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 像是一次出去散步
不再回头
夜深人静/文
人生犹如一次无心的散步,走出家门,不再回头。曾经读过一首这样的诗,其中两句是:“记得我们曾经出外散步,再也没有回来......”。诗人思念中的故乡虽是平平常常的两句话,却让我身处异乡的游子深有感触。
散步是一种多么随意的一种行为,人生或许就像一次无心的散步。儿时,我们都期盼自己快快长大,盼望早日摆脱爸爸妈妈的羁绊,投身到自己的命运之中。外面的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在成长中都不由自主地被吸了进去。眨眼少年不再,转眼之间,梦幻般的激情消退的已无踪影,命运就这样突兀地站在自己面前。
16岁走出家门,去从事修补地球的神圣使命。18岁走上工作岗位,从事铁路运输,我所在异乡城市郴州市,那时候叫郴县,郴县有个苏仙岭,享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的美称,苏仙岭因苏仙的传说而驰名海内外。岭上至今留有苏仙庵、白鹿洞、升天石、望母松等“仙”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还有唐代秦小游作词、苏东坡作跋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转刻至石壁上,称之为“三绝碑”。抗战时期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将军曾幽禁于苏仙岭。当年,作为一个知识贫乏穷工人,我只能是跟人看看热闹,城市虽然陈旧,却无处不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郴州工作的第四年,75年结识一个作家古华,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成名,显得很寒酸。常常来我们铁路宿舍撮餐饭吃或借宿一夜。因为他在五岭山区一小镇农科所,他的处境艰辛、寒伧。他经历时代风云变幻、大地寒暑沧桑;古老的山区小镇,苍莽的林区,淳朴的民风,石板街,吊脚楼;这一切对古华有一种古朴的吸引力和历史的亲切感,构成了他以后创作素材的基础。古华60年代年开始发表短篇习作,81年发表著名的作品《芙蓉镇》,这部小说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并于1982年获首届矛盾文学奖,改编成同名影片。接重而来《爬满青藤的小木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荣誉满贯。
我们几个衡阳来郴州工作的伙伴那时候都是单身汉,还不到论婚年龄,喜欢交朋取友,讲义气。我所见到的古华是落魄的,穿着不修边幅,身材浮胖。当时我心目中作家的模样就是寒伧,贫寒却把生命执著地燃烧在方格之中。《芙蓉镇》成名之后,古华去了长沙任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后来听说抛弃了糟糠之妻,去了加拿大定居。在加拿大结了婚,他现在的夫人叫阎庄,是个留英女编辑,文化修养较高。据说,古华一面从事写作,一面醉心研究家具文化。古华年轻时做过木匠,定居加拿大后,他把东方文化蕴含在他的家具设计之中,他做出的家具别有一番韵致,在加拿大很受欢迎。在加拿大做家具比写作更赚钱。于是古华发达了,如今他已经过上了富翁的生活。
那时候,有很多个傍晚,我们几个“兄弟”会和他一起在夜幕中消暑散步。有时候穿过铁路默默的并肩而行,但从未见过他的笑容,走得很慢,很悠闲,实际是在散步。常常从火车站附近带回包子卤水菜,古华提着两瓶啤酒,与我们慢悠悠的回返,那情景多么的悠然自得。交往中知道他的妻子在距郴州50公里的鲤鱼江电厂工作,他就像个“流浪汉”,常年往返于郴州—鲤鱼江之间。结婚几年生活路线不变,我对古华说:“你这样流浪下去,苦了你的阿娟,想想办法吧,人为地缩短距离。”古华十分平淡地说:“我们夫妻这样就是在散步,只是分居把人搞穷了点,没啥,人生就是这样。人生婚姻的开始,都像是一次无心的散步,这散步便变成了一次没有回头路的旅行,我的肩膀上,不得不背负着行囊。”我当时听了心里留下一种酸涩的味道,但是他没有坚持到底,抛弃了他的结发之妻,去了大洋彼岸投身新的生活,再也没有回头。
“记得我们曾经出外散步,再也没有回来。”诗中的惆怅漫过我的脑门。人生,确实像是一次无心的散步,又像是一次的长途爬涉得旅行。离开父母,走出家门,便变的没有了回头的路。因为儿时的抱负,因为脱离父母自行谋生,因为结婚繁衍后代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我们的肩膀上,不得不背负着行囊,一直走向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