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从小学民办教师干起,直到担任大学副校长,MAOJK的人生经历既平凡又曲折,他是知青中靠自己拼打改变人生命运的突出代表。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个人专栏知青个人专栏毛先生专栏 → [原创]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

您是本帖的第 2637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原创]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
淮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774
积分:6213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8日
11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淮羽

发贴心情
    和我同下放一个大队的女知青当中,出身好而正常招工招教的仅占百分之三十。因政治条件有问题而回城难的女知青当中,有到城里找“次品”男人的、有与当地农民结婚的、也有与男知青在乡下成家的。虽然到最后都回了城(找了农民的便将男方带进城打工),但到现在,一是下岗的占多数,二是离婚的占多数。相对而言,女知青比男知青活得更苦,最令人痛心的是,她们当中有多数人的婚相并非爱情的结果,而是让爱情屈从了生活出路,或者说,婚姻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
    毛先生讲的龚明德的故事令人心酸,更令人心酸的是女知青当中有很多的龚明德!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8 21:44:30
xipin2008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182
积分:130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3月30日
1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xipin2008

发贴心情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人,回想起来令人心酸。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9 17:27:13
淡泊人生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老知青
文章:883
积分:7349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5日
1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淡泊人生

发贴心情

看此帖后感慨万分!就龚明德当

时的身体状况和家境而言,她的

选择也许是最好的。

人的境遇毕竟不同。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2 21:13:51
朋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1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12日
1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朋之

发贴心情
74\75年已接近上山下乡的后期,从长沙下放的老三届知青已走得差不多了,但也还有一小部份未能离开农村,他们大多散落在各个村落里,当时叫生产大队,年龄也都有二十四\五了.当时我所在的胜峰公社就还有十几个,其中也不乏有女知青嫁给当地农民的,主要还是嫁的一些回乡知青或退伍军人.我还见到过其中的一位,那时我在一所村办小学当民办老师,学校放暑假,老师回生产队参加"双抢",我记得是叫龙秀大队,具体是哪个生产队记不得了,早就听说一个长沙女知青嫁给了队上的回乡知青,一天,我们几个本地下乡知青和几个老农正在田间劳作,中途休息时,那位回乡知青的父亲,邀请我们到他家去歇气,并说他们家也有知识青年,言语中透出一种自豪感(其他几位老农背着那位回乡知青的父亲,把这种感觉告诉了我).他家刚好离我们劳动的地方不远,于是我们几个就到了他家,他非常客气地给我们倒凉茶,并给我们一人一根当时一般农民很少抽得起的纸烟.这一看就是当时农村比较殷实的家庭,房子虽然是土砖,但盖的是瓦,房子高高的,也很宽敞,虽然是盛夏,却很阴凉.没有见到他儿子,据说是抽到公社征粮去了,不一会儿,从后面房间里走出来一个女青年,个子中等偏高,长得比较丰满(但决不是胖),一看就不是当地农村妇女,穿着白的确良衬衣,隐约可现里面穿着当时农村一般没有的胸罩(请原谅,决不是非礼,而确实是夏天衣着比较单薄),我们是坐在她堂屋里,她径直走过我们面前进到对面的另一间房里去了,也没和我们打招乎,直到我们离开她也一直未出来.这在当时,双抢时节,人们都在上蒸下煮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熬日子,相比之下,这位女知青也算是得到了一种庇护吧.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3 14:09:35
毛先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420
积分:39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3日
1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毛先生

发贴心情

三十多年过去了,对曾同住一间茅草屋,在一个锅里吃过饭的女知青龚明德已渐渐淡忘。今年一次华容知青聚会时,ouyang谈起当年她到过集成垸,并在我们队的知青户吃过小米饭,当时龚明德正结婚,她知道我去做了“上亲”,并叫我在网上讲讲这个故事。如是就有了这个帖子。

当年千万知青大批下放到农村,有些男女知青因各种原因和机遇,与当地农民结婚成家,虽占比例很小,但他们都是我们知青中一部分,我们不应忘记了他们。回想当年我们曾喊过“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口号,而今天仍留在农村结婚成家的知青们才成为了真正在农村的“扎根派”。他们这一批人当年响应号召奔赴农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已的一生,还将自已子孙也留在了农村。我有一堂兄1965年下放在江永回龙墟农场,1977年见返城无望,就与当地农民结婚成家,至今一家三代仍生活在江永。

许多人都为那些当年选择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们惋惜,如果他们不结婚,现在应返回了城市,享受城市的文明……。但在农村结婚的知青中有些人则认为:相比那些返城后又下岗的知青,现在虽生活在城市,至今仍生活很艰难而言,他们当初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我想:这一批人多数是在农村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如今生活较安稳的人。我们应看到他们之中有更多的人却仍生活在农村贫困的底层。

与农民结婚的知青中,以女知青所占比例为多,其中她们多数人的婚相并非爱情的结果,而是让爱情屈从了生活出路,或者说,婚姻成了她们的救命稻草。龚明德的婚姻就当时她的身体状况和家境而言,她的选择也许是对的,事实上她婚后几年中,她也感到有了个家,等于有了靠山,她满足了。如果不是集成垸连续遭灭顶之灾,她应不是在当地农村中最贫困之列,因她的三个儿子毕竟长大成人能自食其力了。

谢谢各位的回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册网址是:http://8800784.photo.163.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20 22:28:50
ouyang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VIP)
文章:384
积分:3907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5日
1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ouyang

发贴心情

  

这故事当年听过,还跟着毛先生特意去看了那新娘。

钩起了对那年代的回忆……

                

                     知青往事  找个老妈子

艰苦的生活开始了,一切对我们都是考验。

清早那瞌睡还直个栽呢,就要摸黑起床挑水,做饭。匆忙吃过早饭,还冒检清场,生产队长的出工哨声就在窗外响起。

“姑儿梦醒,快啊!快!”

我们只好背锄头,拿扁担跟在队长身后去干那些从来就冒干过的农活。拖着疲惫的身躯收工回来,还要忙着点火做饭。有时还要走几十里路到望夫山砍柴。那时候感觉每日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超身体极限。特别到了那插秧、收割之时,都是顶着星星出工去,戴着月亮收工回。至今我想不起那时日的饭是怎么做出来,吃到嘴里的。

有好心人对我们说:“每天都这样吃亏,饭都吃不上,给你们找个老妈子啊”

“找老妈子干什么?”

“给你做饭吃啦。”

“自己都养不活,还养个老妈子?”(误以为找老妈子是找保姆的意思)

那人看我们不懂继续说明:“我说的是找老妈子的儿。你们城市里头叫爱人呀。”

我们沉默无语掉头而去。

N多年后,我结了婚也做了母亲。有时回想,倘若那时革命意志动摇了的话,嫁做村妇,隔了几年身后跟群鼻涕虫,头上也像房东刘大娘沾上星点谷壳,稻草类……。呵呵,不敢继续往下想哦。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22 19:43:39
毛先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420
积分:3915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23日
1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毛先生

发贴心情

朋之发贴:从读毛先生《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所想起的见以下:

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0&ID=40347&page=1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册网址是:http://8800784.photo.163.com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10/2 15:35:21

 17   7   2/2页   首页   1   2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4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