饼的那个小妹和那个油条加豆奶的小姑娘的专卖档前总是顾客盈路。而我光顾得最多还是那个卖稀饭的肥仔。下粥料新鲜,现煮现卖。再加两条肠粉。
用早餐时我已习惯了观察路上的风景。这时身旁会走过很多人。有刚刚下山回家的小区居民,有刚刚从市场买好了菜的主妇,还有一簇簇背着沉甸甸书包的学生,以及那些统一着装唧唧喳喳的酒店伺应小姐。。。
这是韶城中一条繁忙的无名小巷。每天都能截留下许多人生命里头的一个小小的片断。这些片断,既有热情紧张的拼搏也有苦心经营的竞争。当然还有无奈中默默接受命运的挑战。
这是一段生生不息的苦乐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