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湖南永兴本地知青编写的一本知青回忆录,书名为《曾为知青》。文中描述了永兴当地知青在当年的件件往事,勾引起读者对当时情景的缕缕回忆。是一本有一定价值的文史资料。欢迎璨多的永兴知青上网
搜一搜相关精彩主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永兴知青 → [原创] 流淌在知青岁月里的二胡声

您是本帖的第 730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 流淌在知青岁月里的二胡声
ygch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40
积分:2174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6月8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ygch

发贴心情
[原创] 流淌在知青岁月里的二胡声

  流淌在知青岁月里的二胡声

197238日,我们乘坐的大客车在锣鼓声中缓缓离开马田。我的行李中,除了被子,桶子,箱子,还有一把二胡,这把二胡陪伴我度过三年多的知青生活,它使那些艰苦的生活有了几分诗意,枯燥的日子有了几分浪漫,单调的岁月有了几分色彩,无聊的时光有了几分激情。

提起这把二胡,不得不说说制作这把二胡的人——我的五堂兄余光万。五堂兄是红星煤矿的职工,早年因家境贫寒没上过学,但却生得心灵手巧,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是矿上文艺宣传队的骨干,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还是编织毛衣的高手,妇女同志竞相与之切磋手艺。我从小就爱好玩乐器,哪里有乐器的声音,就往哪里凑。五堂兄见我如此爱好乐器,就将他亲手制作的二胡送给了我,这是一把没有刷漆的二胡,裸露着木质的本色,我如获至宝,把它挂在当眼的地方,没事就取下来拉,那年我十岁。我从G调学起,无师自通学会了第一个曲子:《社会主义好》,五年级的时候,我与其他两名同学表演了一个器乐小合奏,这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出。

下乡之后,劳动之余,我就在宿舍前的长廊上拉起我的二胡来,琴声飘飘悠悠,弥漫了夕照下的知青大院,给这片荒凉的世外桃源凭添了许多热闹。不久干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我被吸收为队员。我们利用工余时间编排了一些小节目,重要节日时举行文艺晚会,我们用木板,在球场的一端搭起一个宽大的舞台,台前插几支长长的火把,火光熊熊,映照着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头顶满天星斗,我们琴声悠扬载歌载舞,欢度知青岁月里愉快的夜晚。

当禾苗茂盛生长的时候,有一种动物要来偷吃我们的禾苗,这种动物叫做山牛,为了不使庄稼受害,我们派出人守夜,我们叫看山牛,就是在山边上搭一个茅棚,派两个人在茅棚里呆上一夜。一天中队派我去看山牛,等天色完全黑下来之后,我带上木棒和二胡,与另一名知青钻进了那个茅棚,为消磨时间,我不停地拉着二胡,我想,那偷吃的山牛听到这二胡声,是不敢来的。到了下半夜,我拉累了,眼皮变得有些沉重,此刻,大山变得阴森可怖,仿佛一张长着獠牙的大口要吞噬我们,一些奇怪的声音也不时从大山里传来,令人毛骨悚然,另一位知青也是属兔子的,我们越来越感到害怕,精神的防线彻底崩溃,这一夜,我们终于没有坚持下来。

为了迎接县里的知青大会演,我接受了一个创作节目的任务,我买来几张黄表纸,裁成32开大小,装订起来,开始了我的剧本创作。我写的是一个小歌剧叫《岔路口》,是一个知青题材的剧目,剧中反映女知青小华不安心锻炼,害怕艰苦,滋长了追求穿戴的资产阶级思想,后来经贫下中农的耐心教育得到转变。剧本从创作到作曲都由我一人包办完成。为了不受干扰,晚上我到三中队一间空房子里写作,半夜回来时一无手电二无马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野外,摸黑从一个多人高的茅草小路上回到宿舍,幸亏路上未碰到毒蛇猛兽。会演的时候,我看到有的代表队都有很强大的乐队,他们用上了小号这样的洋玩意儿,再看看我们的破二胡笛子,大有叫花子与龙王比宝之感。在会演结束后的评奖会上,我的《岔路口》竟然出乎意外地获得了优秀奖,此剧的获奖,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演员,尤其是主演曾玲玲同志,她的完美表演已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当时虽然没有颁发奖状和证书,但铭刻在我记忆中的证书是永远丢失不了的。

我那把心爱的二胡,从五堂兄送我到知青生活结束,跟着我整整十二年,离开干校的时候,我把它送给了一位爱好乐器的知青。进厂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二胡也在不断地提高档次,从八十年代几十元一把,到如今几千元一把,我的琴柜里整整齐齐地挂着一排二胡,有点像开琴行的,不知为什么,每当我抚摸着现在的高档二胡时,我总会想起五堂兄送我的那把二胡,它虽然陈旧没有光亮,但却永远闪亮在我的记忆里。

          

                                                                                     写于2007-10-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12 11:58:36
李政协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2763
积分:2010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年12月3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李政协

发贴心情

    读着<<流淌在知青岁月里的二胡声>>,在我眼前仿佛出现这一个场景:俊朗的小伙木床上盘腿坐着,左腿上枕着那把泛光的琴筒木制二胡,筒一端紧紧蒙着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马鬃做的拉丝上还沾着白色的滑石粉,小伙熟练的左手揉弦(吟音)、泛音、颤音、滑音、拨弦;右手连弓、分弓、顿弓、跳弓、颤弓、飞弓、拨奏,一曲曲意境深远、催人泪下的二胡声挥洒而出,几缕马鬃已被磨断,迎着细风,悠悠的舞动着.

   谢谢作者带来的美文.

   今天知青文学的繁荣,作为对那段时光的追寻和反思,似乎迟了一些。但精神分析告诉我们:时间不能改变被压抑物,附着在那些事件中的情感,任时光流逝,它们仍然可能鲜活如新。




我的博客与相册----http://blog.sina.com.cn/yxzx
http://photo.163.com/photos/lihuaqiang527/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12 13:50:45
王亚群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33
积分:27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25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王亚群

发贴心情
    这篇文章,,流畅自然,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噱头夸张,也没有丝毫的故作呻吟,一切都是那样的纯朴自然。但正是这种行云流水般的平实叙述,正是这种纪录电影镜头般的自然写真,隐含着一种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一种独特的思想厚重感,使有过那段类似经历的人们,或是听说过那段经历的人们,或是对那段经历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们,都不能不掩卷长思,都不能不从各自的角度发出共鸣,有所感悟。
  那是一个难忘的年代,也是一段艰苦的磨难。但作者的笔下,却少有抱怨,少有悔恨,并且没有刻意地描写当年的苦难。透过那白描式的笔触,你能隐约地感觉到这些历经磨难的共和国同龄人,至今仍然有着一种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豪情,仍然对在风华岁月中为自己所热爱的党(尽管她走过弯路)贡献出一切无怨、无悔、无恨。这种精神,不正是当今所缺少的吗?不正是当今所迫切需要呼唤的吗?




╰★╮删除昨天的烦恼 选择今天的快乐╭☆  设置明天的幸福“储存永远的爱情~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12 20:02:54
剑胆琴心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60
积分:85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10月5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剑胆琴心

发贴心情
    当年的琴声犹在耳边回荡,今天的美文更加令人欣赏!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12 21:26:12
岩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
文章:13
积分:28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8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岩利

发贴心情
仿佛又回到当年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30 15:15:32

 5   5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7188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