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工们正在飞针走线。 长沙沙坪金球湘绣有限公司展厅展出的湘绣精品琳琅满目。 张红(右一)一家人都是湘绣能手。
绣工正在绣梵高的名画《向日葵》。 张红的叔娭毑已经81岁了,但是照样能够穿针引线。 “中国湘绣之乡”的牌坊是沙坪的骄傲。 绣工们正在绣长沙城市全景图。 “月亮粑粑,里面坐个爹爹,爹爹出去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一绣绣个糍粑……”这首在长沙大街小巷传唱的童谣,勾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绣花”曾一度是长沙女人们所做的最自然、最常见、最主要的事了。
井边,树下,窗前,屋后,大姑娘小婶子,甚至头发花白的老娭毑,或三个一群,或五个一圈,架着绷子,一边说说笑笑,一边飞针走线,当然也有独处静坐的,专注于针脚的疏密或丝线的色彩……在有些诗情画意的人看来,这无疑是一道风景。很久以来,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早已将这些曾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生活场景风卷残云般消融了,这些生活场景只能间或在电视或电影中一闪而过。不过,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风景还能在长沙的沙坪看到!几乎是原生态地保留在山林田野间,每一个沙坪的女人们基本上都在做着“绣花”的梦,女人们把全部的情丝一针一线绣成了花鸟虫鱼,万物风华———湘绣。 家家有绣女,村村有能手 从长沙驱车经捞刀河镇到沙坪不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在进入沙坪地段便看到一座雕花的牌坊,寻访湘绣的人多会停下来一观。牌坊是新建的,人们仰慕的是坊上“中国湘绣之乡”几个大字,在这个称呼的召唤下,人们的寻访之心会变得踏实而急切。 据资料记载,沙坪的袁魏氏和胡仙莲是近代湘绣的奠基人。“湘绣”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是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后湘绣进入商品化发展时期且开始繁荣。当时,袁家冲人袁魏氏与吴彩霞绣庄主人胡莲仙在技术上相互切磋结合,使湘绣在打破苏绣、粤绣一统天下的局面后,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绣坛。稍后,柳敏姑又为湘绣赢得新的荣誉。据《湘绣史话》记载:(柳)尤其擅长绘制蝴蝶,有见到她所绣的《百蝶图》……粉蝶纷飞在一族晕红的牡丹周围或飞或驻,凌乱中自然有序,100只颜色相同的粉蝶,姿态各有异同,却无拼凑之弊,可见其绣艺之高超。 绣花的传统一直在沙坪流传,沙坪的女人几乎没有不会绣花的,上到六七十岁的婆婆,下到十几二十的姑娘妹子,她们的手艺多是娘传女,姑带嫂,代代相传。在沙坪称作屈家老屋的村子,记者走进了张红的家——依山而建的一栋青砖瓦房。据介绍,屈家老屋20多户人家,这里的女人没有不会绣花的。张红是沙坪金球湘绣厂的女工,她家已经62岁的婆婆和81岁的叔娭毑都是绣花的能手。在厢房的窗下,张红和婆婆都拿出了自己绣品。婆婆绣的是水仙,她说,这段时间正值拌禾晒谷,因此只是偶尔绣几针;张红绣的是郁金香,已经快完工了,婆婆说:“绣花是个好活计,总比打牌好。”张红的叔娭毑见两个小辈都有作品,自己也不示弱,当场就在张红的绷子上绣上了,看她飞针走钱的神情,很是自信。婆婆连忙说:“叔娭毑年轻时是个绣花的好手,只是现在视力不太好了,身体倒是没得说。”叔娭毑笑着说:“我们那时用的是粗线,绣的是被面、鞋面、手帕,那时候姑娘家不学绣花会被人笑话,再说,总要绣嫁妆啊!”记者想起资料上记载的柳敏姑时代的民谚:“张娭毑麻线,柳敏姑鞋面。”也许,年轻时候的叔娭毑或许就是她们那一带的“柳敏姑”呢,而张红也正是这个时代正在成长的柳敏姑啊! 但是,沙坪的女人们只是简单地把自己做的事称做“绣花”,并不知道自己承载了湘绣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 从绣庄到绣厂 一代代绣女、绣工一针一钱地推动着湘绣的发展繁荣,个人的智慧总是在历史潮流中得以彰显。袁魏氏、胡莲仙时代的潮流就是大量绣庄的出现。据资料记载,当时沙坪有名的绣庄有邵家冲王展香的“广华绣庄”、茶园塘卢炳元的“锦华绣庄”、金家塘张国良的“云霞绣庄”等等,清光绪末年,众多绣庄以沙坪、袁家冲为中心,扩展到长沙城郊以及宁乡、浏阳等地,城乡绣工有万余人。经过时代潮流的变迁,大量绣庄现在已难寻踪迹,但是沙坪“湘绣一条街”两旁大大小小的湘绣厂却印证着沙坪湘绣的新一轮繁荣和兴盛。在沙坪的湘绣厂中最有名的便是沙坪金球湘绣厂,这个厂建于1986年,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湘绣生产企业。 在厂家的展厅中,记者见到公司生产的湘绣产品涉及花鸟虫鱼、山水风景、人物肖像,琳琅满目。市场是文化产品生存发展的支柱。据金球湘绣厂董事长艾玉奇介绍,公司已开发了湘绣立体的市场结构,从40多万元的巨幅极品湘绣到几元、几十元的手帕、小摆件以适应各消费群体不同的需求。作为“中国湘绣之乡”的第一品牌,“金球”湘绣现已解开了以品牌赢得市场的密码,10月12日,该厂生产的四幅绣品被筛选出来搭乘“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这不仅使湘绣美名远播,“金球”品牌也赢得了巨大的市场认可。据悉,该厂将以此为契机将一批“神六”纪念品推向市场。 开掘湘绣的文化艺术内涵 提起湘绣,人们自然会想起1972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40余件绣品,这批绣品中的绣线直径仅为0.1毫米左右,不及头发丝的一半,巧夺天工的手艺即便是在今天也堪称一绝。1985年,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楚墓也出土了一些绣片,这些绣片在极细的丝卷绢上,用辫绣法刺绣的龙凤图案,虽然年代久远,污损严重,但仍能清楚地看出其中的龙纹绣绢表现出来的龙云飞腾缭绕、生动奔放。从湘绣历史的溯源,人们可以看到,在物质不充裕的时代,湘绣是少数人的奢侈品,它呈现出高贵、精致的美貌;但是,湘绣真正发迹却是在民间,湘绣被广泛用来美化被面、鞋面、手帕、帐帘等最普通的生活必需品。由此可见,湘绣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审美需求,湘绣的非物质文化特性注定它必须跟随着时代的脚步,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随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强,扩充湘绣的文化艺术内涵已迫不及待。因此,沙坪湘绣在传统湘绣表现花鸟虫鱼的基础上从人物绣和画绣方面开始扩容。 人物绣其实只是湘绣适应时代的需求,历史上,湘绣《罗斯福肖像》曾作为礼品赠给罗斯福本人。现在人物肖像绣的范围已扩大,除了社会名流,人物肖像绣已进入了普通百姓家,人们的结婚照、合家欢等都可以以湘绣为载体为普通百姓家庭珍藏。画绣特别是油画绣的拓展让沙坪湘绣的文化艺术品质得到了大幅度上升。金球湘绣厂生产的最有名的便是湘绣极品———由俄罗斯著名油画《林边小溪》、《松林之晨》为内容的绣品,油画的立体感、空间感、光感和质感在绣品中和谐地融为一体,极具美感。另外,根据陈逸飞的油画《浔阳遗韵》为内容的绣品也是美轮美奂,这幅作品卖出了40万元的高价。除了增添湘绣内容的文化艺术内涵,技术的革新也是沙坪湘绣进行新一轮崛起的跳板。针法是湘绣的基本技术构成,湘绣的鬅毛针曾让湘绣的立体感跃上一个台阶。现在,湘绣的多种针法已运用到极致,因此,其技术革新主要从画面入手。湘绣的画面以前以画工、画师创作为主,人们熟知的最有名的画师像杨应修、李凯云、李去青、李振球等都是湘绣界最有名的画师。画师们多以国画进入绣品,新开拓的油画等品类如何表现?金球湘绣厂引进了电脑绘图设备。一些人认为,高科技的进入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不过,湘绣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却是沙坪人日思夜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