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视频】ゃ;ゃ2007'台湾大法师出游 今达开福寺。。。【湖南知青公共频道】
长沙市开福寺及周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长沙市作为1982年首批经国家批准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开福寺历史文化风貌区市“五大片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沙市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集中反映。自2001年9月受长沙市规划局、开福区政府的委托,市建筑设计院就开始了对该片区基础调研、旧城改造的详尽研究。市规划局于2001年9月、2002年7月、2003年8月组织召开了方案咨询会和专家评审会,对该片区规划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开福区政府于2003年3月组织召开了部门会议,把该区域定为区政府近几年的建筑重心之一。2003年10月召开方案评审会,确定以C片支路网规划的路网为骨架,形成综合方案。
开福寺及周边地段的保护规划与开发建设,对于改善旧城居住环境、提升长沙古城形象举足重轻。
本规划区北起伍家岭大桥引桥,南抵湘雅路,西邻湘江大道、东至芙蓉北路,总用地面积182.40公顷,其中包括新河街道办事处116.12公顷用地,北站路街道办事处66.28公顷用地,共计12个 社区。
本区总体用地布局可概括为“一心、二轴、三区“。
“一心”指开福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中心;
“二轴”指沿开福寺路现成的综合功能轴,沿太平路现成的特色商业轴;
“三区”指开福寺宗教文化旅游商业步行街区,靠芙蓉北路的文化娱乐、商贸金融区,以医科大学为依托的教育科研办公区。
本次规划居住用地为三部分:1.保留部分90年代后建的建筑质量较好的居住建筑;2.原为棚户区、建筑质量差的用地经改造后作为居住用地开发;3.还有一部分作为商住两用地,底层为商业,上面为住宅,共规划居住用地78.54公顷,占总用地的43.06%。
公共设施用地沿道路分布:沿芙蓉北路以金融保险贸易咨询为主的大型写字楼以及星级酒店为主;沿开福寺路以特色商业和服务业为主;沿湘雅路以教育科研和行政办公为主,共规划公共设施用地42.87公顷,占总用地的23.50%。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根据上层次规划要求,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规划,总用地为1.97公顷,占总用地的1.08%。
共规划道路交通用地45.85公顷,占总用地的25.14%。
公共绿地点、线、面结合,总用地13.15公顷,占总用地的7.21%。
以开福寺为中心点,可分别形成两条自然景观轴和两条生活景观轴:
自然景观轴:滨水景观轴、历史记忆轴;
生活景观轴:规划沿开福寺路和太平路以麻石铺路面、以步行为主,形成两条生活气息浓厚的景观轴。
根据开福寺古建筑的保护要去,共划分四个高度控制区:
第一高度区:开福寺历史文物保护区。东至黄兴北路,南至开福寺路,西北至规划边界,为开福寺用地范围,要求严格保护好开福寺现有寺庙和园林;
第二高度区:开福寺历史风貌区。控制范围为南面沿开福寺周边约一个街区(100-200米)的用地,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包括24米);
第三高度区:景观协调区。范围为第二高度区东到华夏路、南潘家坪路,建筑高度控制在100米以下;
第四高度区:综合风貌区。范围为华夏路以东,潘家坪路以南。华夏路以东沿芙蓉北路建筑工地控制在100米以下,华夏路以西临江部分高度控制在60米以下(包括60米)。
规划中的千佛塔高100多米,将建成为沿江风光带乃至长沙市的一个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整个区域的视觉中心,可分别从湘江对岸、沿江大道、太平路、开福寺路和废旧铁路沿线多个视觉方向遥看开福寺,以形成多条视线走廊。(本港记者 陈杨)
相对大图稍后传上:
区域位置图
用地现状图(点击放大)
建筑质量评定图(点击放大)
现状地籍情况图(点击放大)
场地分析图(点击放大)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图(点击放大)
用地规划图(点击放大)
控制指标规划图(点击放大)
基础设施规划图(点击放大)
建筑高度分析图(点击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