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青兄长
有一件事我拖了很久,只是一直没有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动这个笔。这个牵挂源于知青网版主晓峰的一句留言,虽然我没有直接从他口中听到,但从嘉友的转告中知道了这个意思:“爱交流的人能写,也有知青的兄长,什么时候能够看到他写知青大哥的故事……”从他的留言中我体会到了一位知青对那个年代的感情与对知青故事的渴望。 是啊!我进了知青网算来已有半年多了,参加过不少的知青活动,也写过太多的知青活动报道,但就是没有想到要写一写自己家里的知青故事,即然知青网友愿意看我家的知青故事。于是今晚就忙里偷闲讲一讲自己的知青兄长吧! 我有一位长我二十岁的知青长兄,算起来我出生的那个年代他已经是在校大学生了,可能有人会问,一个大学生怎么会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呢?这个问题很多人会问而且也会感到奇怪,别急,当看完我的故事后就不会感到奇异了。 我的家庭比富不足比贫有余,父亲是会计,母亲是大家闺秀读过私塾,因此起码能在五、六十年代还能供着兄长读大学,起码能够养育我们七个兄姐弟,起码有一位能替我写毛笔字的老母亲。 当自己还在小学时,国家已开始了知识年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于是自己的大哥是家里第一位去农村当知青的,因为那时自己还小,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大哥的家是自己放寒暑假最快乐的休闲地,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他从山林队果园买来的大盘桃,可以充分享受他钓的鱼,可以放开肚子吃他为我买来的各种好吃的东西,尤其是晚饭时还能与他分享三点水让自己享受酒醉的感觉。夏季的晚上,我们坐在晒谷子的宽敞的水泥坪上,听着大哥给大家讲的故事。再多的蚊子也不会感到难受…… 我极少听到当地农民及周围邻居叫大哥的名字, X老师就是他的名字,这个名字在当地的生产队,当地的镇政府都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连做他的弟弟都会沾光而受到当地农民热情的眼光。回想起来当年受到欢迎的滋味一直让我感到幸福与陶醉:“哦,你原来是X老师的小弟啊!去我家里玩吧!”这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也是最喜欢最得意的话。由此可见大哥受到了当地农民的爱戴与尊敬有多深厚。 等自己长大后才慢慢知道大哥支农的原委:那个年代有政策,多子女的可以留一个在父母身边做工人,而当时大哥因是大学生已经进了工厂,虽然算不上是个理想的工厂。但比起农村是绰绰有余:因为有固定月工资与粮票啊,在当时算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了。但当知道自己妹妹初中毕业后要下乡去农村时,心里开始烦恼与不安,父亲生就老实不会找路子托关系,母亲因一个女流更不具有活动的能力。眼看身体虚弱的妹妹将要去下乡支农,于是大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替妹下乡!理由有三:一是自己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下乡不会吃太多的苦,农村里都有民办学校,下乡去可以当民办教师。二是自己是长子,呵护弟妹是天大的责任。其三父母工作不在身边,长子理应帮助父母担起一份家庭重担。因为有那么充足的理由,因为有那么坚定的决心,因为有那么懂事的长子,所以父母面对儿子的决心是即心疼又高兴,心疼的是培训到大学不容易,去农村实在太可惜,高兴的是宝贝独女可以进工厂成为工人。我的姐姐在家排行第三,父母与上面二位兄长个个都是呵护着她,妹妹去农村兄长与父母一样地心疼。所以大哥的这个决定从情理上也属于正常。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选择不是父母作出而是兄长自己作出。因此,大哥的形象在弟妹中有如父亲一般地高大。大哥的威信始终是我们的太阳。如今父母已故,长兄如父,我们弟妹逢年过节都会去他家拜年探访。大哥,始终是我的偶像。我为有这样的大哥而幸福,为有这样的大哥而欣慰。 |
