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色的纽带----有关湖南知青网的随想之三
.
我们的祖辈们,是很讲究友情的.在浩如烟海的诗赋中,留下了那么多的佳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海内存知自己,天涯若比邻”.“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伧送我情”……
还有“相逢何必曾相识”,还有“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还有“莫愁前路无知自己”,还有“但相逢,樽酒莫相推”……
哦,像这样描述友谊友情的诗句,谁又能数得清?
非常遗憾,我对古典诗词素无研究,只是泛泛读点而已.由此,我才在前几天召开的版主会上,央求笔架山人能在<诗歌>栏目开一个古典诗词的学习讲座,我真的是想学习一点古典诗词的写作要领.
于是在这里要和朋友们探讨唐诗宋词,怕是要成为了笔架山人的高徒之后,才能胜任的了.不然便有班门弄斧之嫌了.
上个世纪末,我们这些知青们,陆陆续续地回城了.困退的,病退的,独生子女退的,也有招工回城的,总之,我们是回来了.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呵!回来之后,都忙着什么来着?进单位呵,找工作呵,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是需要的呵.那个时候,我们像盘散沙,各奔各的了.此后,我们就开始老骥伏枥了.肩膀头上扛起了比山还沉重的家庭包袱,老父老母要养,身旁还有呦呦待哺的儿女.我们恨不能生出八只手臂四双腿来才好.我们在艰苦奋斗,那艰苦,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在农村时的劳动强度.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功夫去聚会呀,交流信息呀,联络感情呀,写点闲文,舞文弄墨,唱歌跳舞,歌舞升平.我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我们做不到呵!
现在我们可以做到了,因为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休闲一族”了呵.于是我们才想起,我还有几个插友,多年未联络了,如今,他和她,都在哪里呢?
要在茫茫人海中去寻觅曾经在一起吃过红锅饭的知青老友,却真如大海捞针呵.
于是,你来了知青网.写了几篇故事.没有想到,有人跟帖了:“呀,这不是写我们那个知青点么?”还没有等你再写出第三第四篇篇,那人就猜出你是谁了:“哈哈哈,没有想到你老兄还有这么两下子,写出了我们的心里话.别忘了今晚我们知青点的老哥儿们,老姐儿们,在XXX酒家一聚,你可得来呵,别摆你那个秀才的架子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个知青网,成全了你了.你大概是从来也没有想到的吧?
我曾在知青网上转了我的好友肖XX的一组文章.跟帖里就有一则这样的文字:肖XX是我的一个同学,63年,他去了江永,此后,失去了联系,现在多么希望能与他相逢呵.于是我将肖的电话告诉了他.我曾在网上发过一些有关前苏歌曲的相册视频,云中牛就在跟帖中,说,你是江永的吗?你认识一个叫XXX的人吗?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寻找他.恰好那个老知青是我的好友,于是我将电话号码告诉了云中牛.后来,我的那个朋友来电话,感到十分兴奋,并深深地谢了我……
作家老土在他的长篇小说<我们是雁阵>中,写到了我们农场一个伙伴XXX在文革中遇难.一个远在他乡的网友知青姐姐,便来帖询问,XXX是不是七中高43班的毕业生.当她知道她的同学好友XXX真的已经离开人世,她痛苦地哭泣了,我们也跟着悲伤.XXX那曾是那么鲜活的一个朋友,生前的一些故事,就又一次地呈现在我们的脑际……
我们在这个网上发表文章,让许多的知青网友迸发出共鸣;我们在这里祝贺XXX的生日快乐,让那个过生日的老知友心中充溢着感动;我们在这里发出各种活动的通知,让众多的老知友们相聚一堂;一根纽带,就是这样地把我们连结起来,连同我们的苦难的青春岁月,我们的纯真的友情,连同我们的深沉的思绪,和我们的悲欢交织的老知青的命运……
我们的个人经历虽然各不相同,但我们的命运却是一样.于是我们的友情就非同一般.我们有许多的人不曾谋面,但“相逢何必曾相识”呵,我们也许天涯相隔,但却“几回魂梦与君同”!我们之中的有些人,已经远渡重洋,却时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我们的知青诗人笑对人生,自从到了美国,却在大洋彼岸,时时关注着我们,关注着我们的湖南知青网……
这网是一根纽带,一根金色的纽带.让我们多採摘一些鲜花吧,把这根金色的纽带点缀.让它不仅是闪闪发光,还应芳香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