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漫步街头,满眼风光,目不暇接。年老体弱的人更多的是在家门口旅游,感悟生活,回味生活。从街头文化中回味历史,感悟现实,想象未来。
市公安局门口的街边花园里新竖了一座雕象,走近细看,是北伐军总司令部旧址纪念碑,碑上的文字对蒋介石、白崇禧、唐生智等历史人物作了比较客观的记叙。
汉朝的定王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昔日莺歌燕舞的定王台如今只剩下这么个放盆景的台子。好在还立了块石碑,不然谁知道?
当年赫赫有名的老字号吴大茂,如今蜷缩在一间小小的门面里,谁叫你只做些针头线脑的小生意?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几个打补丁、钉扣子?
这里是“文革”武斗中发生触目惊心的流血事件之地,记得当时好象叫“东方红招待所”(?)如今,战火硝烟早已散去,只留下鲜红的M体字的招牌“长沙宾馆”,仿佛还在流淌着当年的血。
横跨芙蓉路的立交桥。我们小时候常常跑到那座大石桥上,看轰隆轰隆冒着黑烟的火车从脚下的桥洞中穿过,以为那么巍峨的石桥几万年也不会倒,谁知才几十年,这里只剩下了一块“浏城桥”的地名牌子和满街横冲直撞的汽车。
火宫殿的后门建了一座火神的雕塑墙。火神我也没见过,不知道长的什么样,看这副尊容,有点带欧洲白种人血统,莫非设计师是受了普罗米修斯窃火种传说的启发?
这就难怪街对面的这家歌厅要请古罗马的武士来守门了,做个伴嘛,免得孤单。
看见这样一块广告牌,心里暗想:这是反对家庭暴力的公益广告还是.......
这辆吉普车在这里出事已经好几年了,居然坚持着还没有掉下来。
这家KTV的门上高祭着三把红缨大刀,不知道是用来吓人还是吓鬼的?
省人民医院外墙上的角落处有一块宣传栏,里面有几十年前的国民党省长何键的题词。这何键以前只知道人称“何屠夫”,想不到这屠夫拿惯刀的手,拿笔写起毛笔字来还蛮有根底的。省人民医院原名“仁术医院”,到现在,还是以“仁术”为号召。
看这装束象是一战时期的红十字卫生兵,搞不懂是宣传什么?
这不是纽约地铁,也不是柏林墙,这是长沙的街头涂鸦。
这家医院的动物实验室门口有一块这样的牌子,看了还真叫人有点为动物而感动。
这位出家人的赞美夸奖可就不大受人欢迎了。这些安徽来的“和尚”选在大宾馆门外,专挑穿着显贵、开小车的送吉利话,逮着就不放手,二三十元休想打发走。据说,他们从服装鞋帽到度牒、平安符,全套行头只要二三百块钱就可以置齐了。成本低,效益好,投入产出比还是很高嘛。
这样的舞厅你敢进去吗?说不定,黑暗中伸手过来邀请你跳舞的,就是你的那一半?跳完舞回去怎么了难?
这家酒吧的现代化语言风格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恐怕也是匪夷所思的。
这不是广告吧?不过从“广而告之”的本意上说,也可以算是。过路人都行色匆匆,没有谁注意屋顶上飘扬的国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新翻修的太平街,白色粉墙上做了一副“天下太平”的大标语,这倒是道出了千百年来老百姓的良好愿景。(学用个新词汇哦)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家小店的招贴,虽然没有TSY朋友那样健壮的身体,没好意思进去细瞧,但在橱窗外看看也挺过瘾的了,“户外运动,畅行天下”!
别具一格的好帖。
可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只要留心看,有心观察,到处是景。
犟牛真棒!你这组照片很不错!
它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很值得人们思考,
我的电脑这些日子上网成问题,点开犟牛兄的帖子半天只出来两个半幅图。不过,犟牛兄的:
……从街头文化中回味历史,感悟现实,想象未来。
我却深有同感。
犟牛兄称己“年老体弱”,落霞看你年也不老体也不弱哦!你的思维触角之敏锐,显见大脑细胞代谢功能之旺盛;你的文气笔风之劲疾,显见老兄心力品格之强健!共享你的感悟,不论是文还是图,不论是深奥还是浅白,总是能激发读者的思维张力。。。
犟牛兄独特视角别出心裁,从喧嚣市井中捕捉的街头文化组合图,配上贴切幽默的解读,别开生面的好思路噢,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真好!
生活在继续,镜头和文字也同样在记叙。。。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