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的“专家”是靠不住的
听说知青雕塑想建在城南的沿江风光带,这肯定会牵涉到城市景观规划。我想再一次提醒:即便是“专家”的方案也要多方斟酌。景观规划是由建筑学、地理学与生态学交叉的产物。我希望雕塑艺术家在设计知青雕塑时能把景观生态作为基础来考虑。在此,我想借城北的沿江风光带的例子说几句题外话,虽然说的是建筑,却可以作为认识地理和生态的佐证。
城北在浏阳河和湘江的交汇处是新河三角洲,这里将建成长沙市图书馆、博物馆和音乐厅,打造长沙市名片。但这一耗资12亿的大型工程恰恰忽视了建筑与地理和生态的关系。这两馆一厅都有一个核心功能,即“藏”。图书馆要“藏”怕潮的书、博物馆要“藏”怕潮的文物、音乐厅要“藏”镇馆的怕潮的钢琴和其它乐器。两流护绕的三角洲云蒸霞蔚,水雾腾腾。如此一来,将来建成的两馆一厅的运转需要多少能耗来除湿?需要多少钱来维护啊!两馆一厅有必要建在这儿吗?符合节能环保的生态要求吗?这些专家是怎样审核这个方案的?真令人疑惑啊!报上登载这些方案都是经过专家审定的,可直觉告诉我,有的“专家”是靠不住的。我们知青一代人,是忧国忧民的一代人,思考的一代人,因此我们的投建牵涉到全体市民生活空间时,一定要努力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对老百姓负责。
我对提出建知青雕塑和参加承办此事的人很敬重,此事不易,唯愿能办成办好。如果知青雕塑的倡导者和主持者心有成竹,大家都希望能把方案拿到网上听听知青的意见,虽然很难取得一致,至少可以避免一些遗憾。不管你们是否为知青雕塑解决了资金和土地的难题,我相信网友的智慧有可能为此锦上添花;如果你们敲定了可行的方案,网友也可能从市民感受到的生态空间等其它角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