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 恩(怀念母亲)
夜深人静/文
天下母亲对子女的爱无处不在,也只有母亲最能忍受子女的任性、自私、无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走进社会,远离了母亲,我开始真正理解母亲。后悔在家的时候,烦母亲每天的唠叨,总想要是早点离开家就好了,真的离开了家,反倒很想听母亲那充满爱的唠叨。当自己长大成人之后,才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母亲对孩子只是全部的给予、全部的付出,而永远没有自己,这个世界因为有母亲的存在而精彩。
我得到母亲十六年无私的爱,十六年里母亲给儿子爱的馈赠无数。儿时是母亲用她柔弱的身体把我们兄妹抚育成人,父亲用苦力肩膀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长大了,工作了,没有时间相伴母亲,愧疚之情常伴心中。总想好好的报答母亲,30多年除了承担母亲每月的生活费用,却无法抽出时间陪陪母亲。每次短暂见到母亲时,妈妈头上又增添了不少白发,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我心里很是不安。母亲每次见到久未回家的我,笑意都写在脸上。我拿出母亲喜欢吃的什品,母亲总是还没送到到嘴边就说:“好,味道不错,香,我喜欢!”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我十分开心。
每次搬个凳子在母亲身边坐下,说着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温馨中拉着家常。看着母亲如沐春风般的笑脸,仿佛她又年轻了许多……。想起儿时,故乡的除夕最为热闹,通宵响着鞭炮,年饭之前放挂鞭炮,在窗外热闹的爆竹声中我幻想着能够天天过年就好了,平时家里清贫,除夕犹如朱门。可惜几十年来,由于职业所致,没有办法回家过年,每年春节只能回味儿时的过年情景。
去年5月母亲满93岁过后,母亲开始病了,六月,母亲的病加重,我请假回家陪伴伺侯母亲,母亲说:“儿子,我想,莫不是该上路了,自己动不得还要拖累儿孙...”那一刻有了一种猛然的警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回报母亲实在太少,感恩是每个儿女应尽的天职。从母体“哇哇”落地到哺育我长大成人,父母花去了多少心血与汗水,辛劳中渡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为儿女付出的哪里仅仅是“滴水之恩”,养育之恩远远比山高,比海深,却从来不奢望儿女的回报。平时给老人递上一杯暖茶,生日时说一声生日快乐,在老人落寂时电话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父母都会为之欣慰,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在母亲生命弥留的前几天,耐心倾听母亲唠叨,母亲教敏要我怎样做人,怎样记得别人的恩情……,接受母亲教导怎样感恩的洗礼。
自16岁走出家门,这也是我几十年来与母亲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病来如山倒,为了延长母亲的生命,减轻她在生命弥留时的痛苦,我要求医生用最好的治疗方案,用最好的药品来挽救我敬爱的母亲。眼看母亲面色瘦黄,神情黯淡,整个人像一片正在被榨干水分的树叶一样,一点一点枯萎下去。我心如刀绞,母亲眼神充满空洞的希望,面对母亲绝望无助的眼神,儿孙重孙大了,老人舍不得离去啊,我的眼里忍不住滚出泪水。在守护母亲的日日夜夜,我多么想母亲能睡几夜安安稳稳的觉啊!
母亲在最无助的时候需要子女陪在身边,哪怕转脸能看上我们一眼对她也是一种精神慰藉。油灯熬尽了,还可以续油,母亲的生命之火灭了,无人能续。6月22日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妈妈发出的是一种对病魔下意识的抵抗的信号,眼睛里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只剩了妈妈对我们的慈祥之爱,母亲走过了93年的风霜雨雪,凌晨4点,母亲永远离开了爱她敬重她的儿女,离开了她倦恋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