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洲岛上世纪70年代航拍照片
船山书院大门
船山书院教学楼
王闿运像
王闿运嫌该书院后房狭小,彭玉麟又捐银在书院后重建楼房5间(于1902年建成),题名“湘绮楼”,作为王闿运的书斋及住房,自此王闿运在此主持书院达20余年。
船山书院湘绮楼
一 东洲岛的故事
东洲岛有 1.5 公里长,近百米宽,四面环水,然不管江水如何上涨,却永不淹没,洲上土地平坦,肥沃,岛上居民在此遍植桃树,每逢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柳绿桃红的季节,湘江中心的东洲,桃花怒放,似火如霞,锦浪悠悠,就象一只大花篮,浮在奔腾不息的湘江之上。故有“细看东洲桃浪暖”之说,历为“衡阳八景”之一。
东洲岛是古代学者读书的理想地方;据史书记载王船山青少年时就常来东洲读书,或与朋友来此咏诗作词。王船山在《潇湘小八景词·寄调摸鱼儿·其三·东洲桃浪》一词中赞美东洲:“剪中流白苹芳草,燕尾江分南浦。盈盈待学春花靥,人面年年如故。留春住,笑浮萍轻狂旧梦迷残絮。棠桡无数。尽泛月莲舒,留仙裙在,载取春归去。 佳丽地,仙院迢遥烟雾,湿香飞上丹户,醮壇珠斗疏灯映,共作一天花雨。君莫诉,君不见桃根已失江南渡。风狂雨妒,便万点落英,几湾流水,不是避秦路”。《潇湘怨词·夕堂戏墨卷七》
清光绪 8 年( 1882 )湖南提学使朱逌然倡议建立“船山书院”,衡州乡坤彭玉麟、王之春、杨概、程商霖、蒋霞初等集捐,将王船山出生地衡阳城内王衙坪的“船山祠”,创办为“船山书院”;书院内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学习、研究“船山学说”、传播“船山思想”,这是中国最早以“船山”命名的学堂。
清光绪10年(1884)船山书院正式招收生徒,择师主讲;聘请李杨华为首任山长,书院章程由衡阳知县张宪和奉学院令仿照广东学海堂制定,“不重科举之学,授经经史诗赋”。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荃也“将家藏所刻《船山遗书》322卷板片捐置书院”(《彭刚直公奏稿》卷6《改建船山书院片》)。
清光绪11年(1885)3月15日,彭玉麟认为“船山书院”逼近城市,不适合读书,上书奏请朝廷,并独捐银12000两将“船山书院”迁建于湘江中的东洲岛,初时建筑为三进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筑;
清光绪27年(1901),彭玉麟亲自聘请王闿运【(1832~1916)晚清著名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因居住船山书院“湘绮楼”,固被后人称为“王湘绮”。湖南湘谭人。清咸丰举人。太平军起义时,曾依曾国藩于军中。后讲学于成都尊经书院,清宣统间赐翰林院检讨,加侍讲衔。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治《诗》、《礼》、《春秋》,宗法《公羊》;湘学界治“船山学说”的著名代表,后来一些学者将他与王船山并称“二王”;“船山命世大儒,湘绮当今太斗,二王齐德,通人并称”。诗文模拟汉魏六朝,为晚清拟古派所推崇,有《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门人辑其诗文《湘绮楼全集》】为山长。
船山书院的经费为衡阳、永州、郴州、桂阳四府州所属士坤捐集,每年田租2500余石;以及衡州团防捐余款购置田地(由丁良骏、程商霖提议),每年田租15000余石;加上每年省里拨给的补助费和书院自收款项;船山书院每年总收入,共计折谷达5000余石。
船山书院每年2月初旬,定期招收生徒;“该书院集衡、永、郴、桂府州所属举、贡、生、监。肄业其中”,“延聘师儒,甄别生徒,整饬院规,给发膏奖,皆应归衡州分巡道主持其事”(《彭刚直公奏稿》卷6 ,《改建船山书院片》);即衡、永、郴、桂四府所属县经考试,择优选送,再由衡州道应试录取,方可入院就读;书院规定:王船山先生后裔,每届可保举1人入院读书,免收费用;对遵守学规,成绩优异的生徒,给发膏奖(即奖学金);书院山长及掌教人选,须推举学识、名望皆优秀的人才,由四府士绅“商请”(协商聘请对象,不准滥荐),报送巡道,再由巡道转报学政聘请;掌教(即教师)不到院授课者不发薪金;
船山书院因祭祀王船山而建立,所以书院以王船山为先师,以“船山思想”陶冶学生,以 “讲明夫之(船山)之学”为办学宗旨,不课八股,以实学造士;在教学中,始终至力于弘扬王船山思想。
船山书院还借助其经济实力翻刻增补《船山遗书》【光绪13年(1887)对曾国荃赠送的《船山遗书》板片进行修补,增刻使其达65种,328卷;光绪19年(1893年)又重刊《船山遗书》64种】及其他著作10余种;如《湘绮楼全集》、《周易说》、《尚书笺》、《周官经》、《尔雅集解》、王之春的《国朝柔运记》、《何东洲集》、《旷庵文集》卷6等,为研究和传播船山学说起了很重要的积极作用。
历任山长清泉李杨华、武岗邓辅纶、湘潭王闿运、秀山江淑、掌教杨柏寿、夏彝恂等都是当时国家级的学术大师、教授名流。
由于船山书院拥有一批“学问名望素优”的教师,在教学实行“门户开放”,倡导“讲会”;书院讲课,其他书院学生和学者也可以来听讲,这种方法有利于学术交流;在教学方法上则采用“问难论辩式”,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海内执经问学者踵相接”(《衡阳教育概况》第6篇)。
由此可见当时船山书院的经费充足、治学制度严谨、研究气氛浓厚,具有“讲学、研究、藏书、供祀”等多项功能;“船山书院”据此成为了晚清时期,湖南著名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
船山书院培养了大量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湖南耆老名家”、教育界前辈,政界俊杰皆出其门下。被四川、山东、江西等省聘为教师的就达百人之多;如:
有近代“帝王之师”之称的杨度(1875—1931)曾在此船山书院读书多年;肄业后留学日本,任“日本留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以及《游学译编》的编辑;1904年回国参加反对列强我国掠夺路矿的爱国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后,到天津被袁世凯聘为府幕和其子之师;之后加入同盟会员,帮助孙中山粉碎了陈炯明的叛乱;晚年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和其他进步组织,掩护共产党人;1927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在上海因病逝世。
梁镇中:耒阳人,18岁进船山书院学习,学业优良,有“政治之想”、“种族之思”、“怀抱伟略”(《旷庵文集》卷7);他立志革命,武昌起义后,与同学刘生上南京投奔孙中山;袁世凯当总统后,他出游日本,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其后,任广东临时政府秘书,深得孙中山器重。
蒋啸青(1880--1928),字式嘉,号常青,生于耒阳肥田乡一个书香世家。6岁入塾,14岁考中秀才,1903年求学于船山书院,1907年入南路师范学堂速成班,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从1916年起,先后在衡州府中、新民、成章、道南、蒸湘等中学和省立三师、三中、三女师讲授物学和社会学,并在三师、三中、三女师当过多年校长,直至“马日事变”;他治学有方,被尊为“湘南教育王”;1921年10月,毛泽东来衡亲自发展他为中国共产党,是衡阳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马日事变”后,他出走武汉,没有找到党组织,1928年1月转回耒阳参加“湘南起义”,在家乡建立苏维埃政权,4月初,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转移,他率部在耒永交界的上架、大义等地打游击。4月18日在上架古楼山被敌人包围,他负伤被捕,4月26日在耒阳肥江桥头遇害牺牲。
辛亥革命后,民国2年(1913),船山书院一度被改为“农业学校”(当时王闿运和部分师生不在书院,书院被农业学校占用),半年后经王闿运出面干预,当时主管教育的胡(道台)同意,农业学校被迫解散,船山书院得以恢复;
民国5年(1916)年,衡州府和湖南学政改船山书院为“衡、永、郴、桂船山崇古学堂”,后来改为东洲讲堂。
民国11年(1922)春,船山崇古学堂改称“船山国学院”,曾熙【(1861~1930),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衡阳县石市乡人。少孤贫,却勤奋。清光绪6年(1880)取秀才,光绪17年(1891)中举人,供职兵部;光绪20年(1894)湖南刘坤一督师山海关,他投笔从戎,进入刘幕,参与军务;他参与了康有为等发动的“公车上书”运动;光绪26年(1900)奉母返湘;先后主讲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光绪29年(1903)中进士、补兵部主事兼提学使及弼德院顾问;光绪31年(1905)受聘回湘,先后主讲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曾任南路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并主持留学生选派工作;民国4年(1915),应好友之邀到上海,民国11(1922)14(1925)~民国16(1927)年担任衡阳船山文科大学校长;后一直在上海鬻书鬻画,兼授门徒,直到去世;他书画造诣极深,篆、隶、八分、真、行各体皆精;晚年画以泼墨山水、墨梅见长;30年代他的一幅墨画被推选参加柏林中国名人画展,并收入刘海粟所编《中国名画辑》中】任院长。
民国14年(1925)改名为“衡阳船山文科大学”,设国文、哲学、英文、历史、地理5个系。
1917年因经费拮据,改为“船山中学”,雷孟强任校长;后在该校添办一所高级农业学校;1939年将农校改成普通高中。先后任校长的有郴州黄士衡、衡阳颜方珪、魏业坤、谢彬、罗晴珊、杨晓麓等;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夏明翰、蒋先云、陶铸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1944年9月,衡阳保卫战结束后,日军在此关押方先觉部被俘的将战;有数百名将士为逃脱敌人的魔爪,死于日军屠刀之下。
1949年衡阳解放,衡阳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船山中学,1950年船山中学改名为“衡阳市第一中学”,后迁出东洲到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