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马观灯游凤凰可渭是名副其实的走马观灯两天游四地,吉首. 凤凰. 沪溪. 麻阳
1992年夏.我带团游完张家界后送团队返程回广州时,我独自一人在吉首下车,转乘5元钱的班车大巴去了心中的凤凰,不为沱江. 也不为吊脚楼更不为老街的石板路,而是为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名人的旧居奔去。
在县政府招待所安顿下来,至今依稀记得房费3元,离招待所不远去,便是沈从文故居。门票两角,屋内坐着一位清瘦的老人拿着一把蒲扇,听讲解员说. 她是沈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遍土地的印象里。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荟的大城。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的笔打出一个天下,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50年代初,从事文物研究,写出像[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这样大的书。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他是一个受到极不公平的侍遇的作家。评论家, 文学史家,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断对他加以歪曲和误解,他写过[菜园][ 新与旧] ,然而人家说他是不革命的。他写过[牛][ 丈夫] [贵生] ,然而人家说他是脱离了劳动人民的。他热冲于[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 写了[边城] 和[长河] ,人家说他写的是引人怀旧的不真实的牧歌。
他被宣称是反动的。一些新文学史里不提他的名子,仿佛沈从文不曾存在过。事实上,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声名卓著,并不在于他写过一部不同寻常的纪念碑式作品,而在于他在文学方面的贡献非常广泛多样。
立在房中注视着退了色的家俱及沈老生前用品,既熟悉又陌生,仿沸书香味从腾条的书架上扑面而来,散发整个房间……。
离开沈老故居经路人打听,横过老街拾级而上数十米,右侧黑漆圆行大门,白纸正楷,家有恶犬. ,小心伤人,便是大画家黄永玉老先生旧居,我也冒冒失失叩开了大门,开门迎接便是热情好客的
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十六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被、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副主席。可谓是五花八门,样样搞尽。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仅一张小学文凭就读于中央美院,可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最有意思的业余爱好,收集各种烟斗,遍及全球各地,……。黄老现巳定居香港,每隔几年都要回故乡探望。光阴似箭,日夜如梭,时间虽然过去了15年,每当人们谈到凤凰,脑海中常会想起,不知我在凤凰遇见的那两位老人可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