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师馄饨:一个基本点,三个特点
法师本无法,咕咚了无声,法师在这里有理了。
今天法师心情不错,要动手做点吃的,让久吃粗食家人吃点细食,什么?馄饨!
法师托朋友在上个星期从北京延庆山里订了一只老母鸡。
选择在延庆买这只鸡,是因为延庆位于北京北边,属于上风口,污染比较少;说是老母鸡,当地村子里没人记得住这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蛋的,当时遇到一位这个村子里出来的一个大学生,现在是大学老师了,已经带研究生了说:他打记事起就偷过这鸡下的蛋。上个星期订下,交了全额订金,让乡亲们继续喂养着,城里不让养,也不让宰杀,预防禽流感吗。昨天发个短信让乡亲们给宰了,用山泉洗净,一大早儿取了回来。
这天,法师又到市场买来半扇儿腔骨、一斤猪里脊、一尾草鱼(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等。英文名:Grass carp)、一只大闸蟹(活的、公的)、活的基围虾10个以及香菜等,其他的调料、作料家里都有储备。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什么地方,不清楚,但凡面食,估计离不了山西一带,山西是中国的主食厨房。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馄饨称谓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靠谱的一说,是来源广东的“云吞”,也很形象,意思是在清澈的清汤(青天)上漂浮着的云朵,很美丽。还一种说法是来自“混沌”,意思是由于汤料丰富,混沌一词在《现在汉语词典》里解释是:“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也还形象。至于数学里的“混沌”概念,乃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蝴蝶效应》的作者E.N.洛伦兹先生开创的混沌学和咱们的馄饨有什么关系,法师实在搞不清楚了,美国人怎么什么都干涉,咱们吃碗馄饨用的着他们美国人说三道四的吗?咱们的外交部都干什么去了?不想吃馄饨了吗(法师因愤怒而休克78秒)?!
各地的称呼:
北京、上海: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广东: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称为云吞。英称“wonton”即原自广东话。
福建:俗称扁食,也有少数人称扁肉,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
湖北:俗称馄饨,有人也称为水饺。
江西:俗称清汤。
日本:传自中国北方,沿其音称“ワンタン”(wantan);写作“云呑”或“馄饨”。
台湾:闽南语称扁食。1949年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因此在台湾馄饨、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
法师在处理那只老母鸡的时候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太老了,几乎肉骨一致了。法师先剃下鸡胸脯肉和大腿肉备用,洗干净,把半扇腔骨洗净,抽出骨髓备用,随后用口大锅把鸡和腔骨放进去,加满水,上火,烧开,去沫,放入葱姜酒,随后改小火,保持汤面微开,翻着碎小水泡。火候过大会煮成白色奶汤,火候过小则鲜香味不浓(吊汤关键是火候)。
——“文革”的时候一些坏人污蔑咱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生活腐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用八只鸡熬了一碗汤喝,这是污蔑。但现在咱们生活好了,八只鸡熬了一碗汤也没什么,法师的记录是用6只鸡、一正副扇儿猪骨架、4条里脊、2斤鸡脯肉熬了三碗汤,家里一人一碗,喝着怎么样?这汤晚上做梦梦见都上火,醒来就吃了三丸牛黄解毒。
火上的汤从早上熬到下午,用纱布过滤(用滤纸也是办法,但不知道滤纸符合卫生要求吗),驱除杂质,保持清澈,接下来将鸡脯肉斩成肉茸,猪里脊也如此处理,放葱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用纱布包好鸡肉茸、里脊茸放入清汤,旺火加热搅拌。待汤将沸时改用小火,不能让汤翻滚。汤中浑浊悬浮物被鸡茸、里脊茸吸附后,取出鸡茸、里脊茸。这一精制过程叫“吊汤”,精制过2次的清汤叫“双吊汤”。
馄饨汤就这样制好了,放在玻璃杯里和自来水比较,清澈程度应该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高汤的制作过程,也没什么希奇的,四川菜系里有道名菜,也是法师的最爱——开水白菜。说四川菜不是麻就是辣,这是侮辱四川人民的智慧!开水白菜,高汤汤清如水,宛若鲜嫩如生的白菜放入白开水中,从视觉上看就是自来水里泡了两棵生白菜,但是汤清味鲜,白菜鲜美可口,是四川乃至中国菜肴中极品中之极品,但要吃到正宗的开水白菜比攀登蜀道还难,也巨贵无比。
这个清澈的高汤是法师馄饨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基础。
在吊汤的时候法师也没闲着,和面!先把草鱼处理了,宰杀、净堂、去骨、去皮、挑刺,将鱼肉斩成肉茸,放在白面里(面和鱼肉的比例是3:1的样子)。和面时要加点淡盐水,提高面的拉强度,碱骨头盐是筋吗。面要稍微硬点,和好后,用纱布(潮的)包了,放进冰箱冷藏室(不是和冻肉一起冷冻)。
用鱼肉和面是法师馄饨的第二个特点。
做馅,把大闸蟹宰杀,取出蟹肉和猪里脊斩成肉茸,基围虾去皮剁成粗馅,在把猪腔骨里的骨髓剁碎加入馅中,放入葱姜末,逐步适量加水搅拌,不放酱油。
用蟹肉、骨髓做馅是法师馄饨的第三个特点。
擀馄饨皮儿,不多说了,这是基本功,不会擀馄饨皮儿和不会吃馄饨没什么区别,成品馄饨皮儿是底长12厘米、高6厘米的等腰梯形。
制作鸡蛋皮子(略),切成丝。
冬菜洗一下,这里强调是北方的绿冬菜,不是四川的黑褐色的川冬菜
虾米皮挑选一下,要整齐一点的。
香菜挑选一下,切成一厘米的段。
鸡蛋皮子切成丝。
紫菜切成丝。
还有根据个人口味的选择、取舍、多少的有:酱油、香油、醋、糖、盐、胡椒粉、辣椒油等
特别强调一下盐!!食用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北京人常用的海盐,就是产于天津,从海水里提取的;另一中是井盐或叫矿物盐,就是象开采煤炭似地从地下开采来的,四川的川盐就是矿物盐(四川没有海水吗),也叫井盐,许多人说四川以外的川菜不地道,原料是关键,在北京的四川菜极少有用川盐(井盐)的。由于形成过程不一样,海盐和井盐在外观上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井盐比较晶莹,海盐比较暗淡。我请教过化学方面的人士,他也承认海盐和井盐在结晶方式上有区别,在附含的微量元素上也有差别。
好了,把上述汤料放入吃饭家伙(碗)中,冲高汤,用清水煮馄饨,馄饨熟了,捞出,放入汤中。
看,这碗馄饨,汤似清水一样清澈,馄饨漂浮在上,远看似丸子,因为馄饨皮儿煮后几近透明,黄的蛋皮丝、黑的紫菜丝、深绿的是香菜、浅绿的是冬菜,白的是虾皮儿,汤上飘动点点的香油花儿……它们不同的植物、动物有机地成为一体,它从坚硬的骨头中来,从顽固的蟹甲中来,它是硬的基础,是硬的道理,组成了柔滑细嫩的口感,合成了一个味道:鲜!形成了一种局面:和谐!是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结果!
法师馄饨基本点的精髓所,也是终极的结局。
法师馄饨一个基本点:鲜活的和谐!
“明天吃馄饨怎么样?”
“孩子和我说好了,这个周末去吃肯德鸡!她说出了种汤,特好喝,对了电视有广告。”老婆悠然地说着。
窗外的秋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一场秋一场寒呀,突然又想起那谁的诗:秋雨秋风愁杀人,这是落泪的好机会呀……
法师本无法,咕咚了无声,法师在这里有理了。
今天法师心情不错,要动手做点吃的,让久吃粗食家人吃点细食,什么?馄饨!
法师托朋友在上个星期从北京延庆山里订了一只老母鸡。
选择在延庆买这只鸡,是因为延庆位于北京北边,属于上风口,污染比较少;说是老母鸡,当地村子里没人记得住这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蛋的,当时遇到一位这个村子里出来的一个大学生,现在是大学老师了,已经带研究生了说:他打记事起就偷过这鸡下的蛋。上个星期订下,交了全额订金,让乡亲们继续喂养着,城里不让养,也不让宰杀,预防禽流感吗。昨天发个短信让乡亲们给宰了,用山泉洗净,一大早儿取了回来。
这天,法师又到市场买来半扇儿腔骨、一斤猪里脊、一尾草鱼(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等。英文名:Grass carp)、一只大闸蟹(活的、公的)、活的基围虾10个以及香菜等,其他的调料、作料家里都有储备。
馄饨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源于中国北方,什么地方,不清楚,但凡面食,估计离不了山西一带,山西是中国的主食厨房。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
馄饨称谓的由来说法很多,比较靠谱的一说,是来源广东的“云吞”,也很形象,意思是在清澈的清汤(青天)上漂浮着的云朵,很美丽。还一种说法是来自“混沌”,意思是由于汤料丰富,混沌一词在《现在汉语词典》里解释是:“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也还形象。至于数学里的“混沌”概念,乃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蝴蝶效应》的作者E.N.洛伦兹先生开创的混沌学和咱们的馄饨有什么关系,法师实在搞不清楚了,美国人怎么什么都干涉,咱们吃碗馄饨用的着他们美国人说三道四的吗?咱们的外交部都干什么去了?不想吃馄饨了吗(法师因愤怒而休克78秒)?!
各地的称呼:
北京、上海:中国北方等地通常称为馄饨。
广东: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称为云吞。英称“wonton”即原自广东话。
福建:俗称扁食,也有少数人称扁肉,肉馅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
四川:俗称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红油抄手”。
湖北:俗称馄饨,有人也称为水饺。
江西:俗称清汤。
日本:传自中国北方,沿其音称“ワンタン”(wantan);写作“云呑”或“馄饨”。
台湾:闽南语称扁食。1949年前后,来自中国各地的移民把家乡的叫法带到台湾,因此在台湾馄饨、云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说法都很常见。
法师在处理那只老母鸡的时候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太老了,几乎肉骨一致了。法师先剃下鸡胸脯肉和大腿肉备用,洗干净,把半扇腔骨洗净,抽出骨髓备用,随后用口大锅把鸡和腔骨放进去,加满水,上火,烧开,去沫,放入葱姜酒,随后改小火,保持汤面微开,翻着碎小水泡。火候过大会煮成白色奶汤,火候过小则鲜香味不浓(吊汤关键是火候)。
——“文革”的时候一些坏人污蔑咱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生活腐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用八只鸡熬了一碗汤喝,这是污蔑。但现在咱们生活好了,八只鸡熬了一碗汤也没什么,法师的记录是用6只鸡、一正副扇儿猪骨架、4条里脊、2斤鸡脯肉熬了三碗汤,家里一人一碗,喝着怎么样?这汤晚上做梦梦见都上火,醒来就吃了三丸牛黄解毒。
火上的汤从早上熬到下午,用纱布过滤(用滤纸也是办法,但不知道滤纸符合卫生要求吗),驱除杂质,保持清澈,接下来将鸡脯肉斩成肉茸,猪里脊也如此处理,放葱姜酒及清水浸泡片刻,用纱布包好鸡肉茸、里脊茸放入清汤,旺火加热搅拌。待汤将沸时改用小火,不能让汤翻滚。汤中浑浊悬浮物被鸡茸、里脊茸吸附后,取出鸡茸、里脊茸。这一精制过程叫“吊汤”,精制过2次的清汤叫“双吊汤”。
馄饨汤就这样制好了,放在玻璃杯里和自来水比较,清澈程度应该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高汤的制作过程,也没什么希奇的,四川菜系里有道名菜,也是法师的最爱——开水白菜。说四川菜不是麻就是辣,这是侮辱四川人民的智慧!开水白菜,高汤汤清如水,宛若鲜嫩如生的白菜放入白开水中,从视觉上看就是自来水里泡了两棵生白菜,但是汤清味鲜,白菜鲜美可口,是四川乃至中国菜肴中极品中之极品,但要吃到正宗的开水白菜比攀登蜀道还难,也巨贵无比。
这个清澈的高汤是法师馄饨的第一个特点,也是基础。
在吊汤的时候法师也没闲着,和面!先把草鱼处理了,宰杀、净堂、去骨、去皮、挑刺,将鱼肉斩成肉茸,放在白面里(面和鱼肉的比例是3:1的样子)。和面时要加点淡盐水,提高面的拉强度,碱骨头盐是筋吗。面要稍微硬点,和好后,用纱布(潮的)包了,放进冰箱冷藏室(不是和冻肉一起冷冻)。
用鱼肉和面是法师馄饨的第二个特点。
做馅,把大闸蟹宰杀,取出蟹肉和猪里脊斩成肉茸,基围虾去皮剁成粗馅,在把猪腔骨里的骨髓剁碎加入馅中,放入葱姜末,逐步适量加水搅拌,不放酱油。
用蟹肉、骨髓做馅是法师馄饨的第三个特点。
擀馄饨皮儿,不多说了,这是基本功,不会擀馄饨皮儿和不会吃馄饨没什么区别,成品馄饨皮儿是底长12厘米、高6厘米的等腰梯形。
制作鸡蛋皮子(略),切成丝。
冬菜洗一下,这里强调是北方的绿冬菜,不是四川的黑褐色的川冬菜
虾米皮挑选一下,要整齐一点的。
香菜挑选一下,切成一厘米的段。
鸡蛋皮子切成丝。
紫菜切成丝。
还有根据个人口味的选择、取舍、多少的有:酱油、香油、醋、糖、盐、胡椒粉、辣椒油等
特别强调一下盐!!食用盐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北京人常用的海盐,就是产于天津,从海水里提取的;另一中是井盐或叫矿物盐,就是象开采煤炭似地从地下开采来的,四川的川盐就是矿物盐(四川没有海水吗),也叫井盐,许多人说四川以外的川菜不地道,原料是关键,在北京的四川菜极少有用川盐(井盐)的。由于形成过程不一样,海盐和井盐在外观上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井盐比较晶莹,海盐比较暗淡。我请教过化学方面的人士,他也承认海盐和井盐在结晶方式上有区别,在附含的微量元素上也有差别。
好了,把上述汤料放入吃饭家伙(碗)中,冲高汤,用清水煮馄饨,馄饨熟了,捞出,放入汤中。
看,这碗馄饨,汤似清水一样清澈,馄饨漂浮在上,远看似丸子,因为馄饨皮儿煮后几近透明,黄的蛋皮丝、黑的紫菜丝、深绿的是香菜、浅绿的是冬菜,白的是虾皮儿,汤上飘动点点的香油花儿……它们不同的植物、动物有机地成为一体,它从坚硬的骨头中来,从顽固的蟹甲中来,它是硬的基础,是硬的道理,组成了柔滑细嫩的口感,合成了一个味道:鲜!形成了一种局面:和谐!是百炼钢化成绕指柔的结果!
法师馄饨基本点的精髓所,也是终极的结局。
法师馄饨一个基本点:鲜活的和谐!
“明天吃馄饨怎么样?”
“孩子和我说好了,这个周末去吃肯德鸡!她说出了种汤,特好喝,对了电视有广告。”老婆悠然地说着。
窗外的秋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一场秋一场寒呀,突然又想起那谁的诗:秋雨秋风愁杀人,这是落泪的好机会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