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谈轶事,少谈网事
记得胡博士以前“多研究些学问,少谈些主义”的话曾引起过不少争议,今日细想也有几分道理。以我等历尽坎坷巳近黄昏之龄,有个地方扎堆闲聊,磋网艺,赏美图,结驴友游,此乃许多湖知网友流连忘返故。牛版等朋友为保全网站,紧急删除时政帖(敏感帖)、甚至疑似敏感帖,也是可以理解的,虽则“湖湘轶事”栏目也许是删帖最多的栏目之一。至于一些栏目版主调整情况不是很清楚,自浏阳版块东方“三谏”等朋友文章和牛版的收工与告白帖似渐平静。
但从浏阳版块许多朋友的文章看,浏阳不愧为湖南首县,浏阳版块也确是湖知网重量级版块,个个文思敏捷,篇篇文笔犀利,无人敢觑浏阳无人耶!一说到浏阳,就想起戊戌六君子之首浏阳谭嗣同,“万物韶苏天地曙,要等南岳一声雷”之语何其豪迈!毛泽东搞秋收起义,十万农军怕有半数是浏阳人,胡耀邦、王震都是浏阳出的杰出人物。相信浏阳朋友对知青网的热情与支持,是湖知网发展的动力。
所题“多谈轶事,少谈网事”有为轶事栏目拉人气之嫌,非也,实则指多谈下乡插队轶事,多谈省城和各地历史掌故,多谈夕阳晚晴驴友之乐,并非某特定栏目;少谈网事并非专指网站是非、亦含网上时政也。说到此,也兔不了谈有关轶事栏的一些想法。
去年夏天,那时湖知网还无固定服务器、注册会员大约不到700,也是因为一些黄帖、广告帖、敏感帖之故抬高了门槛,新注册需要湖知网友作“入坛介绍人”。我在老三届论坛某帖开了个玩笑,以前去湖知网潜过水,敞开大门入坛过“家门”都未入,不意现在该网注册还要“入坛介绍人”了!呆兄见此帖即相邀,如果你有意可介绍你。虽然在某网站文学社团当业余编辑每周要上网值一天班,在老三届也混了个人头熟的“职业侠客”,还在另2个帖吧混,蒙朋友们高看,帮呆兄敲边鼓,亦高兴来到湖南知青家园。那时虽如呆兄交待的轶事栏是较冷的栏目,实则好帖热帖不少,如文斗《长沙:一座从善入流的城市》、易禺园《记忆中的几首长沙童谣》、元宵的《探访“马来亚革命之声”》、乡音的《小巷里的故事》,儒林外面的《我们小时候的儿歌》、哥巴的《消失的油榨房》、毛先生的《五一广场的黄万昌木器店》……不能一一枚举,引得某报青年编辑都来发帖询历史掌故,一时多么红火!
然胜地不常。自去年底呆兄忧母病巳少来,年初呆兄母逝,呆兄尽孝,竟对网事心灰意冷,短信询之,谓暂无心网事,俟心情稍定再来。一些老友也渐少来,我在网上也另有几处行走,轶事栏仅维持而巳。月前因中和居士兄、夜深人静兄和楚人兄等新朋老友发了不少轶事热帖,特别是中和居士的《长沙文革纪事》系列,应者如潮,轶事栏一时又热闹了。不料因网站应急处理文稿,许多朋友的帖子,特别是中和居士兄花了大量心血在工作与出差闲暇写作的十多篇文革轶事都被删除,虽知管理层系无奈之举,仍觉对居士兄等朋友无语。
转到呆兄注册的另一论坛,见其也基本是“无为而治”,很少露头。见有位至今不知其真身的新马甲“二贩子”,估计是行走湖知与该论坛间的朋友,因见其在那连转了原发湖知茶座数帖,包括日前为应急处理“敏感帖”时灯火自删、对前单位领导有所不恭的《胡伯伯外传》。见其行文风格类呆兄(即元宵。另有米鼠君也有此疑),乃在其“机器检查官”帖后附帖,“吾知汝何人也。汝另有两分山地,日前遇冰雹打坏不少庄稼,帮工的也拟暂时离开进城,开春再来。”次日呆兄只以灯火眼贼亮搪塞,称也不知“二贩子”何人,望兄仍坚守云云。并在短信中说,巳电话询老彭,删帖以至矫枉过正亦属无奈之举,在轶事栏删大量居士帖巳先电话告知……
不过,轶事栏目刚转热又变冷毕竟是令人遗憾之事。说实话,刚接触这个栏目有些惊喜,湖知有个专门栏目收集大量地方历史文化轶闻掌故,如持以时日,不啻是湖知网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甚至在老知青们十多二十年后在网上巳玩不动时。不过以目前状况只能说NO了。
这除了一些客观情况,当然与目前仍在轶事栏维持的灯火的能力有关了。记得有朋友近日建议,有版主不想作为,或不能作为,管理层应考虑调整——就灯火本人言,版主只是对朋友尽点义务,如遇管理层对版主调整,会轻松地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