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从犟牛家领到书后径直赶往一中,当门卫知道我是送书的校友后,很有礼貌地让我进去,并指给我图书馆的方向。秋日阳光下的校园静谧清凉,学生们都在上课,除了操场上进行体育训练的校队队员。进得门来,看见喜报连连,又见陶冶情操的“每周一语”和电子宣传牌,回想当年丰富多采林林总总的校园生活,母校给我们少年时代打下的烙印几乎影响和激励我们一生,一种庄重敬仰的情感油然而生,感谢你,亲爱的母校!
进到图书馆说明来意后,一年轻的巢姓女管理员似乎对知青这个名称不甚了解,我简略地介绍了68、69年下放的情况,她马上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我问她这五本书打算怎么保存,她说图书馆留3本,校史办送两本。当得知校史办负责人是
送完书后,我在校园到处寻找当年的旧迹,操场篮球场的位置没变,当年在操场上开校运会,在篮球场看高中哥哥姐姐比篮球的情景仿佛又浮现眼前,图书馆前的小水池位置依然,只是不见了那个葡萄架,我至今保存着在那个葡萄架下拍的一张照片。围墙旁当年的花圃位置未改,记起那年春天,晚自习时,我和班上团支书解X.L.偷偷跑出教室,来到花圃想摘桑叶喂蚕宝宝,被一条大黄狗吓得落荒而逃,当时虽受了惊但没有哭,事后想想还真有几分骄傲劲儿。当年我们寄宿生吃饭的食堂,高中生的学生宿舍,全都不见痕迹,当年学生们开大会表演节目的大礼堂已不复存在,那里曾记录了一代学子多少青春靓影,多少欢乐纯真!一晃四十年过去,真可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我记不清的是,那栋老教学楼是不是就是现在的第一教学楼?难怪哦,因为我没在高中部上过课,当年我们学习玩乐留下无数童趣的初中部,如今已面貌全非,变成了住宅区,不忍再进去多瞧。
(今年母校建校95周年。我和父亲、姑姑、姨侄女是三代校友,呵呵,才想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