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禹之功,吾其鱼乎!
9月23日晚观看了央视4套“走遍中国——衡阳”之六“喋血衡阳”,再现了63年前抗战中著名的衡阳保卫战惨烈的一幕。该役我军伤亡1万6千余人坚守孤城47天,日军次年投降后供称其在该役伤亡4万8千余人,打掉了在我国长驱直入日军的嚣张气焰。拍摄过程中在当年主阵地张家山现场掘出一堆堆头骨的场面,及次年光复后收殓数千烈士遗骨在山上排成墙的老照片,令人心头震撼!
在“七七事变”70周年前夕,笔者曾在湖知网发过《历史的硝烟》,并在湖知论坛发过一些战场遗址PP,以纪念衡阳保卫战。但并未深入市气象局院内张家山顶拍摄。今日去附近办事,特携Canon数码相机重访。
走近山腰气象局大门,向传达室师傅言明欲探访央视4套拍摄过的现场,老师傅立即热情地把我让进大门。问我,“你也是考古的吧?”我说,“有几位在外地工作的湖知网友很关心家乡抗战遗迹,想拍几张张家山旧战场照片发给网友看。”老师傅很感动,“难得那些远离家乡的朋友这份爱国心。不是山顶长眠的烈士,我们早当亡国奴了,是应该永远纪念他们。”老师傅不能擅离门岗,指点我循院内水泥马路前行50米至左侧小路上山顶,即是烈士遗骨埋葬处。
7月份曾参阅过当年守卫城南的原十军预十师师长葛先才遗稿《衡阳血战亲历记》,作者写道: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军委会委员长蒋公念衡阳孤城喋血47昼夜,为不使忠骨暴露荒郊,特令笔者赶赴衡阳搜寻烈士遗骸,集体营葬。作为衡阳保卫战未死的一员,对衡阳的决战地区了如指掌,故受蒋公令赴衡收殓阵亡将士遗骨。
“通过地方政府征雇民夫,无奈光复不久,衡阳在战争中成为一片瓦砾,人力极为缺乏……幸好前十军劫后余生官兵60余人闻讯联络,不求任何报酬,愿为死难战友做最后服务。同心协力,起早歇晚工作4个多月,共得忠骸3千余具(不到阵亡6千多人一半),建烈士公墓于张家山之巅。”
凭着传达室师傅指点与葛师长文所记,我到达山顶欲寻央视4套所摄掘出遗骨处。山顶只有一座不锈钢栅栏围成的气象台,占地1亩见方的草坪上布满百页箱和各种气象观测仪器,哪有葛师长回忆录里烈士公墓一点影子?见一位气象台职工走进栅栏,赶紧上前询问不久前央视4套拍摄挖出遗骨处。职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并未保留公墓原貌,巳在山顶建气象台多年。他指着栅栏下一处草地说,这过膝的草丛下就是前些时拍电视掘出许多头骨处,回填后又长满草了。我看着草丛旁一簇簇月季花,觉得那鲜红的花朵就是当年烈士的鲜血染红!
站在当年敌我双方激烈争夺20余次的山头,遥想日军在山下尸积成山,我守军第三十团也几乎全部牺牲的此役,深为当年抗日将士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精神感动!鸟瞰当年与敌激战的东面与南面山脚一幢幢崛起的高楼和施工的塔吊,真有沧海桑田之感。突然想起一句古人的话,“微禹之功,吾其鱼乎!”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不过是历史传说。如无这些抗日将士拼死抵抗,我们岂能逃脱亡国奴的悲惨命运?怎会有今日崛起在东方的新中国?
微烈士之功,吾其亡国奴乎!青山有幸埋忠骨,我深深地向草地三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