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有位同事曾经下放会同六年,时常与我聊当知青经历。《文集》印出来后,我展示给他看。他一边翻,我一边讲解:封面是飞山,靖县的地标。他见到相片插页上的木房子时,说:“我在这种房子中住了6年啊!”他告诉我,他所下的公社与靖县甘棠公社交界,语言、民风、民俗与靖县没有二致。我说:呵呵版主、林敏、富裕中农、眯子都写了有关甘棠的文章。我指着封底说:那是渠江,从靖县流向会同,“我住渠江头,君住渠江尾”,靖县知青与会同知青同饮一江水。说到这儿,我这位同事双手在微微颤抖。
“签字吧,签字!“
他几乎是命令似的口吻向我索书。
我欣然受命,签名,送给这位老兄一本。
朱叔叔是位作家, 1957年家父与他同时戴上“帽子”,发配农村后他俩竟成了朋友。我从小爱听朱叔叔讲故事,成年后,他时常鼓励我写东西。《文集》印行后,我特意去看望朱叔叔,送给他一本。当天晚上,朱叔叔就给我打电话,他读完了我写的那十来篇文章,并做了一番点评。又过了十来天,朱叔叔再次来电话,一聊就是半小时。他问我王时燕是什么人,我简单地做了介绍。朱叔叔说:王的《我的知青生涯》写出了一段阶级斗争史,再修改一下,完全可以出版。他又问我汤望成是何许人,我笑出声来了,朱叔叔在电话那一边也在笑。他说:《铺口人物志》那一组文章把人写“活”了,对农村生活没有深切地了解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当今有作家头衔的人也写不出如此传神的人物形象。他又问刘颂平是干什么工作的,他认为刘颂平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最后,朱叔叔说这是一部奇书,书店买不到的奇书。
《文集》中有文章提及了铺口的
我听了刘教授的故事,放肆笑。终于知道刘教授如此看重《文集》。其实刘教授大可不必紧张。如果章斯基想看《文集》,我定将送上一本。年少时的我,有与章斯基同行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