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所有
前两日,在茶座见到80个知青娃的帖子,对我的摄影习作审读后,提出很多独特见解,其中不乏溢美之词,的确让我诚惶诚恐。我非常感谢80个知青娃和朋友们的抬爱,但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使我不能不想起一件往事。
记得那是十多年前的一年初夏,和朋友去北京天桥西侧的陶然亭公园。在言说不出的悲伧心绪里,好容易才走出石评梅逸事。双双走进“天下名亭园”,只见曲径通幽,弯弯绕绕,独醒亭、醉翁亭、兰亭、望月亭……一路拾来,但却偏偏寻不到陶然亭。待寻到湖边,却见一座小巧方亭,圆门洞开,此亭是否“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呢?
走近一看,亭内一无所有,悬匾曰“吹台”,“吹台”?亭得此名,嘿嘿!不知何典而出,何故而“吹”? 且“吹”些什么?与友人不禁相视大笑而去。
过了几年,又到了扬州。才知“吹台”一亭出自瘦西湖。因陋寡闻如此,实在该笑话自己了。所谓“天下四大名亭”,指的是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放鹤亭,其中,并无“吹台”在内。但由“四”而“十”,原本是中国景观的古典戏法,是否把这“吹台”弄了进去,则无处可查。但诚如汤显祖写出“牡丹亭”一样,掩不出风流就可成为天下名亭,这还并不都是杜撰。
例如兰亭,在离绍兴不远的关诸山一带,秀峰环抱,青峦叠翠,在一片开阔的地形中,建有—座精致的小亭,离亭不远,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挟泓池水旁的“鹅池”石碑,以“名人、名字、名题”而名扬天下,却不逊色于“天下四大名亭”。
这“吹台”所在的瘦西湖,同样是以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光”名满天下,没有人去深究这湖是“肥”?还是“瘦”?今日走到湖边,才幌然大悟,那湖果然“苗条”。说她“瘦”,是因为这湖本来就不是湖,却是一段垂柳依依,蜿蜒曲折的瘦长河道。从湖中名为“小金山”的小岛,还伸出一条更瘦的长堤,但走出五十多米便无去处。水面抱过去的是小亭轩窗,即是“吹台”原址。
“吹台”的渊源,据说是乾隆下江南时的钓鱼处。今到吹台,只见得亭盖之下,空空荡荡,却收尽碧水兰天,有启功楷书“吹台”两宇高悬。
然何谓“吹台”,仍弄不懂,想是皓月当空时,笙丝一引,吹得此亭好比天上瑶台,进入忘我,极可能是那匾所题的应有之意。那时,我立足亭内,只见亭中圆门,西揽五亭莲花桥,北映藏式小白塔,眺望水云胜景,盈尺之步竟有百变。有文说这是借景,的确是借到了极致。空无一物的吹台,分明借得了波光粼粼的博大世界。无风时,水镜中有柳丝串着云朵,逗着锦鲤游上蓝天。有风时,却弄皱水波画纸,将大片色块揉成几团……。半遮半掩的亭盖之下,该有的全有了。细想那北京天下名亭园,把“吹台”借倒是借去了,但水面空空如也。“天高吴楚”却是“眼空无物”啊!
出世者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并不是人人都能想透这禅理。遇到一个实在的,只会想,这出世者连“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古训也不要了。其实,一无所有并不仅仅是无边佛法,如学书画之人讲空灵,若有若无之间,意到心写,大块留空,借出墨色,完全可点染出一个大千世界。或像学琴抚弦,讲错落有致。大珠小珠落尽之后,裂帛之前,欲语还休,几拍之间,借出无声而胜有声。连时尚的摇滚也嚎叫着“一无所有”。由此看来,“吹台”之吹,这样的“本无一物”,实则大有意趣——遮掩无尽风流,借来意思就行了。空和实,都是人们的感觉而已。人生如梦,不管是梦到西歧周公,还是梦到城北徐公,不都在虚无飘渺中?美在朦胧者如是说。
“吹台”处,乘小舟穿蓬花桥,可到二十四桥遗址,烟水茫茫,亭台隐隐。“二十四桥明月光”.想来如洗如练,影影绰绰。那场景,分明是水中有月,镜中有花,月中有树,花中有仙,月借天光,水借月色,借来借去,以空对空,是否应证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这“吹台”而不是“吹亭”,也许就这意思罢?
网络天地,其实也少不了亭。待在“爱晚亭”品茶聊天,看那厢,也许却有人在“独醒亭”自斟自酌,若有人邀我上“吹台”去顾影自怜,我是不敢去的。呵呵,“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原本就是“一无所有”的师嫣,吹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哥哥啊,你还宜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