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土种红薯、花生、凉薯是最好的,种菜还不是最好的。
有学校的照片吗?我曾经在那里当过老师呢。
这些房屋都是后来的,风格与原来完全不一样了。
茶籽丰收了,又要榨油了。大泉头是产茶油的地方,当年就有人说;“可以用油洗澡。
左边这栋房屋还是当年的模样。
这屋、这路、这门洞还是当年的模样,看了亲切又感慨万千。
村活动中心都显得这样正规,变化好大。谢谢梅园的好照片!
曹氏旧居在村的中心、是一幢青磚、带左、右厢房及天井的老屋,此屋当年的主人应当也是富有人家,曹亨灿从年轻时外出求学离开此地,直至离世,就一直再也沒有回过家乡! 时间关係我们没有见到老屋现在的居住者, 但是知道现在的居住者并非曹家后人, 立于这古朴的民居中,思绪万千:斯人己去,物是人非,世事变迁得太快,我辈“知青”,当年也在此村,此地生活过,四十年后、不知当年“知友”尚好否! 我不想打扰居住者、赶快摄下几幅照片便离开了。
当知青的时侯到这个村子来过一次,农场里是熊宇平下到这里,我靠着记忆在这拍下几幢老屋的照片,不知是熊同学当年住过的屋否?
由于时间原因,我不能到兰天版主下的五队和学校去看了。返回的时侯我在路上拍下‘周家组’和远处通向‘同和’大队和‘曹家田’大队的那个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