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论坛首页联系我们论坛帮助
>> 洞庭湖畔,长江之滨,有一个这样的湖区知青群体,他们的特点是过去当过民办教师的特别多,现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也特别多,故有人笑称这个知青群体是“老板少,教授多”。
搜一搜更多此类问题 
动网先锋论坛各地知青华容知青 → 从读毛先生《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所想起的

您是本帖的第 753 个阅读者
树形 打印
标题:
从读毛先生《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所想起的
朋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1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12日
楼主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朋之

发贴心情
从读毛先生《我当知青时做了一回上亲》所想起的
74、75年已接近上山下乡的后期,从长沙下放的老三届知青已走得差不多了,但也还有一小部份未能离开农村,他们大多都散落在各个村落里,当时叫生产大队,年龄也都有二十四、五了。
       当时我所在的胜峰公社就还有十来个,其中也不乏有女知青嫁给当地农民的,主要还是嫁的一些回乡知青或退伍回乡军人,我还见到过其中的一位。
       那时我在一所村办小学当民办老师,学校放暑假,老师回生产队参加“双抢”,我记得是叫龙秀大队,具体是哪个生产队记不得了,早就听说一个长沙女知青嫁给了队上的回乡知青。一天,我们几个本县下乡的知青和几个老农正在田间劳作,中途休息时,那位回乡知青的父亲,邀请我们到他家去歇气,并说他们家也有知识青年,言语中透出一种自豪感(这是其他几位老农背着那位回乡知青的父亲,把这种感觉告诉了我)。
       他家刚好离我们劳动的地方不远,于是我们几个就到了他家,他非常客气地给我们端来一罐凉茶,并装给我们一人一支当时一般农民很少抽的纸烟。这一看就是当时农村比较殷实的家庭,房子虽然是土砖,但盖的是瓦,房子高高的,也很宽敞,并收拾得很整洁,房子四周都栽着高大的树木,屋后还有一个小柴山,虽然是盛夏,屋内却很阴凉。
       我们没有见到他儿子,据说是抽到公社征粮去了。不一会儿,从西边后厢房里走出来一个女青年,个子中等偏高,长得比较丰满(但决不是胖),一看就不是当地农村妇女,穿着白的确良衬衣,隐约可现里面穿着当时农村一般没有的胸罩(请原谅,决非非礼,而确实是夏天衣着比较单薄),脚上拖着一双泡沫塑料拖鞋。
      我们是坐在堂屋里,她径直走过我们面前,进到对面前东厢房里去了,也没和我们打招呼,直到我们离开她家也一直未出来。这在当时,双抢时节,人们都在上蒸下煮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熬日子,相比之下,这位女知青也算是得到了一种庇护吧。
       现在有一句时髦的话,叫“活在当下”,是否那位女知青,或者那类女知青当时就理解了这句我们现才知道的话的内涵呢,不得而知。(因为真正因响应当时的号召嫁给农民,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彻底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做填平三大差别的小石子的人必竟还是极少数。我还亲历过一次知青点的带队干部坚决阻止下乡女知青嫁给农民的事例,这也说明除了懵懂无知或受迫害被利用以外,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4 16:37:05
行者无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1864
积分:1287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4月16日
2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行者无疆

发贴心情
这个胜峰的长沙女知青,也许华容才女落霞孤骛知道,她当年就是这个公社龙秀大队的!她写有《龙秀三章》一文,记的就是她当年下放在那儿的事。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5 0:00:41
朋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1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12日
3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朋之

发贴心情
请问版主行者无疆先生,那里能看到<龙秀三章>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5 15:14:56
浩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落叶无声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478
积分:4936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2月21日
4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浩宇

发贴心情

在知青个人文集——落霞孤骛专栏找《龙秀三章》

http://www.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25&ID=20994&page=1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5 22:21:57
朋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1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12日
5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朋之

发贴心情
谢谢浩宇先生指引,真正一才女.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19 16:27:54
朋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知青(VIP)
文章:211
积分:1998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9月12日
6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朋之

发贴心情

毛先生回帖说道:

"当年千万知青大批下放到农村,有些男女知青因各种原因和机遇,与当地农民结婚成家,虽占比例很小,但他们都是我们知青中一部分,我们不应忘记了他们。回想当年我们曾喊过“扎根农村干革命”的口号,而今天仍留在农村结婚成家的知青们才成为了真正在农村的“扎根派”。他们这一批人当年响应号召奔赴农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自已的一生,还将自已子孙也留在了农村。我有一堂兄1965年下放在江永回龙墟农场,1977年见返城无望,就与当地农民结婚成家,至今一家三代仍生活在江永."

扎根农村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无论当年出于何种原因,至今仍留在农村的那一代人,都是值得同情的,甚至是值得敬重的.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21 8:18:11
点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知青元老
文章:1349
积分:957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7年2月27日
7
 点击这里发送电子邮件给点点

发贴心情

扎根农村献青春,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无论当年出于何种原因,至今仍留在农村的那一代人,都是值得同情的,甚至是值得敬重的.

  那确实!她们当年对世俗观念的不削一顾、勇于嫁到农村真正扎下根,为建设农村改变农村以实际行动尽力了。这样的姐妺们值得我们敬重𠈻

ip地址已设置保密
2007/9/21 9:22:01

 7   7   1/1页      1    
湘ICP备05003987号
网上贸易 创造奇迹! 阿里巴巴 Alibaba
Copyright ©2000 - 2005 Aspsky.Net
页面执行时间 0.15625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