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过去了,下岗后的我休闲在家,清塘的知青好友邀我去了一次她们生活了十多年的地方。那里除了稻田,都是连绵不断的小山丘,裸露着连茅草也不生长的深红色土壤,可见是一个非常缺柴的地方,我感叹祖祖辈辈的人们生活的艰辛。望着小四轮开进村庄,运来了满车的蜂窝煤,家家户户有了电灯、电视,我为时代的进步和现代文明普及到这片士地而感到欣喜。
同村的人与我们来到了清塘边,听她们回忆冬修水塘坝的情景,笑谈知青时代的故事。她们指着山坡上的一片荆刺说:“杨小凤就埋在哪里”。于是我们走近了它,这是一处没有墓碑的孤坟,没有人来凭悼的痕迹,坟堆已陷落下去,松过的土地上长出了荆刺成了识别坟墓的标志。我用相机拍下了此情景,今天与她生前送给我的相片传上到网上。这是特殊年代发生的特殊事件,为一个追求幸福的死者而悲哀,启示生者要珍惜生命,为今日创建和谐社会而欣慰。

同村的人与我们来到了清塘边,听她们回忆冬修水塘坝的情景,笑谈知青时代的故事。她们指着山坡上的一片荆刺说:“杨小凤就埋在哪里”。于是我们走近了它,这是一处没有墓碑的孤坟,没有人来凭悼的痕迹,坟堆已陷落下去,松过的土地上长出了荆刺成了识别坟墓的标志。我用相机拍下了此情景,今天与她生前送给我的相片传上到网上。这是特殊年代发生的特殊事件,为一个追求幸福的死者而悲哀,启示生者要珍惜生命,为今日创建和谐社会而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