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在湖南安乡,在那一望无际的洞庭湖堤垸内,曾下放成千湖南师大附中等长沙中学的知识青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青年忘不了这片土地,更忘不了这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经常三五成群回访安乡,凭着记忆中点点碎片去寻找心底渴望的情感源头。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安乡知青 → [转帖]犟牛兄《我的赤脚医生经历》

您是本帖的第 676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转帖]犟牛兄《我的赤脚医生经历》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转帖]犟牛兄《我的赤脚医生经历》
我的赤脚医生经历

    在我尘封的书橱里,有一本四十年前出版的《农村医生手册》,那是我的表姐在我上山下乡时送给我的礼物。表姐认为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山村,这本书可以给我照顾自己以些许帮助,但她绝对想不到,凭着这本手册,我竟然当上了为贫下中农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离开农村这么多年,搬了无数次家,但这本手册始终伴随着我舍不得扔掉。翻开那变黄发黑的纸页,当年的场景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我下放的那个湘西土家族山村是个缺医少药的穷地方,偌大的一个公社只有一个卫生所,两三个医生,留两人看家,轮流抽一人背药箱下队巡回医疗,象我们这样偏僻的生产队,三四个月见不着医生是经常的事。乡亲们也惯了,小病小痛根本就没当回事:有个头痛脑热的,额头上敷个帕子、喝碗姜汤,钻进被窝蒙头盖脑睡上一觉了事;泻痢腹痛挖几根青木香、黄连熬水喝;孩子得了猴儿包(腮腺炎),扯把蒲公英、夏枯草嚼碎了敷上,还编了两句童谣打趣:“猴儿包,猴儿包,这边打,那边消”。再就是用些民间的土方子,比如刀口药、蛇药,敷两天就好。也有些得了重病请“师傅”(巫医)的,这些“师傅”远近驰名,据说各有各的专长。有的擅长治“摆子”(疟疾),病人家属上门求医,送上“手性”(礼物),“师傅”只要带个口信就可以把病人的摆子转移到别人甚至树上去。据说有人亲眼看见病人霍然而愈,而门前的大树却突然瑟瑟发抖。我没有过观赏这种奇观的眼福,据说是因为心不诚,我也始终是半信半疑。还有的“师傅”会发“九路水”,吞吃竹签,踩烧红的犁铧,飞檐走壁,驱神赶鬼,为丢了魂的孩子“收吓”,我也只是耳闻,至于他们究竟能否治好病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乡亲们都很善良,没有治好也从不见投诉索赔、闹“医患纠纷”,只怪自己八字不硬命不好罢了。一般都不送医院,硬挺。若是得了例如“粑骨瘤淌”一类的恶疾(大约是骨髓炎、骨癌),那就基本上是在家等死了,去医院的花费太大,想都不要想。

    我下乡时,除了那本《农村医生手册》以外,母亲还给我准备了个小药包,里面无非是碘酒红汞紫药水、纱布棉签橡皮膏、奎宁甘草片阿司匹林香连片一类,小病小伤临时应个急,真遇上大事还是不顶用的。记得有次出工踩到竹蔸上,尖尖的竹签刺穿了解放鞋深深扎进脚底,只差没有从脚背钻出。我大叫一声,使劲一拔脚,鲜血喷射而出,立刻从鞋帮溢出。幸亏身边的王大爷为我迅速捏紧了穴位止住了血,又用口从我脚底的伤口一口一口地吮出许多淤血和碎肉,再涂抹些桐油点火把伤口烧焦,然后找来些草药嚼碎敷上。前后不过三天,我又能活蹦乱跳了。

    不过我的小药包也发挥过大作用。那一年修“大寨田”,刚垒好的岩坎突然垮塌,五十出头的副队长腿脚不灵躲闪不及被压伤了胸腹,抬回家在床上睡了好几天,痛得哼哼不已。我实在于心不忍,从药包里翻了半天翻出几片止痛片送去,想着让他减轻点痛苦。没成想第二天再去看他,他竟神奇地好了许多,说吃了我的“救命丸子”是又止痛又顺气。连打了两天屁竟可以起床了,千恩万谢地提了20个鸡蛋来回谢我。我想这大约是他本来体质就好,又从来没有吃过西药,所以特别见效吧。

    有副队长做义务宣传,我的名气也迅速传开了。常常有乡亲到我住的吊脚小楼来瞧病。好在这本《农村医生手册》分门别类、图文并茂,对各种常见病的诊断、治疗、用药都有详尽的介绍,于是我就成了个标准的“看书郎中”,为乡亲们答疑解惑,介绍一些简单的单方和治疗方法,且屡有收效。我又写信叫母亲再给我邮寄来一些常用药品,这一来在乡亲们中更有了口碑:“省城来的知识青年就是有文化、有本事,好样的!”

    正赶上到处组织推广“赤脚医生”的那年月,那是在“文革”中毛主席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想要用不花钱、少花钱的方式建立农村医疗卫生防治网。从农民中被选拔出的“赤脚医生”经过短期培训后回到本村本队,边下田劳动边为乡亲们看病服务。由于我在本村小有名气,而本村又确实没有几个有文化的青年,于是我就被推荐参加了公社组织的“赤脚医生”培训。

    到了公社报到,一共来了百多号人。第一天是听公社书记的动员报告。书记照例先念了一通“最高指示”,什么“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还有“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还有“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等等。然后清清嗓子转到了正题:“我们这么大一个公社,靠三几个医生肯定是管不过来的,今后呢,还要靠你们这些不拿工资拿工分的土医生。为了表示对你们工作的支持,公社打算每人配备一个高级的医药箱……”台下立刻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许多人站起身来,激动得脸像巴掌一样通红,谁知书记又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台下一下子象炭火上泼了一瓢凉水,大家又都坐了下去。书记又接着说:“那就每人发一个听诊器……”,掌声又响起来,虽然没有前一次热烈,书记又接着说下文:“那也是做不到的!”台下发出一片失望的叹息。但书记反而站起身来,提高了声调:“同志们,不要迷信洋东西,我们不是靠小米加步枪打跑了日本鬼子、消灭了蒋介石的八百万正规军吗?我们赤脚医生靠什么,一要靠漫山遍野的中草药,二要靠银针,我们决定给每人发一盒银针,这是好东西呀,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吗?瞎子开眼见了光,哑巴开口讲得话。有了这两样宝贝,我相信一定可以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死人’。”

    于是先学了三天的扎银针。先是讲解经络和穴位,然后就是动手在自己身上或相互找穴位试扎。我从小就特别怕痛,这时候在伟大领袖的鼓舞下,也顾不得那多了,按当时的话说,“你要变革梨子,就要亲口尝一尝”嘛。不过,针扎在别人身上,我会细心地体会捻、转、抽、提、留等各种手法,到了我自己身上,我总希望点到为止,针刚进去一两分,我就开始大叫:“行了,胀了,酸麻酸麻的,到位了!”听说有的解放军医疗队的同志为了找穴位找感觉,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把银针朝自己的哑门穴、百会穴猛扎,一想起他们我就会感觉脸红。

    三天后针灸培训就算完成了,接下来是采草药,这倒叫我特别开心。别人都在满山捉蜈蚣、挖茯苓、剥树皮、寻药草,我却是到处找野果、拣板栗。山上有的是好东西,春天有三月泡、五月泡、地枇杷、茶苞茶片,夏天可以顺手掰个嫩包谷、摸个滚地瓜,秋天有羊桃子、八月瓜、板栗、核桃、洋冬梨,逮到什么是什么,吃得你躺在草丛中揉肚子。吃饱睡足了,随便扯一背篓车前草、满天星去大队交差。当然,天天在山里钻,难免遇上毒蛇什么的,我被蜈蚣咬过,被雷蜂子叮过,最惊险是那次在猛峒河边上钻来钻去,脚下一滑就掉下了悬崖,幸亏年轻时手脚快,一把死死抓住了一根小树干,要不然那次多半已经掉进湍急的河水里“光荣”了。

结束培训回到村里,我这个赤脚医生就算走马上任了。社员们来求医问药,就扎上几针,打发他上大队药房去要点草药,大家觉得这赤脚医生办法还要得。这天,四佬突然跑来说住在下坎的二嫂病得不轻,叫我去瞧瞧。

    从下河嫁到村里的二嫂昌秀比我大不了几岁,虽然已经生了一双儿女,身段比姑娘还要好看。人又生得白净,面带桃花。我们那里姑娘出了嫁,头上就要包上长长的丝帕,长年不摘,远看分不清年龄。二嫂偏喜欢洗头发,在坪场里摆一盆茶枯水,把丝帕解开,一头乌发便象瀑布般倾泻下来。用茶枯水搓揉起了白泡沫,用清水过细洗了,再抹些茶油,用黄杨木梳细细地梳顺了,披着乌黑发亮的长发等它慢慢吹干。间或把头一扬,那头发上细细的水珠便洒落开来,象天上摇落下的露水珠,伴随着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二嫂不光是个好社员,又是个远近闻名的贤妻良母好媳妇,一家人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左邻右舍都喜欢找她帮忙,村里的姑娘们到了晚上则喜欢聚集在她家里,围着火坑跟她学唱哭嫁歌。“爹娘把我嫁远方,邀呼姐妹来商量,三三五五团团坐,你哭一场我一场。”“在娘怀中三年滚,头发操白几多根。青布裙来白围腰,哭声娘来箭穿心。”那歌声要唱到半夜,袅袅地飘进我住的吊脚楼里来。我那次被竹签扎了脚以后不久,二嫂送我一双手纳的鞋垫,精美极了,放进鞋里不长不短、不宽不窄,我问二嫂怎么知道我鞋子的尺码,她抿嘴一笑,说是比着我的脚印做的。

    跨进二嫂家小小的厢房,半靠在床上的二嫂显得更加白皙,额前的刘海湿漉漉地耷拉着,她闭合着眼睛微微地喘息着。我关切地问她怎么啦,她回答说:老毛病了,这回厉害些。把了把她的脉搏,脉快而细弱,想不起我的小药包里有什么药对症,只好把银针盒拿了出来。二嫂把手臂颤巍巍地伸出来,我在和谷、内关、曲池几个常用穴位上小心地扎了几针,又在她左右小腿的足三里穴位上也扎了针。二嫂微微点了点头,努力想做出微笑的表情。我刚拔出针,二嫂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吐出一口痰,带着粉红色的泡沫。我心里一沉:情况不好,凭我这两下子恐怕是不济事,得赶快想办法。与四佬一商量,两人连忙起身翻山去大队部,打电话给公社卫生所,找我认识的王医生,请他连夜赶来诊治。王医生赶到已经是小半夜了,看了病人,走出房来,问站在一旁的二哥:“她这病有多久啦?”二哥本就有点口吃,一紧张话就更不利索了:“出、出、出嫁前就有,生娃儿时两次都差点死过了,老、老、老毛病,就没大在意……”王医生长叹一声:“心脏病,已经心力衰竭了。这病,县里都没有办法,吉首州医院不晓得如何。你们村又不通公路,扎轿子抬到公路上去拦车,病人肯定受不住颠簸。”我焦急地说:“王医生,你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救她一命!”王医生无可奈何地一摊手:“医生只治得病救不得命。”略一沉呤:“我给她打一针强心针吧,如果明天早上情况稳定,赶快往州医院送。”打完针也不停留,匆匆离去。二嫂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她把二哥和两个孩子叫到床前,叹口气说:“我只怕是难得好了,只挂牵这两个娃儿。你以后再找一个,一定要对娃儿好的。”我们都安慰二嫂,劝她安心休息养病。二嫂躺下不久突然惊恐地叫唤起来:“不要戳我的腰,不要戳我的腰啊!”我们把她唤醒,她说是做梦,有人用豆荚条子戳她的腰杆,好痛好痛。二哥仔细翻看了被盖,却什么都没有发现。一直蹲在屋外檐下抽烟的王大爷摇了摇头:“昌秀的老屋(棺木)只怕是放不妥帖了。”起身而去。二嫂又昏昏沉沉地闭上眼,我也回家忐忑不安地睡下。

    鸡才叫了头遍,从下坎传来一阵哭声,我跃身起来,心里拔凉拔凉的。二哥家的屋场前一会儿便聚满了人,谁都不敢进屋,小声地议论着。几个队干部烧起一堆火,围着火蹲着商量起来。太阳渐渐升起,照在身上却没有一丝暖意,风吹得胳膊上起了鸡皮疙瘩。正好公社书记带领检查组路过,闻声赶了过来:“一清早不去修大寨田,围在这里干什么?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人总是要死的嘛,留两个人料理一下,其他的人出工去!”队长还没来得及答话,我插了一句:“伟大领袖毛主席又教导我们: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书记狠狠瞪了我一眼,扭头对队长说:“那就最多耽搁一天,要开移风易俗的革命追悼会。谁要是搞封建迷信,那就不是阶级斗争也是路线斗争,我只拿你是问!”

    书记一走,队长立刻活跃起来,俨然还是在志愿军里当排长指挥作战一样,一一派工。有的去临村借响器、抬杠,有的去家族坟山挖眼,有的去公社供销社买鞭炮、酒和黄纸,特别交代清楚:是写“农业学大寨”标语用的。二哥家只有一头没出栏的半大架子猪,七八十斤,也就是它了,安排两个人杀猪,几个人帮忙做饭。由队上公仓里出两担谷子,派两个后生子挑去碾米。几位舅娘、大嫂帮着给二嫂梳头装殓。二哥哭得手脚都软了,做不得事,喉咙又是嘶的,由我陪着接待二嫂娘家来奔丧的亲戚。一一安排停当,各自领命而去。队长又叫住王大爷,悄悄嘱咐他去邻村请做法事的老“阿普”(辈分很高的老巫师),王大爷拄着烟袋杆兴冲冲地去了。

    入夜时分,队上唯一的一盏汽灯在二哥家的堂屋里亮了起来,堂屋的正上方原来做神龛的地方,毛主席像暂时被请了下来,贴了一小块红纸,门楣上挂着我写的横幅:彭昌秀同志追悼大会。二嫂睡在本来为婆婆准备的寿材里,寿材摆放在堂屋正中,用两条长板凳架着,前面摆着一张供桌,供着一个腊猪头、两块陈年腊肉,还有几碗大米、花生、小谷、黄豆。那年月没有香烛,只点了一盏没有灯罩的煤油灯。按规矩,夭折的女人去世,灵柩只能停放在厢房的屋檐下,但二嫂的婆婆执意要停在堂屋,大家也就依她了。

    唢呐、锣鼓镲钹吹打起来,人渐渐到齐了。我宣布追悼会开始,队长、贫协组长、妇女队长先后讲话,说的什么听不大清楚,声音都被淹没在堂屋里外一片呜呜咽咽的哭声里,妯娌们还有未出嫁的姑娘们哭得最伤心。讲话完毕,全体默哀三鞠躬,又吹打了一阵,邻村请来做法事的老阿普起身站到了供桌前面,所有的人都抬起头来,眼睛发亮,盯着他的一举一动。老阿普从怀里掏出来一把做法事用的尸刀,黄铜打成的,在灯光和火光照耀下闪着光芒。尸刀象一把不开口的匕首,上面是一个大大的铜环,铜环上扎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布条。不知道他把尸刀收藏在哪里,“破四旧”时竟然没有被没收掉。他对着灵柩把尸刀高高举起,左手不停地晃动,双脚也不停地跺地,口里念念有词,声音越来越高。声音突然停止,老阿普端起碗来喝了一口酒,朝供桌方向喷去,只见那盏油灯忽然腾起一团尺把高的光焰,光焰迅速升腾,越过檩子和房梁,消失在屋顶的椽皮和瓦缝里。他又边唱边跳起一种奇怪的舞蹈来,时而击掌,时而下蹲,时而绕臂穿肘,时而扭肩擦背,踮脚打旋,完全不象七老八十的身手。接着,他又在供桌上摆上一个蒸钵,在蒸钵里烧了几张纸。火刚熄灭,他拿起蒸钵就咬,听得“嘣”的一声,蒸钵被他咬下来一块。老阿普索性把嘴闭紧一阵咀嚼,传来一阵“格格”的响声。他又喝了一口水,伸长脖子把碎片吞下去,只从嘴角流下一线浑浊的液体。他把咬缺的蒸钵朝地上狠狠摔去,刚才寂静无声的灵堂内外,哭声又重新高亢起来。他这一阵表演看得我目瞪口呆,大气都没敢出。老阿普又拿起鼓边敲边绕着灵柩走动起来,村上的老年人都跟在他的身后,顺时针绕几圈又改为逆时针绕,反反复复。他那听不懂歌词的声音拖得长长的,饱含着苍凉悲沧,每唱一句,跟在后面绕圈的老人们便用低沉的喉音应和着:“撒儿——嗬!”我相信当代的无伴奏合唱应当是从这里发源的,那旋律简单却有催人泪下的魅力。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20:55:19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哭了一天又一宿,到天亮时分,许多人的眼睛都已经红肿起来,是出殡的时辰了。粗大的绳索把灵柩绑牢,漆着红漆的龙头抬杠穿过绳结,再套上四根横杠,八个壮汉一声“起肩”,在众人七手八脚的簇拥下便把灵柩抬出了灵堂。二嫂的婆婆由人搀扶着来送行,她用力拍打着棺材盖板,嚎啕着:“我那苦命的媳妇呀,你怎么就走了,要我这个白发人来送你黑发人!”队长朝天放了一响三眼铳,小小的队伍便起程了。王大爷又从二哥家的鸡笼里抓来一只黑色的小叫鸡,放在灵柩上龙头抬杠的前头。天阴沉着,飘过来雨丝,寒风飒飒地吹过路旁的竹丛,枯黄的竹叶纷纷披落,仿佛洒下的片片纸钱。小黑鸡在风雨和摇晃中站不住了,扑打着翅膀尖叫着要逃,做法事的老阿普抓它起来,对着鸡头呵斥了一声,重新放上去,那鸡竟闭上眼睛,用爪子抓牢绳索,蹲倨在抬杠上,象一只黑色的精灵,任你摇晃、风吹雨打,直到坟地,纹丝不动。

    抬的抬,捧的捧,三里地的山路很快就走过了,队伍上郑家的坟山。坟山的最顶上埋葬着郑家的七世祖,据说原来是土司王的掌旗官。大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削了土司的权,部下风流云散,七世祖便带领家人从猛峒河边的老司城迁居到了这里,如今发到二百多号人了。最气派的坟茔要数二哥的爷爷,据说生前最爱修桥铺路做善事,安葬后墓碑保护得很好,两边花岗石的柱子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白手起家可怜我朝朝暮暮,下联是:红尘脱苦哪管他是是非非。这对联只要看过一遍,就镌刻在你心里了,再难忘记。

    安葬二嫂的坟坑已预先挖好了,老阿普在坑底撒些小米和酒,又抓过那只黑鸡,那鸡不知怎么毫不挣扎,任人宰割,鸡血斑斑点点洒在坟坑里。大家又发一声喊,抽掉抬杠,拉紧绳索把灵柩放进坑里。可是坑挖得浅了些,棺材头还翘在地面上。把棺材拉上来再挖,坑的中部怎么也再挖不下一寸,仔细一看,下面露出岩石,撬一撬纹丝不动。老阿普摇摇头说:“昌秀说胡话时就说过有豆扦子戳腰杆,这看来是天数,将就着垒高点坟堆吧。”

    送完葬,大家无精打采地去出工,那天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二嫂,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被回忆起,仿佛她还在我们中间挖土、抬岩、串门、洗衣。收工回家吃过晚饭,一帮青年人又习惯地来到二哥家的火坑边。有人说,新坟的头三天要由亲人去烧火做伴,免得新魂孤寂。偏偏二哥胆子小,打死也不敢去。我说你不敢去我去,我没看到二嫂死后的样子,不害怕,真的就一口气跑到了寂静的坟山上。夜空又渐渐放晴了,一轮皎月从云层中探出头来,把清辉洒满山林,影影幢幢的树林象一幅浓淡相间的水墨画。我忽然想起苏轼的《江城子》里的几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二嫂会入我梦来么?怪只怪我太粗心,竟没有看出她患病的征兆,提醒她及早治疗,又医术太差,无起死回生之力。我该去立志学医,可象我这样出身不好的人,在城市尚且被驱赶下乡,又岂有选择志愿、读书深造的机会?

    正在独自胡思乱想,山下传来悉悉索索的响声,定睛一看,是二哥走上山来。他拍了拍我的肩头,什么也没说。两人分头拣来一抱柴草,在二嫂的新坟前生起火来。我正望着火光出神,二哥忽然站起身来对着坟堆大声说:“昌秀,你放心吧,我不会再找了,两个孩子我一定好好带大成人,要他们有出息!”从来没有听到二哥这么大声说话,而且不带一点口吃。

    离开山村回城三十多年了,我一直关注着农村的医疗改革。虽然因为患病,我有好几年没有回山村看望乡亲们了,但我知道,如今还生活在山村的主要是妇女、老人和孩子,他们正是最需要医疗关怀和救助的群体。这几年逐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每个农村人口只要每年出10元钱就可以享受到最低的医保,这与过去相比也算是德政和福音了,就不知道在我们那偏僻的山村,这制度会不会走样?我衷心祝愿乡亲的生活和医疗条件一天天好起来,让亲友们不再为病痛和夭折的生命哭泣,让乡村的天空天天荡漾着老人、妇女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21:02:45
安乡农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874
积分:1815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安乡农夫

发贴心情

犟牛兄的文章我极爱看,字里行间浸透着人生的历炼。

他告诫我们的不仅仅是他所经历亊情,更是让我们一同呼吸那个时代的气息。那段不能让忘却的记忆!    

         佳作未经犟牛兄同意而转至安知网与朋友们欣赏,在此表示深深的歉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21:14:28
沙阳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84
积分:120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0月8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沙阳

发贴心情
    赤脚医生的经历丰富,希望继续写下去。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生活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21:24:37
同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450
积分:1587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8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同歌

发贴心情

我们安乡这么多赤脚医生也应写点故事呀!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23:08:57
原生态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老知青
文章:933
积分:670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16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原生态

发贴心情

就是,这么多“赤脚医生”都保持沉默?写。。。。。。。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1 22:08:38
网岭采茶人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头衔:傻得无敌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905
积分:1082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5月18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网岭采茶人

发贴心情
鼾姐夫,写一写......

The more you learn,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more you forget, the less you know. So why bother to learn.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1 22:12:17
同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2450
积分:1587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8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同歌

发贴心情
以下是引用原生态在2007-10-31 22:08:38的发言:

就是,这么多“赤脚医生”都保持沉默?写。。。。。。。



对!就是要写,那是你们人生的一部分足迹,好好回忆很值啊!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1 22:14:19

 8   8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796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