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花开香怡人
——记永兴县花鼓戏剧团团长康丹怡
[日期:2007-11-08] |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莹碧 冯晓红 |
康丹怡:1958年生,湖南衡山人。1998年任永兴县花鼓戏剧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2005年获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7年7月获郴州市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
在全国戏剧行业普遍不景气,不少县级剧团纷纷改弦更张的情况下,永兴县花鼓戏剧团却“风景这边独好”:近年来获全国级奖励11个,省市级以上奖励30余个,多次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集体,并授予“好剧团”荣誉称号。2005年在全国第八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永兴县花鼓戏剧团排演的大型花鼓戏《乡里大亨》一举拿下多个大奖。知情人都说,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有团长康丹怡实实在在的一份功劳。
原本早就约好采访康丹怡,但由于他们经常到外地演出,因而一拖再拖,此次听说剧团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送戏下乡到了永兴县湘阴渡镇汉塘村,我们匆匆赶了过去。剧团的流动演出车就停在村里的一处空坪上,面对穿着一身戏服的康丹怡,我们抓住演出的间隙断断续续地完成了采访。
一
康丹怡的父亲原是衡山花鼓剧团演员,出于对花鼓戏的热爱,父亲为康丹怡取名时也离不开花,他希望儿子学花鼓戏,期望儿子像牡丹花一样芬芳怡人。而康丹怡也似乎天生就是块唱戏的料,8岁时就能将《打铜锣》、《补锅》等戏唱得有腔有调。14岁,康丹怡便跟随农村宣传队登台四处演出。19岁,康丹怡进入衡山县花鼓剧团,后又转入衡山皮影艺术剧团。1982年,康丹怡随皮影艺术团到永兴演出,他浑厚扎实的唱腔,被当时的永兴县花鼓剧团团长相中。康丹怡又如愿回到了他喜爱的花鼓戏舞台。在永兴县花鼓剧团,康丹怡表演功底更加扎实,唱腔更加雄厚亮丽,演技也更加成熟到位,很快就被安排扮演一类角色,由他主演的戏就有十多部。康丹怡对戏曲的热爱和精湛的演技赢得了众人的好评。1993年,康丹怡被提拔为业务副团长。1998年,康丹怡升任团长。
行走在乡村的戏台上,演出条件非常艰苦,碰上恶劣天气更是常有的事。2000年11月的一天,康丹怡和剧团的演职人员到安仁龙海镇演出,白天天气还好,等到深夜11点多钟演出回来时,天气骤变,下起雨来。乡村的路窄,且都是黄泥巴路,坡陡路滑。当演出车行驶到一个小桥上时,轮子滑进了桥面上的一个坑内,整个车身倾斜着险些翻下桥去。车里睡着了的职工全都惊醒了,哭的哭,叫的叫,大家齐心合力用手托住车身才没让车子翻下桥。直到第二天清晨6点左右,从县城叫来了吊车才将演出车吊出了险境。这次经历至今仍然让大家记忆犹新,即便如此,康丹怡和剧团的演职人员依然无怨无悔。
二
身为团长,康丹怡对剧团的现状一清二楚,他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努力地兑现着自己上任时给大家的一句承诺,“让大家拿满工资!”
康丹怡通过市场调查,结合其他剧团以及本剧团的情况决定对剧团进行大胆的改革。
艺术人才是剧团发展的关键。康丹怡首先面向社会招生,从400余名考生中筛选了36名学员进行培训,经过3年6次的考核和实习,9名有艺术潜质的学员中专毕业后被剧团临时聘用。为了使学员安心工作,剧团为这9位学员办理了招工手续。康丹怡还打破“大锅饭”,实行考试上岗制。要求全团人员必须申请上岗,不写申请书的不予安排工作;已上岗人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业务考试或考核,择优用人,不合格者自谋职业;上岗人员的工资、奖金、补助实行浮动,奖勤罚懒。这样,全团人员增强了责任感,焕发了工作热情。
为了使剧团振兴,康丹怡还打破常规,和副团长几个人主动出击,四处联系演出,有时为了签一个演出合同,徒步几十里山路,鞋子磨破了,脚也磨出了血,就这样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演出合同。
为了拓宽演出渠道,康丹怡多次奔走在县城经济较宽裕的单位,利用单位的各种活动,适时地排练一些专题节目,宣传政策法规,宣传各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此举既受到单位干部群众的好评,又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自2000年以来,剧团每年演出300场左右,收入20余万元,演职员的工资福利得到按时发放。
三
2002年5月,康丹怡从耒阳县花鼓剧团低价购买了10套龙袍,对方抚摸着曾经陪伴着演员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的龙袍感慨万千,伤心地流下了眼泪。作为同是演员出身的康丹怡,深知一套戏服对一个演员意味着什么。康丹怡郑重地接下了龙袍,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们的队伍绝不能散!”自此,康丹怡对剧团的工作更加尽心尽力。
艺术在创新中求发展。剧团自2003年以来,创作、恢复、编排了新节目24个。优秀的好剧目、新剧目适应了剧团120多个常年演出点的需要,受到观众的喜爱。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剧团编排了现代大型花鼓戏《乡里大亨》,该剧以永兴县金银冶炼加工业的发展为背景,是一个颇具时代感的花鼓戏。为了排好这部大戏,2005年,康丹怡邀请省花鼓戏剧院一级演员刘赵黔以及中国戏曲学院声乐教授唐银成来剧团讲学,此举大大提高了青年演职员的艺术修养,使演职员在业务上受益匪浅。《乡里大亨》在2005年全国第八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荣获戏剧节最高奖——优秀演出奖,同时获得5个优秀表演奖、3个乐手奖、1个舞美奖、1个组织奖,是参演剧目中获奖等级最高、项目最多的。
今年,永兴县花鼓戏剧团作为唯一湘南派别的花鼓戏(对白讲郴州话)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花鼓戏的一代传承人,从艺近40年的康丹怡期望花鼓戏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这种本乡本土世代传承的古老艺术形式更加花香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