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师嫣老师的作品确实有一种美的震撼。作为外行,讲不出艺术的缘由,只有灵魂在红尘中净化、升腾的神圣感。
我想,师嫣老师是一位生命的朝圣者。从1965年,16岁的师嫣拥有他的第一台海鸥201 起步,就开始了对心灵与旅行之路上不懈的朝圣。他用哲学家的冷静追问,思考;用诗的画面,如画的语言,企业家的精到,朝圣者的虔诚,把对生命的感悟,从他的不凡的朝圣路上,带给生活着的人们。他相信,生命是美好的,生活过程是美好的,从那经幡、祥云,那小桥流水、洞庭波涌中,寻找着、歌颂着、张扬着无处不在的人的真善美。
80个知青娃的评论同样精彩、理性。我感觉,他的文雅中透着刚劲,激情里蕴藏着理性。这是我早年心中很想实现而终未实现的理想的人格形象。
其实,我想,80个知青娃也是一位生命的朝圣者。
行到水穷到 坐看云起时 |
我看到很多的摄影照片,也看到很多的西藏摄影作品,为什么成千上万摄影者涌向西藏却没有带回真实的西藏?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师嫣老师这一幅幅西藏作品。和谐统一群峰叠翠,山、石、云、庙宇喇嘛和赤诚的信徒相互衬托,形成了连续构图的整体布局。高低错落构成了有节奏旋律的、统一构图的基调。群山峻岭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立体画面。那气势磅礴的云海,壁立千寻的世界屋脊,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神奇美景,真可谓人间仙境,“行到水穷到,坐看云起时。”,这些照片告诉了我们西藏人的精神内核
那照片摄下传说中的圣湖,一眼望去,那碧水静静地躺在山坳里,象一片蓝色的绸缎,散发着幽幽的梦幻般的光泽。在阳光的折射下,水面平静无波,蓝色变幻出深深浅浅的层次,旖旎远去,飘然隐向山后,美丽得犹如梦境。这圣湖就象是一个清纯秀雅的仙子,遗世绝尘,淡然伫立,睁着那双透明的蓝眼睛张望蓝天白云。我想众多的朝圣者对西藏的热爱也许源于对圣湖的那种纯美、圣洁、恬淡的爱。
西藏高原的宏伟气势,能来到如此美丽的地方旅游而拍下如此美丽的照片,这高超的摄影技术非一日之功。拍摄这些照片最重要的是构图和用光,要表现宽广的场面,使用透视的拍摄手法,而连绵的山线和弯延的河流都能使照片获得良好的透视感,一般的摄影者是不行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总之,师嫣老师十分专业的一流摄影技术、精彩影调,漂亮色彩,精美拍摄,飘亮构图,生动描述,.雄伟、壮观,好视角!我仿佛脱离嘈杂的城市,在这群山之中,耳边只有风的声音,思绪就随着这白云起起落落,给人一种绝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