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附中领取收条
昨天是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俗话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到江边走”,但我还是去了江边,遵照良良哥的指示,去了湘江边上的附中,是去索要他赠送给母校《靖县知青文集》的收条。那天接待过他的苏华老师(应为校工会主席)外出不在,我找到校友办的负责人吴老师,吴老师很热情,听取我的来意后,告诉我这五本书的分配是,三本送图书馆、一本存档案室、一本放在校友办,并立刻写了张收条(请看附图,收条的日期是以良良哥赠书的那天为准),还领我去图书馆盖了章,对我们的赠送表示再三的感谢。
同时他们也对该文集提出了一点中肯的意见,建议在该书封面或扉页上注明是“长沙市六五届----六九届中学生上山下乡记实”,这样让人们一看就明白了。说现在的一些年青教师,包括个别的校领导,连老三届和知识青年的概念都不清楚,更不用说是靖县知青了,都还以为是靖县人写的文集,光看书名就会产生错觉,不会对此书感兴趣,影响不够大。
他们还告诉我,就在上个星期六、星期日里,迎来了第一位忠实的读者,他是长沙市教育局考试院的。那两天,长沙市的自考在附中举行,作为教育局督查员的他在附中考场巡视,检查考场纪律。他无意中在校友办看到此书,翻阅一下,立刻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
我曾冒昧的向他们提出一点要求,是否能将一本文集放在校史陈列馆内,他们回答说这要由校领导决定的,据他们本人分析,很难,目前还有许多展品都没能放进去。
我去附中还有一个目的,是想抄录1968年到1969年,附中老三届下放靖县的那份名单(六五届那批下放靖县的名单,我已在去年的知青网上贴出来过),校友办没有这名单,去打听看还有没有这份名单?名单存放在何处?我是受很多同学之托来找这份名单的,他们对我寄于厚望,想在今后出版的文集中能把这份名单刊登出来,我可能完不成这个使命,愧对大家。
因我无数码相机,故不能将附中的雄姿新貌发送到网上。这张收条的扫描,还是我跑到湖大找同学关诚帮忙搞的,他也下放在铺口,我多次到他的办公室里上网或发帖。在此,对他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附中的吴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