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长沙有个南门口,一讲大家都清楚......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天地之间湖湘軼事 → 赫石坡——73军墓园初考

您是本帖的第 5069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赫石坡——73军墓园初考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赫石坡——73军墓园初考

赫石坡,73军墓园那一片的地名,看来应该是由我们攀登的这处石壁而得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后近一个月,今天终于把赫石坡崖刻的文字全部拍摄下来。

延续了两年的登山锻炼,我们走出一条“胡志明小道”,免费进入麓山公园。沿途没有售票亭,谈笑风生长驱直入,我们平头百姓当然也就心安理得享受这难得的“特权”,西里阳光也曾随我们走过这条小道。当然了,我们都是良民百姓,如果哪天小道上安插了巡查人员,决不会强行闯关,原路返回同样是登山锻炼,本来就只是活动腿脚而不是游园。

条条小道通麓峰,某次光头儿提议从73军墓园阶梯往右拐,他的好友翰老板在那儿的一片坡地甘当新愚公,持续数月,每日挖山不止,已经开出了一道数十米的阶梯。走了一次,感觉那条路坡度太大,颇感吃力,于是就放弃了那个观摩学习新愚公的历程。但那次学愚公却得到一个意外的收获,中途发现一块巨大的石壁,每次登山启程精力充沛之时,先来一个攀援的小插曲,也可增添一点新的乐趣。

第一次攀援,小心翼翼,攀上崖顶后得意洋洋,戏称不攀石壁非好汉,于是这儿就变成了我们的好汉坡。那地方最初冷冷清清,游人很少,随着我们每周一次的攀援,现在几乎每次都同时有其他结伴同行的其他人在上上下下,看来我们开发了一个游玩兼锻炼的新资源。走的次数多了,好汉的感觉已经淡漠,只要鞋底不打滑,攀援如同儿戏,胜似闲庭信步。

石壁隐藏在茂密的林木中,远处很难看到,站在崖底也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开始我们以为这不过是一块无名的大石头。9月22日,攀援中途发现一个巨大的“石”字,我想,既有崖刻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字,于是和大家商量,下次再来我们要从两边包抄,争取找到其他的石刻。

第二次,我们从右侧攀援,很快就找到一个“赫”字,这时,脑子里浮现出赫石坡这个地名,原来我们的好汉坡并不是无名石壁,这儿才是真正的赫石坡!以后我们再来找出余下的“坡”字,以前不知道赫石坡确有其物,有崖刻肯定就有石刻年代与题名,看来还能考证出一些细节。

回家后,网上搜索,有关赫石坡的文字不多,仅提到是73军墓园这一片的地名,崖刻之事竟然在网络上毫无踪迹!长沙这地方,如此的大字崖刻尚属少见,从网络上的语焉不详来看,估计是民国遗迹。

想起我们在这一片的漫游曾经还有所发现,赫石坡面朝东方,北侧之下有个国军第73军第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面有两边上下的石阶梯,旁边还有一个比较气派的墓葬,碑文上的墓主为田广真,上网搜索生平不详。赫石坡的南侧才是气势恢宏的73军墓园,大约有数百个墓碑,从墓碑的年代与残存的碑文来看,既有抗战将士,亦有同室操戈在江西阵亡的国军官兵。

再次登山我迟到了,到达赫石坡朋友们已在坡上等候,匆匆登上坡顶会合,没顾上再去寻找那个“坡”字。半道上朋友们才拿出相机给我欣赏,告知他们已经找到了“坡”,为了避免我再去拍摄耽误时间,特意商定不提前曝光。嘿嘿一笑,既然已经迟到,当然不会再要朋友们久等,这崖刻没长脚,以后再来它也跑不了。

今日带伤登山,见面朋友们就互相调侃:老呆不错,绊倒在饭碗上,人家想找饭碗还找不到。多亏还有个伴,老白早几天脑袋上砸了个包,朋友们争相摸一摸找感觉,我也不失时机“恶毒攻击”:嘿嘿!再怎么说也比绊哒脑壳*好。小钰听出话外之音,立马纠正:不是绊哒脑壳,是打哒脑壳!瞧这两口子配合多么默契!

到了赫石坡,朋友们打趣,伤员就不要攀登了,走旁边的小路吧。今天也犯糊涂,忘了换上旅游鞋,穿双皮鞋就出了门,胸脯还有点隐隐作痛,心想朋友们讲的也有道理,打算领受朋友们的好心照顾。待到朋友们攀上石壁,独自站在坡下欣赏那个“坡”字,朋友们指出来以后看得很清楚。看着看着就不甘心遥看大字不攀崖了,咬咬牙,今天豁出去,带伤也要穿着皮鞋攀上去拍下这个“坡”!

小心翼翼攀到“坡”字附近,穿皮鞋似乎也不打滑,找了几个角度拍了几张,朋友就在上面大呼小叫了。首先还要他们等一等,拍完以后心想应该还能有所发现,又往左边寻找起来,不一会儿就发现了年月题名的那两行字。题名已靠近石壁边缘,字迹上盖满落叶与泥土,找了根树枝开始清扫,同时也呼喊朋友们不要再等,下山的时候我们再会合。朋友们吩咐多加小心后继续登山,留下我专心专意来完成赫石坡考证大业。

扫尽落叶泥土后,一个个字迹清晰可见,落叶泥土起了保护作用,这些字上的描红都保留了下来。题字的年月“民国二十二年春月”八个字出现在眼前,找不到一个可以拍下全景的位置,只能一个一个的拍下来回家再去拼接。正当我在专心专意拍摄之时,崖下走过来一位年轻人与我打招呼。问过我发现了题字后,那年轻人说,他就住在这下面,听一位朋友说,这石壁上的题字是那朋友的爷爷写的,他爷爷叫王东原,民国时期曾官至湖南省主席。

听他这么一说,细看了一下左侧的题名,第一个的确是个“王”字。告诉他后,年轻人也来了兴趣,攀上来帮我一起清扫,扫去落叶后,“王东原”三个字就清楚显现出来。年轻人身手灵活,很快就拿出手机拍下这些字迹,一个稚气的童声在下面叫唤爸爸,年轻人回应说马上就回来。回头看去,声音来自崖下那一栋房屋,看来那地方能看到崖上的活动,怪不得年轻人赶来,大概他也是看到我在这儿折腾,估计是发现了什么才寻来。年轻人很客气,临走之前邀请我拍完之后下去到他家喝茶聊天。本来还想去坐坐,既然他认识王东原的后人,也许能打听到一些什么,待到拍完后内人打来电话,告知已经下山,也就作罢。

想起以前经过那栋房屋,旁边有一个水龙头,如今的人们注重回归自然,不少人在那儿排队灌接引出的山泉。老白经常来这儿接山泉,他那个白沙水的网名应该改为麓山水,一次他听接水的一位朋友讲过,这栋房屋是民国时期一位省主席的别墅。莫非那就是王东原的别墅?很有可能,年轻人就住在这儿,王东原的后人也很有可能会来拜谒先人的遗迹。

回家后上网搜索,果然那栋房屋就是王东原的别墅。不过,根据网上的文字,题字的时候王东原还不是湖南省主席,那时还是同室操戈中的国军一员悍将。王东原曾任73军军长,但也是在题字数年以后,从他的简历来看,从军前就读于北师大,算得上是员儒将,也许是因军中书法造诣出众而献翰墨。从这赫石坡的题字年月来看,基本上可以作为以前看到的一个传闻的旁证:73军墓园最初并不是为抗战将士修建,只是73军阵亡官兵的一个公墓,抗战纪念碑是后来添加的一部分。这栋别墅修建的年月暂时还无从考证,以后去那儿或许还可以找到知情者再打听详情。

王东原别墅旧址,就在赫石坡前,白色水管引出的是麓山山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赫石坡崖刻的撰写年月与题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绊哒脑壳,长沙方言调侃头脑不清醒。

2007年10月20日记

附:网上搜索的资料

王东原

(1899-1997)

民国政要,湖南省政府主席。

安徽全椒人。原名修墉。 1899年生。早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后毕业于保定军校。1923年来湘,任唐生智部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何键第35军教导团长,参与许克祥在长沙发动的"马日事变"。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旅长、师长,长沙警备司令,曾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七七"事变后,任第七十三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战。1944年,任湖北省政府主席。1946年6月,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任职期间,提出了一系列全省经济、交通、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蓝图,亦有政绩。

1948年6月,调任“总统府”顾问,驻台湾。晚年移居美国,从事著述,有《浮生简述》等行世。

1997年在台北逝世,终年98岁。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7:06:03
楚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老知青
文章:831
积分:747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2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楚人

发贴心情

元宵兄的这篇文章和相片,激起了我去赫石坡一睹摩崖石刻的兴趣.我只去过一次73军墓,山脚下的麓山忠烈寺去过数次.维修忠烈寺时,师大校长请中文系吴容甫教授撰写一篇文言文刻在石碑,嵌在忠烈寺的南墙上.吴老师是家父的朋友,有次他带我参观师大校园,引我到那块石碑前,单独与我讲解那篇文言文.我听教授专门为我开的一堂古典文学课,印象好深.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8:52:00
老灯火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土胡子
等级:版主
文章:1571
积分:1340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8月19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老灯火

发贴心情

  元宵兄寻踪问史之文多有历史沧桑感。前不久睡魔朋友曾在轶事栏发帖询73军墓地事,如见元宵兄帖当有收获。

  元宵兄前阵在家里中“木马计”伤腿(被挡大兵的木板所绊——此大兵非他大兵,乃其家养一犬),仍不畏险阻访古,此文更要顶一下!



日月出矣,灯火不熄,不亦劳乎?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11:07:18
睡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
文章:12
积分:18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6月13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睡魔

发贴心情

  我小时候在七十三军墓庐里面住,王东原别墅里面我进去过,里面是木板地,底下有防潮的架空曾,房子被大小分成了6间房子,其中主卧室还有冬天取暖的壁炉。现在别墅旁打泉水的地方还有一间土坯房,是当年王东原勤务人员居住的。而现在山下碑廊处原来有一排土坯房,是王东原警卫部队的住房,后来那个排房子倒了就拆掉了。

  别墅旁边的桂花树很粗的,是王东原手植的。 

  73军公墓是后来改建过的,当年修好的时候是为了安葬和纪念江西剿×共阵亡的军人。所以后来73军公墓重修的时候在碑座后面发现了原来的碑文可以印证这一点。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11:11:28
哥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734
积分:12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9月26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哥巴

发贴心情
少时曾在赫石坡下的赫石村住过几年,也知道山上那石壁即是赫石坡,但从未爬上过石壁。下次回长沙,也抽时间去看看。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19:13:33
为您服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
文章:11
积分:18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26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为您服务

发贴心情
赫石坡墓园最初是十五师烈士公园,首批入葬的是原四十五旅打长沙的阵亡者,是王东原用长沙商会的劳军款的一部分于1030年开始修建——
赫石坡墓园最初是十五师烈士公园,王东原用长沙商会的劳军款的一部分于1930年开始修建,因为打长沙有大功,他当时刚从四十五旅旅长升为十五师师长。

王东原的回忆录《浮生简述》(1987年,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中有关于这一段是这样说的:

湘军第二师团长彭德怀,湘潭人,湖南讲武堂毕业,精干剽悍,向有逞强不甘示弱性格,十六年马日事变后,叛离国军投共,自平江窜逃江西,与朱毛会合,三年之间在江西逐渐膨胀起来,十八年第二军张辉瓒师被共军围袭全军覆没后益形猖狂,十九年七月在共酋李立三城市暴动路线下,彭德怀率其第三纵队万余人侵犯湘东,四路军各师分防全省各地,何主席芸公急调各师回防长沙。本旅担任通往平江大道之黑石渡,依郎黎河设防。彭德怀乘各师部署未就,由浏阳经金盆岭直犯长沙,二十七日夜占领长沙省会,友军一部渡过湘江,一部向湘潭株州撤退,本旅仍扼守前线,我一时灵机,不独不向后撤退,反渡过郎黎河,因西面不宽,同时船只皆控置在我手中,将当面之敌游击队一部击退,先向平江方向东行二十里,勿左转北行,绕经汩罗、湘阴县城,渡过湘江,上行至三叉矶,与在沅江的省主席何芸公取得连络,建议长沙被匪盘踞,人民在水深火热中,宜乘匪立足未稳,从速反攻,并自告奋勇,首先反攻。会朱兴曙(即十五年围攻武昌缒城而入说服贺对廷团来归之连长)自长沙城内逃出,诉说彭匪正在大肆烧杀,组织工会及各色人民团体,实行赤色恐怖,老百姓惶恐万状,不可终日,并将彭德怀部在长沙布防情形,调查清楚,一一报告出来。听朱报告后,一则激於义愤,一则对敌情彻底明了,乃决心不顾一切,提前反攻。一面报请何芸公速令各师会攻,一面连络武汉派来之海军威宁舰曾舰长予我以支援,同时控置湘江内小火轮十数只运输军队,以四只小艇配备机枪与步兵,负沿岸由南到北扫荡之用。八月四日午夜开始行动,在育群中学北面环城马路登陆,自河边至环城马路东北角中间有十数条南北通道,每一通道派兵一排机枪两挺由北向南进攻扫荡,我率主力五个营,经经武门小吴门浏阳门直向金盆岭攻击前进,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在我军到达金盆岭前约定时间,由威宁舰远程炮,以金盆岭以南一线为目标,集中火力猛烈炮轰,本旅沿途遇小抵抗,到金盆岭时,敌掩护部队一度向我反扑,被我击退,此一大胆行动,完全出乎彭德怀逆料之外。第一,敌以为必俟大军齐集后,始会发动反攻;第二,沿河小艇机枪来回扫射,及十数路街道突击,与海军炮轰的配合,造成全面进攻的声势,实际只有主力五个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行动,进出敌之右后方,使敌军无法应战,乃纷纷夺路向浏阳方面逃窜,比及拂晓,友军第六十二师始渡过湘江,由猴子石进至南门附近,而全城已经本旅完全收复,斩获颇众,我亦死伤三百余人。八月五日晨老百姓打开大门,见到本旅安民布告,争相传告,欢天喜地互庆重生,妻子梁棣徵率两岁大小儿定明,亦困在城中,得脱险境,尤属人生快事。长沙商联会以十万大洋劳军,何总指挥芸公返省后,升我任十五师师长兼省会警备司令。在反攻前夕,为虑及黑夜反攻,进行街道巷战,如无特别标志,恐致自家发生误会,临时又准备不及,乃临时下令,所有官兵一律将军服两袖剪去,以示标记,成功后,补发每人军服二件,至是遂将商会劳军之款,先作补充军服之用,余款在对河岳麓山湖南大学之侧,买下赫石坡山谷数十亩地,建立十五师烈士公园,将死难者安葬,刻石纪功,以慰英灵,而昭永久。

彭德怀受挫后,窜至浏阳,共军为执行李立三路线,实施城市暴动,一、五两纵队相继入湘,连合三纵队共三、四万众於八月三十一日再度向长沙进犯,此时我四路军第十五、十六、十九、六二各师,皆已集中长沙,依托湘江,在城东南北三面郊外,部署防务,深沟高垒,做好强固工事,并於外围加筑铁丝网三数道不等,划分防区,本十五师担任通浏阳大道二学园正面,共军自九月一日起开始围攻,一而再,再而三,连续围攻十有二日,死伤累累,我军凭藉工事,以逸待劳,居高临下,共军一举一动,无不在控制之中。忆一次我在二学园一阁楼上指挥作战,忽遭敌之射击,身边的卫士,一死一伤,足见两军对垒形势的迫近紧张,最后共军伤亡过众,不下两千余人,又无重炮,攻坚不成,九月十二日放弃围攻,开始撤退,友军分向浏阳、醴陵推进,共军主力退出湘境,向江西窜去。本师收复平江,与留在平江之敌军孔荷宠部激战多次,龙门厂一役,终将孔部击溃,逃窜赣鄂边区,从此,湖南境内,得到较长时期的粗安。

在长沙被共军攻占前,彭德怀窜到浏阳时,危宿锺任十五师师长兼省会警备司令,为避免人心波动,竭力制止人民迁徙,结果,城内谣言大起,风声鹤唳,一日数惊。而长沙终被共军攻占九天,事后人民及士绅对政府大肆攻击,谓不准人民走,而军队及政府官员,反先逃避,置人民於不顾,是何居心云云。及我接兼省会警备司令,首先布告人民,彭德怀退窜浏阳,有卷土重来之势,在战争期间,所有居住省会人民,可尽先疏散,以避免危险,军队守土有责,决不许一官一兵擅离职守。结果,士绅阶级及较有资产者大都走避,在共军围攻长沙两周期间,城内呈现空前的安静,既无谣言发生,又无粮食恐慌的威胁,前线得专心应战,长沙确保无失,人心大为贴服。在同一御敌情况下,两种不同措施,收到相反后果,此中微妙,在是否以人民为重耳。

事后检阅共党文件,得知围攻长沙一役,毛泽东亦参与其间,失去了一次擒王良机。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21:48:09
为您服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
文章:11
积分:18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4月26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为您服务

发贴心情

国共双方后来的战史,都说1930年夏天的打长沙有所盲动冒进。彭德怀的“九日京兆”损失惨重,于是经常被同志们敲打敲打;而王东原的冒进(居然敢不等何键下令就用五个营的兵攻省城)成功了,历史对胜利者的责难就小的多……

不论如何,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是不大提这一段的,所以连赫石坡墓园的由来也几乎被湮没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1 22:04:54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8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看到楚人兄的跟贴,今日登山特意拍了几张照片,给想去看看的朋友指路。

坐公交车到二里半站下车,进入师大校园,数十米后左转,可看到路的尽头有个上坡。沿路走到头,有个平台,左转上山的阶梯通往73军墓园。在第一级阶梯的半腰中右转有条小路,沿着小路走到头,看到的那栋房子就是王东原别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到达王东原别墅后,往右走十来米再左转走小路上山,中途可看到右边有一段不高的石阶梯,那儿通往上文提及的73军77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与田广真墓,沿小路走到头就可以看到赫石坡石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8 0:01:50
元宵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16
积分:291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13日
9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元宵

发贴心情
谢谢各位朋友跟贴鼓励,谢谢朋友们提供的补充资料。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8 0:14:19
良良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441
积分:1568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1日
10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良良哥

发贴心情

      我1958年时站在二里半的马路上就能清晰地看见山崖上赫然写着的“赫石坡”三个大字!

      1958年我曾经在赫石坡对面的山头上开过铝矿呢,那铝矿石雪白的!

      后来政府下令说不能破坏岳麓山的风景,就停了!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8 0:49:19

 18   10   1/2页      1   2   尾页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71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